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大家好,這里是中國訪談的直播現場。
剛剛閉幕的“兩會”通過了《“十一五”規劃綱要》。“十一五”這五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期,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期。那么“十一五規劃”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今天我們邀請到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先生,與大家一起聊聊他眼中的“十一五”規劃。
(2006-03-17 09:45:28)
[何傳啟]:
大家好。
(2006-03-17 09:50:54)
[中國網]:
首先問一下何主任,“十一五”規劃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2006-03-17 09:51:11)
[何傳啟]:
首先,我非常感謝中國網的邀請。能夠有機會與大家進行直接交流,我感到非常的榮幸。由于時間有限,下面我就直接回答問題。
(2006-03-17 09:52:07)
[何傳啟]:
大家知道,現代化是我國21世紀的奮斗目標,“十一五”規劃描繪了2010年的宏偉藍圖。很顯然,兩者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但要全面系統的分析兩者的關系,顯然時間不夠。
(2006-03-17 09:52:32)
[何傳啟]:
從現代化的理論來看,“十一五”規劃在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將發生兩個大的作用:
第一,促進國家發展模式的戰略轉型。也就是說,從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從經濟規模擴張型走向經濟質量提高,從城市中心型向城鄉協調發展,從經濟中心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從GDP增長向經濟環境協調轉變,這顯然對中國現代化建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型。
(2006-03-17 09:53:17)
[何傳啟]:
第二,奠定中國現代化十分之一的重要基礎。為什么呢?根據小平同志三步走發展戰略,我國將在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而要全面實現現代化,要到21世紀末。所以,我國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持續100年的世紀工程。
(2006-03-17 09:54:51)
[何傳啟]:
如果完成“十一五”規劃,就能完成2010年的建設任務。如果我們實現了這個藍圖,也就是說我們完成了21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十分之一的重要任務。
(2006-03-17 09:55:34)
[何傳啟]:
大家知道,萬事開頭難,如果我們能在中國現代化的第一個十年奠定堅實的基礎,那就是為未來現代化建設做好了戰略的準備。
(2006-03-17 09:56:14)
[中國網]:
何主任,我們看到“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到的很多問題都是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實際問題,但是可能老百姓更關注的是這些問題靠什么來解決?用什么保障呢?
(2006-03-17 09:56:57)
[何傳啟]: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確實是這樣,“十一五”規劃提出了9大目標和39個指標,內容很豐富。但是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是政策問題,也是一個管理的問題。
(2006-03-17 09:57:36)
[何傳啟]:
我是一個現代化理論研究者,從理論角度來看,“十一五”目標很豐富,但是要落到實處,還是很不容易的。我個人認為需要推進四個方面的協調和合作:
(2006-03-17 09:58:01)
[何傳啟]:
第一個方面是政府,是一個有形的手,政府要做政府該做的事;
第二個方面是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我們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作用;
(2006-03-17 09:59:32)
[何傳啟]:
第三個方面是社會,要動員社會理性的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的改革和發展;
第四個方面要發揮科學家的作用,要建立相對科學、合理的監測評估體系,不斷為國家建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通過這四方的合作,有可能使我們老百姓關心的問題都落到實處。
(2006-03-17 10:00:00)
[中國網]: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困難,您覺得我們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2006-03-17 10:01:04)
[何傳啟]: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中國現代化的困難是全方位的,不是簡單的。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的人口已經超過13億,而發達國家的人口僅有10億。也就是說,從人口規模的角度看,中國現代化的人口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總和。而且,目前我國的發展水平尚屬于初等發達水平,距離中等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所以中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困難是全方位的。
(2006-03-17 10:01:29)
[何傳啟]:
但是作為研究,總有輕重緩急,每個人的觀點肯定不一樣。中國現代化報道課題組經過六年的研究,我們認為目前從理論的角度看,我們現代化建設最迫切的問題有三個:
(2006-03-17 10:02:29)
[何傳啟]:
第一,全面提高我們的經濟質量和經濟結構,而不僅僅是經濟政策;
第二,是全面提升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結構,而不簡單是城市化;
第三,是快速提升國民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2006-03-17 10:03:00)
[何傳啟]:
顯然這三個關鍵問題是一個宏觀的問題,怎么做呢?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覺得都需要進行系統的研究,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的話,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提出了經濟現代化路徑圖,《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了社會現代化的路徑圖,解釋了社會問題如何解決。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直接在中國網上閱讀我們的電子版報告。
(2006-03-17 10:03:43)
[網友:可可 ]:
兩會期間,國家的發改委主任馬凱就“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答記者問時提到2010年城鎮居民收入將超13000元,而您的中國現代化報告中提到的是2050年中國最低月薪1300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是不到13000元人民幣,這兩個數據是不是有矛盾?
(2006-03-17 10:04:52)
[何傳啟]: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首先,城鎮居民收入和最低月工資是兩個完全不相同的概念。所以,從數據上來看,沒有矛盾。城鎮居民收入是指城鎮居民人均的總收入,因為人均總收入包括兩塊,一個是工資收入,第二是其他的收入,比如投資、利息的收入。而最低月工資是指政府規定的最低的月工資標準,也就是說城鎮居民里最低收入者的月工資。所以這兩個概念不是一回事。
(2006-03-17 10:05:41)
[何傳啟]:
關于“2010年城鎮居民收入將達到13000元”的預測,我認為是一個保守的估計。大家可以看到,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2005年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10493元;馬凱主任講,2050年城鎮居民收入達到13390元。這就是說,如果馬凱主任沒談物價系數的問題,就是說在未來的五年內,城鎮居民收入要保持年均5%的增長率,能不能實現?我覺得是有可能的。因為根據“十一五”規劃,中國未來經濟年增長率是7.5%,如果我們保持工資增長和國民經濟增長同步推進的話,人均增長率也不應該低于5%,所以說馬凱主任的預測是有可能實現的。
(2006-03-17 10:06:55)
[何傳啟]:
其次,關于“2050年中國最低月薪1300美元”,這是網上爭論的焦點,我想借這個機會給網友們多講幾點:第一,“2050年最低月薪1300美元”的計算方法。第二,1300美元能不能實現。第三,最低工資標準有沒有現實意義。
(2006-03-17 10:08:46)
[何傳啟]:
第一,目前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提供的數據,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的政府制訂了最低工資標準。制定這種最低工資標準有三種方式:一個是每小時的最低工資;一個是每周的最低工資;一個是每月的最低工資。我們通過系統的比較,進行統一的換算,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進行統一換算,這80多個國家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根據其中的14個有數據的發達國家的資料顯示,2003年的時候,這14個發達國家平均的最低工資是1290美元。
(2006-03-17 10:09:18)
[何傳啟]:
根據我們對世界現代化300年歷史比較研究,中等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約是50年左右。也就是說,2050年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最低月工資標準和2003年發達國家最低工資標準基本持平,也就是2050年的時候,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最低工資標準就是1290美元左右。
(2006-03-17 10:11:05)
[何傳啟]:
而我國根據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戰略,到2050年要成為一個中等發達國家,其中一個指標就是最低工資也應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標準,我們就以1300美元作為我們2050年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且是下限,不是上限,這是合理的推理。
(2006-03-17 10:11:54)
[何傳啟]:
第二,“2050年最低月薪1300美元”能否實現?這個問題爭論很大,我們認為不改變中國的收入分配政策,如果沿用原來的做法,這個標準實現的可能性只有20%。顯然,這是不可接受的。
(2006-03-17 10:12:46)
[何傳啟]:
所以,一個標準能不能實現,就要通過系統的研究。我們發現至少有三個因素影響這個標準能不能實現:第一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水平;第二中國的收入分配政策是不是比較的合理;第三就是社會能不能形成提高社會公平性的廣泛的共識。如果滿足這三個條件的話,這個標準就可以達到了。
(2006-03-17 10:13:21)
[何傳啟]:
我們算了一下,目前我們最低工資不一樣,2001年最低的大約是23美元,如果要達到2050年的1300美元,我們就需要使最低收入標準保持年均8%的增長率,所以這還是有難度的。
(2006-03-17 10:14:51)
[何傳啟]:
但是大家再想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在9%左右,工資增長也比較快。我講一個例子,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的起薪不到40塊錢,現在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目前北京的大學生起薪已經在1500元左右,20年里增長了很多倍。如果能夠保證經濟增長和工資增長同步的話,是有可能實現的。在報告中,我們提出了2010年、2020、2030、2040年和2050年最低月工資的標準的建議標準。
(2006-03-17 10:15:17)
[何傳啟]:
第三,討論最低月工資標準具有現實的意義。關于中國社會現代化,我們提出了36個監測指標,最低月工資標準就是其中的一個指標。大家知道,目前中國收入的分配不公平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的關注,貧富差距在持續的擴大。如果不扭轉這種局面的話,會造成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而事實上現在一些中國的白領月收入已經超過1萬元了,相當于1300美元。
(2006-03-17 10:16:10)
[何傳啟]:
我們設想一下50年以后,中國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比50年前中國白領的月收入還要低,那么中國社會分配的不公平性會達到一個危險的程度,對中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2006-03-17 10:17:03)
[何傳啟]:
所以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最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整中國分配的結構,是目前的當務之急。而事實上,國際上也是把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作為調整收入分配的一個政策杠桿,所以它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2006-03-17 10:18:18)
[網友:春天 ]:
您曾經提出了“中國社會現代化的地區排名”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您這個排名是依靠什么為標準的?作出這個排名的意義是什么呢?
(2006-03-17 10:18:41)
[何傳啟]:
首先,我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中,完成了對世界131個國家1950-2003年53年的社會現代化評價,同時也進行了全國34個地區,從1970-2003年33年的社會現代化進程評價。這兩個評價的模型是一樣的,評價的標準也是一樣的,評價的方法和指標都是一樣的,和世界是一個模型。所不同的是數據來源不同,對131個國家的數據全部來自世界銀行,中國34個地區的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2006-03-17 10:19:15)
[何傳啟]:
關于中國地區社會現代化的排名,完全是根據各個地區社會現代化的評價結果進行的。評價的數據是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的,24個評價指標、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與世界社會現代化評價是一樣的,評價的計算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的。我們只是將評價結果反映出來。
(2006-03-17 10:20:17)
[何傳啟]:
第三,排名不是目的,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才是意義所在。只有認識世界、認識中國國情、認識地區差距,認識我們的水平所在,才能作出相對科學、合理的決策。
所以排名的意義是給各個地區做決策的時候提供參照。
(2006-03-17 10:21:27)
[中國網]:
我們現在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城市之間的經濟現代化和社會現代化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地方經濟發達的水平不是很高,可是社會現代化的水平卻相當高,這是為什么呢?
(2006-03-17 10:22:01)
[何傳啟]:
這個問題跟現代化的規律有關,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首先介紹一下什么是現代化,現代化有什么規律?
首先,世界現代化進程已經進行了300年,而實際現代化的理論研究也做了50多年。到目前為止,關于現代化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現代化有三層含義:一個是現代化的政策解釋;第二個是現代化理論解釋;第三是現代化 的口語解釋。對現代化的解釋,凡是好的、先進的、發達的就是現代化,這是一個習慣用語。
(2006-03-17 10:22:27)
[何傳啟]:
而正常的含義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國50年代講的是工業強國,60年代是四個現代化,80年代的時候是講現代化前進。不同的學者研究的方法不完全一樣,所以不同的學者得出的結果不一樣,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如我們提出的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我們認為現代化是高端綜合和動態的概念,有四層含義:
(2006-03-17 10:25:04)
[何傳啟]:
第一,現代化是指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所發生的革命性變化,包括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
(2006-03-17 10:26:23)
[何傳啟]:
第二,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從18世紀-21世紀的400年里,世界現代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現代化是農業經濟、農業社會和農業文明向工業經濟、工業社會和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第二次現代化是從工業經濟、工業社會和工業文明向知識經濟、知識社會和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
(2006-03-17 10:27:28)
[何傳啟]:
第三,現代化是一場持續不斷的全球競爭,它包括不同國家和地區相互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賽。
(2006-03-17 10:28:33)
[何傳啟]:
第四,現代化具有絕對和相對、國內和國際等兩個視角,現代化的國內變遷是絕對的,國際比較是相對的。
(2006-03-17 10:29:20)
[何傳啟]:
其二,世界現代化具有普通的特征和規律,它遵循的進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結構穩定性、地位變遷等10個基本原理。根據這些原理,不同的地區經濟和社會現代化也是進程不同步的,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表現不一樣。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也符合世界現代化的基本規律。
(2006-03-17 10:29:46)
[何傳啟]:
其三,經濟現代化也是一個綜合概念,指經濟領域的革命性變化,包括兩次經濟轉型、勞動生產率和國民收入增長、經濟福利與國內公平的改善、經濟競爭力與國際地位的變化。
(2006-03-17 10:31:03)
[何傳啟]:
其四,社會現代化是一個綜合的概念,指社會領域的一次社會變遷,包括兩次社會轉型、社會生產力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包括社會福利和國內公平改善、國民素質提高、國際競爭和國際地位變化。所以它都是一個綜合、動態的概念。
(2006-03-17 10:31:30)
[網友:一面紅旗 ]:
80年代是經常提到四個現代化,后來怎么不提了呢?和現在說的現代化有什么區別嗎?
(2006-03-17 10:32:45)
[何傳啟]:
這個問題提的很好,說明中國的現代化在不斷往前推進,同時也說明了中國領導人對現代化的認識不斷的升華。因為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時候,我們講的四個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技現代化。講的是四個領域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反映當時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是政府關注的重點。
(2006-03-17 10:33:41)
[何傳啟]:
80年代的時候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有兩個背景:一個是小平同志訪問了美國和日本之后,發現如果按照原來想的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看來是實現不了。我們后來也計算了一下,我們2000年的時候第一次現代化的程度是實現了76%,我們原來講的現代化只完成了四分之三,這是一個背景;第二個背景,小平同志也認識到了,現代化不僅僅是農業、工業、科技、國防,還有教育、經濟、 社會,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于是,他就把現代化的目標進行了拓展,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到本世紀80年代末國民總值翻一番,解決溫飽問題,從2010年到2050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就是把中國的現代化目標往后推遲了50年。
(2006-03-17 10:37:53)
[中國網]:
我們看到“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到縮小地區性差異的問題,現在中國東西部地區現代化差距有多少年呢?
(2006-03-17 10:39:21)
[何傳啟]: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地區差距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一個世界性的現在。在美國、德國、法國、英國都有地區的差距。根據世界現代化的分布不均衡原理,這種地區差距是客觀存在的,而且世界不均衡,不僅存在國家之間,也存在地區之間,所以對地區的差距我們要理性的面對。
(2006-03-17 10:40:11)
[何傳啟]:
第二,我國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是我國發展不平衡德性突出的特點,而且差距在擴大;預計在將來的某個時間才會進入到一個轉折點,地區的差距開始縮小。但是目前我國地區的差距在不同的領域反映不一樣。我講一個例子,人均預期壽命東部系差距是20 年左右,城市化水平相差10年左右,人均GDP相差10多年,勞動力結構相差10多年。2004年浙江人均GDP是青海的4倍,所以地區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
(2006-03-17 10:43:01)
[何傳啟]:
第三,根據國際經驗,縮小地區差距有三種辦法:一個是加速人口流動,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第二,調整我們的投資政策和投資的結構。中央政府的投資要適當向欠發達地區傾斜;第三,增加轉移支付的力度。要通過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給予解決。同時發展教育,尋找合理的發展路徑也是一個辦法。
(2006-03-17 10:45:51)
[中國網]:
何主任,我們看到您在說到經濟轉型的時候提到了“知識經濟”,我們想知道它是否是經濟發展的最終點?
(2006-03-17 10:47:04)
[何傳啟]:
這個問題很好。知識經濟比較有影響力的報告是1996年經濟合作與發表組織發表的《經濟與知識基礎的報告》,后來人們簡稱為知識經濟。知識經濟在人類文明長河里扮演什么角色呢?不同的人認識不一樣,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人類文明可以分為原始文化、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知識文明等四個階段,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就是第一次現代化,從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是第二次現代化在21世紀末就能完成。
(2006-03-17 10:47:34)
[何傳啟]:
很顯然,21世紀末不是人類文明的重點。22世紀人類文明還有新發展。知識經濟只是人類發展的一個階段,至于以后的階段是什么經濟,需要專門研究。
(2006-03-17 10:51:02)
[何傳啟]:
關于中國知識經濟將來會有什么特點,因為目前知識經濟尚在發展之中,人們對知識經濟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根據目前的認識水平,我們可以展望一下未來的知識經濟有什么樣的特點:
(2006-03-17 10:52:15)
[何傳啟]:
勞動生產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經濟結構實現知識化,也就是知識勞動者的比例會超過50%,知識產業的比重會超過50%,而農業勞動力的下降到4%左右。同時城鄉收入差距會基本消失,而工人和農民收入的差距也將基本的消失。
(2006-03-17 10:52:39)
[中國網]:
生活方式有哪些變化呢?
(2006-03-17 10:53:19)
[何傳啟]:
當然是革命性的。比如居住的方式、工作方式、日常生活、預期壽命、社會保障、信息化、教育和文化生活變化等。到2050年,中國的大學普及率、信息普及率、城市化超過80%,而郊區化50%左右,社會保障的覆蓋率100%。同時出國旅游率在50%左右,就是說中國人民將能享受到比發達國家目前的生活水平更高一點的生活質量。
(2006-03-17 10:53:33)
[網友:海浪 ]:
根據1990-2002年均增長率預測,我國將在21世紀后50年趕上世界發達國家水平,這是否意味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21世紀末到來?
(2006-03-17 10:54:31)
[何傳啟]:
回答是肯定的。21世紀將是中國復興的世紀。我們有三個假設:
第一,21世紀沒有世界規模的戰爭;
第二,世界未來的速度與過去50年的平均速度基本持平,或者與1980-2002年的平均速度基本持平;
(2006-03-17 10:55:08)
[何傳啟]:
第三,假設中國未來速度與改革開放以來的速度基本持平,或者與1990-2002年平均速度基本持平。如果滿足這三個設想,同時中國采用現代化的運河戰略,那么我們將大約在2050年進入世界前40名,成為中等發達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小平同志的目標;
(2006-03-17 10:55:44)
[何傳啟]:
在21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成為發達國家,完全實現現代化。而實現現代化的那一天,就是中華民族真正復興的那一天。
(2006-03-17 10:56:18)
[何傳啟]:
同時,關于中國現代化的前景,我們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我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中反復強調,中國現代化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按照世界歷史經驗,一個欠發達國家100年實現現代化的概率約為0.2%-1%;中國2050年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6%,2100年成為發達國家的概率約為6%。顯然,中國現代化不能依賴于國際經驗。
(2006-03-17 10:57:08)
[何傳啟]:
事實上,中國現代化的任務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總和。因為目前中國人口超過13億,而發達國家總人口約為10億,西歐16國人口約為4億,美國人口不到3億。我們現代化的任務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總和,超過了西歐的3倍和美國的4倍。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就能實現現代化,現在雖然發達國家也在研究現代化,但是我們不能依賴發達國家的學者來解決中國的現代化問題,中國的問題只能靠中國人解決。
(2006-03-17 10:57:55)
[何傳啟]:
總而言之,我們要實現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戰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搞清楚什么是現代化,搞清楚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必須加強現代化研究,尋求中國自己的現代化道路,這樣才能成功。經過我們六年的研究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運河戰略和路徑圖,這是我們研究后提出的一個建議。
(2006-03-17 10:58:49)
[網友:社會活動家 ]:
現代化是國家規劃的大戰略,是不是只與政府有關,老百姓怎樣參與到現代化的進程中去呢?
(2006-03-17 10:59:35)
[何傳啟]:
這個問題反映了很多網友的想法。有些人認為現代化和自己沒有關系,其實這種看法不全面,因為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最終目標是要實現社會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用具體的話來說,就是中國13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發達國家的人民所享受的生活質量,包括你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文化生活,甚至你的政治生活。
(2006-03-17 11:00:06)
[何傳啟]:
要全方位的享受發達國家的人民享受的生活質量,要做到這一點,僅靠政府是遠遠不夠的。政府是一方,市場是一方,老百姓是第三方,我們學者是第四方。我們的職責是把現代化的基本規律、基本事實、基本特征揭示出來,把對我們的啟示傳達給社會,政府要選擇適合現代化的路徑,社會的成員要積極參與現代化的建設,積極抓住現代化的機遇。
(2006-03-17 11:00:53)
[何傳啟]:
事實上,孫中山先生就曾經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每一個老百姓,如果你順應了現代化的潮流的話,你就有可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抓住歷史的機遇。如果你沒有順應現代化的潮流的話,往往是事倍功半。
(2006-03-17 11:01:37)
[中國網]:
要實現現代化,國民的素質還有待提高,比如在科學的普及方面、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請問何主任有什么建議?
(2006-03-17 11:02:23)
[何傳啟]:
這要從兩個角度看:
第一是國民教育體系,我們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提出,建議中國在2020年之前普及九年免費義務教育,在2030年以前普及12年免費義務教育,2040年以前普及高等教育。也就是說,讓每一個中國的適齡年輕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006-03-17 11:02:56)
[何傳啟]:
第二,對我們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要進行改革,大幅度提高科學教育、科學知識的含量。這樣使我們年輕一代更好的掌握科學知識;
(2006-03-17 11:03:30)
[何傳啟]:
第三,加大科學普及的力度。不僅是年輕一代要掌握科學知識,包括我們的成年人、我們的領導干部、我們的社會公眾,我們企業的員工,都要掌握科學的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只有這樣,才具有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和實力,這就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所在。
(2006-03-17 11:03:50)
[中國網]:
您剛才也提到了,在中國現代化報告的發布前期,中國網做了很多報道與內容的刊載,一份普通的研究報告引起這么大反響,您當初預料到了嗎?
(2006-03-17 11:04:31)
[何傳啟]:
首先,我要衷心感謝中國網的系列報道,也感謝在座的各位對我們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你們的工作增加了社會各界對我們工作的了解,增加了社會各界對現代化的認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沒有社會大眾的參與,中國的現代化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2006-03-17 11:04:48)
[何傳啟]:
第二,報道引起社會的反響,我們認為屬于正常范圍。有兩個理由:一個理由,因為現代化是我們國家的目標,是中國幾代人追求的目標,每個人都希望,所以每個人都要了解;第二,今年的報告是以社會現代化研究為主體的,包括生活、教育、醫療保險、收入、交通運輸等等,這些都是老百姓的利益所在,所以它引起社會反響是非常正常的。
(2006-03-17 11:05:25)
[何傳啟]:
第三,2006年的報告是我們的第六份報告,要積累效應,報告的影響逐步的擴大,這也是正常的。
(2006-03-17 11:06:08)
[中國網]:
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歷程,這不僅僅是科學家的研究項目,更應成為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目標,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讓我們的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才能讓我們在人類進步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足跡。
非常感謝何主任,也感謝各位網友的參與。謝謝大家,下次再見。
(2006-03-17 11:06:23)
[何傳啟]:
謝謝中國網,謝謝各位網友。再見!
(2006-03-17 11: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