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景源:
這本書就好在在這兩種思路的基礎上突出抓了關鍵文化這塊:抓住這塊可以帶動兩個方面:一個是抓住了廣義文化結構的核心,廣義的文化結構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這三者當中觀念文化實際是處在很核心的位置,這三種文化相互依存,器物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人的主觀需求,是人實踐活動的對象化,反過來反映的還是內心、觀念和精神世界,還是反映這一面。過去講形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這種“道技之變”從古到今是中國哲學爭論的核心問題,季維平先生認為到“道技之變”主要是在先秦,后來中斷了,實際這個貫穿了整個中國哲學史。但是他不用“道技之變”,而是用“理事之變”,再后來用西方的概念表述,就是共性和個性之變,這個爭論實際上貫穿了整個中國哲學史。為什么抓觀念文化,重要性在什么地方?談某一種文化,紅杉無論是出了一大批玉器,玉器都是里器,商州文化出了一大批青銅器,也還是里器,都是制度文化,表面看挖出來的是器物文化,實際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背后是等級的觀念,儒家就起源于禮樂文化。特別是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國際上流行文化工業論、文化產業論的概念,實際上他的工業和產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文化因素所滲透,張瑞敏講過一個故事對我打動很大,他到德國問時,德國工業協會的負責人會見他,兩個人談起來,張瑞敏說你知道海爾這個品牌嗎?他說知道,世界上都有名。他說你覺得產品怎么樣?他說產品非常好,而且現在已經不用佛里昂了,而且性能、節能和節電都很好。張瑞敏說,如果你現在需要買電器,你會買海爾的電器嗎?他說,那我不會。張瑞敏說,這兩樣這么好,你為什么不買?他說我要買的話我應該買一個藝術品,文化產品,不是買一個工業品,海爾從工業品的角度來說是完美無缺的,而我需要的是一種文化、藝術,你在這里沒有。我們為什么現在要抓觀念文化、精神文化?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2014-04-17 10:18:51
李景源:
抓住觀念形態的文化,有利于加深理解狹義文化的結構,我們現在是講五位一體的文化就是狹義文化,抓住這塊有利于我們深入思考文化。毛澤東寫心之力,就講精神的力量。文化大革命,他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要充分發揮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這也是他當時的想法。賀先生提出二心說,實際上從個體來說,除了心理的心是一個層面,在這個層面知者表象,所有的這些東西都是受物支配的,但是人另外還有一個心,就是邏輯的心,到了這個層面,是價值的評判者,行動的指揮者,知識的設計者,我覺得他是說我們一旦進入到精神境界里面有很多層次,層次當中有重要、不重要,有主有次,有高有低之分,賀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化的體和用,說這個是增強我們對觀念文化重要性的分析和理解。在他看來,精神是所有文化的本體,他是新心學的代表,也是文化建設最根本的目的,這個是絕對的體用觀,永遠不會變,精神對所有其他的現象來說是體用,我不是完全贊同他,還有相對的體用觀,從科學來說,比如哲學為體,科學為用,用這個來區分。第二是宗教為體,道德為用,不是他號召人們信仰宗教,而是說你的道德修為、倫理的觀念怎么樣,最關鍵的是內心有沒有操守、有沒有信仰、信念,第三是藝術為體,技術為用。明清家具,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藝術觀念不同。清代家具雕刻的繁復,技藝的成熟程度,實際上反映的仍然是藝術的觀念、審美觀念的不同。這些觀點揭示了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學科對于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園建設的作用。
近代以來,中國思想界關于文化的中西之爭,按照賀先生的思路,都是關于體的爭論,不是關于用的爭論。中學為體還是西學為體,實際都是體的爭論,體的爭論都是關于文化精神的爭論,文化實質性內容的爭論,或者套用現在的話就是價值體系的爭論,你究竟選擇什么樣的價值體系,是這樣的過程。1937年的時候,當時三校合并到衡陽的時候,賀林他們晚上散步會不會滅亡的時候,得出一個結論說中國不會滅亡,因為中國的思想、文化不會滅亡。在這之前,陳一君在1900年到日本時看到中國人到日本學習歷史,對他感觸相當深,后來喊出來,國亡,中國的文化不能亡。從那之后告訴我們一個問題,就是當一個民族衰落的時候,文化必然衰敗,但是文化衰敗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學術文化的衰敗,所有的有關中國的學術文化,無論是儒家、道家、佛家,研究的中心和獨立性全部被外國給奪走了。
2014-04-17 10:34:23
李景源:
我聽了李慎明同志說中國文化走出去,怎么走出去?一就是文化機構,包括孔子學院可以走出去。二就是文化藝術院團也可以走出去,中國的雜技經常走出去,但是這些東西走出去還不行,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內容,文化的學術,文化精品,文史哲領域,出現學術大師,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術優勢和學術獨立性,只有這些東西有了之后中國的文化才真正走出去了。不是把書背到國外就走出去了,你的書在中國確實占領了學術高地就會到中國來學習你,這時才真正走出去了。在當前來說,根本的問題是中國的人文學科,藍皮書講什么是文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發展,建材的發展。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建設工程到今年搞了十年,但是我們這些人文學科,這個工程我們目前還沒有做,如果我們這方面不做,馬克思主義跟中國文化的結合就沒有學術基礎,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就是2003年的時候我去參加一個座談會,是關于文化的座談會,讓我說說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從那時候到現在已經11年了,但是我們所有的人文學科這一塊,在國際上還不能說已經成為一流學科,關于我們本身的還不能說已經成為藝術學科,學術文化是整個文化的制高點,現在講老子、論語、荀子,這些都是學術文化的代表作,如果在這塊我們不加強,我們的文化建設實際就是一句空話。
我覺得中國文化建設藍皮書的出版將會對人文學科的發展,對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文化有機地結合,能夠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謝謝大家。
2014-04-17 10: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