-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自由在流淌
現在發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鄧小平
陜西咸陽國棉八廠一位叫張藝謀的工人,在文化部領導的批示下,這年5月收到了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已經28歲的他在領導的關照下特批上了大學。30年后,他為世界獻上了第29屆奧運會的開幕式。
詩人芒克也終于進了城,他和多多甩掉了白洋淀的鋤頭,在這年夏天的一天夜里來到北京,一場關于中國自由體詩歌的預謀開始了。后來,他們被稱為“朦朧詩”起源的代表人物。
數學家陳景潤終于不用在一間7平方米的小房間里,用《毛澤東選集》掩蓋他的演算紙了。在3月18日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他和老師華羅庚一起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鄧指示有關部門解決他生活的實際問題,改善科研環境。他愛怎樣演算都可以了,那不再是見不得人的事情。
孫長江將自己的文章和胡福明的文章捏合在了一起。這已是4月中旬了,暖陽照射著京城的西北角,文章在多人連日的打磨中,已經與兩篇原稿大不一樣。5月10日,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顯然是希望得到胡耀邦的支持。第二天,《光明日報》刊發,第三天,《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相繼發表。一場發軔于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彌漫著自由思想氣息的論爭就此掀開大幕。
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半個多月以后,鄧小平注意到了這場關于真理標準的爭論。5月30日,他在同胡喬木等人商談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時氣憤地說:“現在發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
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說:“我們一定要肅清林彪、‘四人幫’的流毒,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8 月19日,鄧又在接見文化部核心領導小組負責人時說:“《光明日報》發表了文章,當時沒有注意。后來聽說有人反得很厲害,才找來看了看。文章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嘛,扳不倒嘛。”
鄧小平的講話支持了胡耀邦向“兩個凡是”進攻的論戰。作為反對派的汪東興等人也以《紅旗》等為陣地,組織文章反擊。雙方的論戰,皆是自由地發表文章和看法,沒有人使用“文革”期間動用武力抓人關人的手段,即便這時仍然手握著8341部隊的汪東興也沒有這樣做。無論是身處高位的官員,還是地位卑微的黎民百姓,他們都自覺不自覺地,享受著自由發表意見所帶來的愉悅。
但是,饑餓在擴散
鄉下的饑餓從江淮大地延伸到“湖廣熟,天下足”的富庶之地。中國的8億農民中,已經有超過5億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
芒克、多多等人相遇在北京后,他們不僅獲得了詩歌寫作和交流的空間,并且,他們得以讀到了自這一年開始解禁的外國名著。在白洋淀困守多年的精神饑餓一下子變成了守著一堆書不知該讀哪一個的富人。
人們在瘋狂地補充著精神的營養,就連平日很少人看、以刊載領導人活動為主的《人民日報》,在那一年竟然數倍擴張發行,達到了空前的700多萬份。
在城市精神食糧迅速增加的時候,貧困和饑餓卻在鄉村四處蔓延。1978年春天的旱象覆蓋了全國,即使迎春花已經在高墻外綻放,旱情一絲緩解的跡象都沒有。毛時代提出的農業機械化的設想,原定要在1980年完成,這時只剩下兩年的突擊時間了。1978年1月4日,黨的主席華國鋒召開了一次全國會議,鼓勵他的屬下認真對待。
可是,鄉下的貧困已經無法讓農民拿出更多的錢購買機器。就在華國鋒的號召發出后幾天,安徽省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在一個早上走出縣城,他恰好遇到一批從江浙遣返回來的乞丐,衣不遮體,在寒風中瑟瑟發抖。
這位新任的縣委書記發現,在他治下的土地上,竟然有數以萬計的人以乞討為生。陳庭元的上級領導安徽省委書記萬里也曾在一次鄉下的視察中看到了類似的一幕。他已經在悄悄地醞釀一件事情,在他下發給屬下官員的文件里被稱為“六條”(即《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幾個問題的規定》)。這位務實的黨的地方要員說:“與其看著大片土地拋荒,倒不如把土地借給農民。”
鄉下的饑餓從江淮大地延伸到“湖廣熟,天下足”的富庶之地。這一年,湖北省遭遇的旱情加劇了饑餓,各地的官員報告說,糧食減產35億公斤,棉花減產13萬擔。政府只能打開國庫,將用于戰爭的儲備糧拿出以賑災民。
這時,中國的8億農民中,已經有超過5億人的生活水平下降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而另外一部分,則退回到了內憂外患交困的20世紀30年代。
那一年,中國《農業經濟叢刊》的編輯稱8億農民為“缺衣少食的人民”。
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紀登奎在11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說,農民口糧人均在300公斤以下,吃不飽肚子,應當給他們以休養生息的機會。
10多年后,中國的一批學者將1952年的農業生產效能核定為100,列舉數年數字與之對照,尋找變化趨勢。一組的計算結果為1978年是92,另一組計算結果1978年為77.6,而最差的一組計算數字得出的1978年的結果是糟糕的71.1.
生產效能的降低和饑餓的大面積擴散,沖抵了自由帶來的新氣象。胡耀邦主導的與“兩個凡是”的論爭經過了一個干熱的夏天之后,就要取得成效了。鄧小平兩次發話直接支持,給他帶來了更多的支持者,廣東的習仲勛等地方大員相繼表態支持,胡耀邦的勝利幾成定局。
在思想領域的論爭進行的時候,即將成為中國實際領導人的鄧小平也在尋找著解決饑餓的出路,與他的協同者胡耀邦達成另一層面的呼應。他從這一年年初開始,就奔走在世界各國,一邊走一邊看。在他去過新加坡等發達國家之后,感慨地說:“越看越感到我們落后。什么叫現代化,五十年代一個樣,六十年代不一樣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樣了。”
曾經在江西靠耕種一小塊土地養家度日的鄧小平意識到,如果不解決人民的肚子問題,江山社稷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