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0日9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 毛福民]我發言的題目是《大力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獨立解放和繁榮富強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革命遺址、革命文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紅色資源。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紅色資源,是關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關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文化工程,是關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是當代共產黨人和全體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中央《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紅色資源的保護、利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存在著制約紅色資源建設健康發展的因素:一是保護形勢嚴峻。眾多革命遺址年久失修,自然和人為損毀十分嚴重;大量革命文物散落民間,處于無保護、無管理的狀態,有的省保存不善或已損毀的革命遺址甚至占到了總數的40%。二是過度開發與缺乏利用的現象并存。有的地方大興土木,熱衷修建各種人造景觀,破壞了革命遺址的整體風貌;有的地方紀念館規模宏大,配有大型的聲光電演示,但對紅色資源內涵的深度挖掘不夠;而大多數處于貧困地區的紅色資源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費短缺,基礎設施和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十分落后。三是管理體制不順。一些紅色資源景區分別由宣傳、民政、文物、旅游等部門多頭管理,條塊分割,難以有效整合資源;有的地方雖然建立協調工作機制,但運行不暢,或政出多門,互相爭利,或遇事推諉,管理缺失。
這些因素嚴重影響著紅色資源可持續發展,有的紅色資源甚至將面臨消失、“褪色”、“變色”的危險。為此,我們建議:
一、繼續加大對紅色資源所在地區的支持力度。紅色資源所在地區大多是欠發達的革命老區,這里的群眾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巨大的犧牲。要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出發,從政策和經費上扶持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納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推進這些地區的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旅游業發展條件及投資環境,實現紅色資源保護利用與當地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二、嚴格規范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總結和推廣江西等地進行革命遺址普查試點工作的經驗,結合第三次文物普查,摸清各地區各種類型紅色資源的底數。制定統一的革命遺址價值評估標準,將革命遺址分別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依照《文物保護法》實施管理,確保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健康規范運行。在制定新的《紅色旅游發展綱要》時,要明確紅色資源的分類定級、保護目標、經費保障、項目開發、責任追究等原則。
三、完善紅色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各級黨委政府應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參加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協調領導機構,切實做好整體規劃、統籌協調工作。規模較大的紅色資源景區,可通過設置綜合管理機構統一行使管理職能,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界限,實現紅色資源的有效整合。
四、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注重提煉各個時期各個地域紅色資源的革命精神,進一步征集革命文物,整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經典故事,組織黨史、軍史、文物等方面的專家開展紅色資源的研究。紅色資源基地要營造莊重、肅穆的歷史氛圍,規范解說詞、導游詞,創新展覽和參觀的形式,使人們在直觀、生動、鮮活的現場領受革命精神的教育,受到心靈的洗禮、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
五、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推廣井岡山干部學院、延安干部學院、浦東干部學院利用紅色資源開展現場體驗教學的做法和經驗,在各級黨校建立紅色資源教學聯系點,拓展教學的生動性和針對性。選擇一批有典型意義的革命遺址作為“黨建教育基地”,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學習黨史、繼承革命傳統、堅定理想信念的課堂。將紅色資源納入大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永遠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