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據麥肯錫公司的有關報告測算:在所要采取的減排和環保技術中,“十一五”期間附加投資約1.5萬億元人民幣,“十二五”期間需1.9萬億元人民幣到3.4萬億元人民幣。
正因為如此,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比羅爾說,為了應對能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挑戰,“我認為中國下個5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發展中國家的人最能感受到中國完成減排目標的挑戰和不易。10月初參加天津氣候談判的玻利維亞駐聯合國大使巴勃羅?索隆日告訴記者,他曾詢問許多發達國家代表對中國減排目標的看法,“你們反對這個目標嗎?還要中國做得更多嗎?他們中許多人都告訴我,‘不,已經很好’。”
必須付出的努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別無選擇。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一路狂奔,也付出了相當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說,發達國家工業化200多年遇到的環境問題是逐步出現,分階段解決的,這些國家長時期遭遇的問題在中國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因此,中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呈現復合性、綜合性、壓縮性的特點。改變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已成為當務之急。
而國際上,后危機時代的普遍特點是“低碳經濟”爭奪戰硝煙彌漫,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正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能源、產業、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一場低碳經濟的爭奪戰正逼近中國。
何建坤認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必然導致低碳技術快速發展,它會成為今后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和技術競爭的焦點。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必須加強技術創新,這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因此,制定單位GDP減排目標是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協調近期與長遠,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