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說,全球經濟總產出達59萬億美元-發展中國家份額增加
2008年4月11日,華盛頓:世界銀行今天發布的《2008年世界發展指標》說,發展中經濟體的總產出目前已占世界經濟總產出的41%,2000年該比例為36%。2006年世界各經濟體的總產出達到59萬億美元。采用考慮到各國價格水平差異的新指標衡量,中國現在排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世界12個最大經濟體中有5個是發展中經濟體。除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外,在這一時期強勁的經濟增長增加了其他所有發展中國家的份額,與此同時高收入經濟體所占份額降低了5%。
今年的《世界發展指標》(WDI)推出了購買力平價(PPP)的新估計,采用PPP將當地貨幣轉換為一種通用貨幣,在這里是美元。通過考慮到各國之間在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上的價格差異,PPP使我們能夠對市場規模、經濟結構和貨幣購買力做出更準確的比較。新的PPP取代了過去采用的基準估計,許多基準估計是1993年的,有些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這些新的估計依據的是最近發布的“國際比較計劃”(ICP)的研究結果。“國際比較計劃”是一個合作計劃,有146個經濟體參與。
世界銀行代理首席經濟學家兼主管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阿蘭 蓋爾布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食品、服務、金融、勞務和創意市場高度相互依存的世界。我們采用具有全球可比性的尺度來衡量經濟時,發展中國家日益增大的影響就凸顯出來了。”
《2008年世界發展指標》通過統計數據詳細呈現了世界的發展現狀,舉例說,它提供的指標信息包括衛生支出、交通與其他基礎設施服務、公共部門管理質量、互聯網接入、獲取改良水資源、二氧化碳排放等等。
第12版《世界發展指標》也提供了2005年國際比較計劃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探討了其中部分成果的含義。例如,由于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價格水平較低,新的數據表明,教育和醫療的實際支出比過去的估計要高出許多。由于同樣原因,官方發展援助(ODA)用在最貧困國家時效益更大,因為當地的產品和服務成本較低。但數據也顯示,僅有支出不能保證產生好的結果。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受艾滋病影響的地區,預期壽命比其他衛生支出相似的國家要短20多年。
發展趨勢的全面指南
《世界發展指標》為監測千年發展目標的進展情況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根據聯合國的建議,今年這個版本增加了就業、生育健康、抗逆轉錄酶病毒藥物獲取、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新指標。特刊關注的是氣候變化、生育健康服務、孕產婦死亡率等方面的數據以及衡量治理狀況的方法。
世界銀行發展數據小組計劃主管埃里克 斯萬森解釋說:“《世界發展指標》的目標是用現有的最好的統計數據來全面呈現世界的發展狀況。《世界發展指標》使我們能夠不僅通過經濟產出,而且也通過人民福祉、環境狀況、治理質量來看待發展。”
改進發展統計數據
《世界發展指標》采用的是涵蓋209個國家和地區、多達1000多個指標的數據庫,但也還存在嚴重的空白,特別是貧困國家的統計數據方面。
發展數據小組主管沙伊達 巴迪耶說:“統計數據是根本。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就沒有說明性。提高發展統計數據的質量是一項長期的努力,現在正得到我們發展合作伙伴越來越多的支持。”
《世界發展指標》的全部數據庫可以通過網上WDI訂購或通過光盤查閱。其他紙本出版物還有各種專題的《袖珍數據手冊》和《全球發展地圖冊》。網上的《千年發展目標地圖冊》可從以下網站查閱:http://devdata.worldbank.org/atlas-md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