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9日,倫敦:發展中國家取得的快速技術進步幫助提高了收入水平,使絕對貧困人口比例從1990年的29%減少到2004年的18%。盡管成就斐然,但富國與窮國之間依然存在著巨大的技術差距,發展中經濟體采納新技術的能力依然薄弱,世界銀行《2008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如說。
報告主要作者、世行高級經濟學家安德魯 伯恩斯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本世紀初,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速度加快,比發達國家快40-60%。然而,發展中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他們采納的技術含量只達到高收入國家所采納的四分之一。”
以“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擴散”為副標題的世界銀行報告指出,近年來取得的進步反映出對外國技術的接觸增多。高技術進口和外商直接投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增加了一倍。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尤里·達杜什說:“與高收入國家貿易和投資接觸增多,移民團體往往起著推動作用,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這是十分重要的。不過,光靠開放還不夠。要繼續迎頭趕上,各國還需要強化教育成就、治理、加強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移民團體的聯系。”
報告強調,很多國家的國內技術擴散力度弱牽制了整體上的技術成就。因此,在巴西、印度、中國等國,在主要科研中心和主導企業的運營水平接近全球技術前沿的同時,大多數企業的運營水平還不及最高生產率水平的五分之一。
根據報告,提升對外國技術的吸收能力,對于低收入國家以及主要靠低工資優勢而非強化的國內能力素質的中等收入國家,都是極為重要的。
更多要點
·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技術前沿的參與度都很小,他們取得快速經濟進步靠的是改造或采納已經存在的現有技術。鑒于存在巨大的技術鴻溝,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 國家之間的技術傳播現在比過去快多了。在上世紀90年代初,新技術需要50年才能推廣到大多數國家,如今只需要16年。
· 技術在國內的傳播速度往往比較慢。主要城市和主導產業采用的技術要比其他經濟部門尖端得多。例如,印度城市地區的電子化服務業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但2007年印度農村居民的電話普及率不到10%。
· 某些新技術的采用發展迅速,比如手機。但是,某些技術的傳播則非常緩慢。四分之三低收入國家每千人的電腦擁有率在15%以下,四分之一低收入國家每千人擁有不到5臺電腦。
· 各國政府須將加強國內技術傳播渠道作為一項工作重點,這些包括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應用性研發機構通過改進延展、測試和市場營銷工作加強以市場為導向的能力。
· 薄弱的基礎設施系統限制了很多國家能夠采納的技術范圍。政策須確保公路、電力等關鍵性的促能服務得到廣泛普及,無論是由私營部門還是公關部門提供均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只有8%的農村人口用得上電。
· 教育低效或高質量教育的機會不均等也制約了國家采納技術的能力。即使是簡單的技術也可能產生重大影響。例如,建設集雨系統需要相對比較簡單的技術,但能夠改善清潔飲水,降低痢疾發病率,從而減少嬰幼兒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