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1世紀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2006年2月17日-19日在中國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中國網]:
論壇由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共同主辦,中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中國市長協會、中國香港瑞安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協辦。
(2006-02-15 17:36:21)
[中國網]:
論壇將就中國城鎮化建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模式和路徑選擇等問題進行重點研究、深入探討,以期結合中國實際和國內外經驗教訓,為中國城鎮化建設與健康發展提供最銳利和最具有實戰價值的思想武器。
(2006-02-15 17:36:52)
[中國網]:
來自各國的官員、專家學者和記者已經陸續進入會場,主持人提醒場內人員盡快入座,會議即將開始。
(2006-02-18 08:53:31)
[主持人李維平]:
尊敬的德·里凱利斯先生,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中國二十一世紀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今天在北京順利召開了。
我們以十分喜悅和高興的心情,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和城鎮化建設的實踐者們。同時,我們歡迎他們關注中國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向我們介紹和交流他們許多有益的成功經驗。
(2006-02-18 08:58:14)
[主持人李維平]:
首先請允許我榮幸地介紹我們的主要嘉賓:
意大利政府前總理、歐盟議會議員德·里凱利斯先生。
香港特首顧問、中央政府香港顧問曾德成先生。
國家發改委前副主任高尚全先生。
中國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于恩光先生。
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楊振武先生。
中國市長協會常務會長陶思亮女士。
香港瑞安集團羅康瑞先生。
(2006-02-18 09:06:05)
[主持人李維平]:
歡迎各位朋友和嘉賓的到來!
下面請意大利前副總理德·里凱利斯先生為大會致辭。
(2006-02-18 09:07:22)
[德·里凱利斯]:
非常感謝主席先生!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為什么我來到這個重要的論壇發言。我并不是一個農村問題的專家,也不是一個建筑師或者經濟學家,很多年以來,我都在意大利政府工作,因此我必須要考慮所有的問題,包括社會經濟轉型問題,主要是考慮意大利社會的問題。同時,出于個人的興趣,我也對歷史和地理非常感興趣,包括人口狀況也很感興趣。
(2006-02-18 09:07:44)
[德·里凱利斯]:
因此,我想我有很好的理由給大家簡要地介紹一下我們必須面臨的問題,今天和明天的論壇需要討論的問題。
我們現在處于一個歷史的重要時期,我們也面臨著非常多的、重要的、可能也是非常獨特的轉型。在過去幾十年當中,世界一半的人口社會經濟狀況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現象今后會持續下去,可能這種轉型最大的后果對未來起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城市化。城市化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和社會的轉型,它們是密不可分的。
(2006-02-18 09:08:47)
[德·里凱利斯]:
在過去,在世界的一個地方,也就是說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我們經歷了一百年的時間,從19世紀開始,一直到20世紀初,五分之一的歐洲人口的經濟社會條件,包括科技條件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一個重大的轉型過程。同時,世界上只有很少的人注意到了這點。
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最重要的轉折就是城市化,這個城市化發生在北美、歐洲以及其他的發達國家。
(2006-02-18 09:10:23)
[德·里凱利斯]:
比較過去的歷史過程,它經歷了幾千年,我們把它叫做農業革命時期。再比較一下發達國家的歷史時期,也就是說城市化發展的過程,我們發現城市化是最重要的一個轉型標志。在過去四千年當中,城市化水平在發達國家達到了10%,在北美和歐洲的發達國家,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城市化的水平從10%一下子激增到了50%。
現在,同樣的過程也正在發生或者即將發生在欠發達地區,他們的社會和經濟局勢都在發生變化。
(2006-02-18 09:11:16)
[德·里凱利斯]:
這個轉折還會有一些差異,也就是說他們會來得更加迅猛,時間更短,可能在四十年當中就會完成這個轉型,而不像北美和歐洲要花一百年的時間。因此,非常迅速的變化以及它將帶來的所有的后果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如果你看一些數字的話,可以看一下聯合國的一個預測,我們就可以想象出這種轉折的規模和重要性。如果你看一下四十年的時間,從1985年到2025年,我們正處于這個過程的中期。因為我們離1985年已經過了20年,離2025年還有20年,正好是在中間,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估計有很多不發達地區的人口,成千上億的人口都會從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如果看一下中國,幾乎有6億人口在同樣的40年期間將會從農村人口轉為城市人口。如果你再看一看這個數字,更加準確地看一看的話,我們會發現,在過去20年,在中國2.9億人口已經從農村轉向了城鎮人口。在今后20年,另外還有2.9億中國的農民將會從農村轉變為城鎮人口。
(2006-02-18 09:12:29)
[德·里凱利斯]:
因此,中國的一些經驗將會在世界絕大多數的不發達國家或者發展中國家創立一個城鎮化的典范。
我們現在正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面前的這個過程和經歷對于全世界的城鎮化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如果中國能夠積極地完成城鎮化進程的話,我想它會產生一些非常積極的成果,會使全世界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在城鎮化轉型當中減少一些失誤,并且能夠從中國的經驗當中吸取經驗教訓。因此,中國的城鎮化對于全世界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2006-02-18 09:13:40)
[德·里凱利斯]:
中國的經驗在城鎮化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未來社會的發展。
今后社會的未來就取決于你如何管理好城鎮化的過程,今天論壇當中我們會討論城鎮化轉型的不同方面。我想,我們在討論之初就必須要強調一下,城市化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它有極其深遠的意義,是在所有經濟社會轉型當中最重要的方面,它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轉型我們看到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在進行著。
(2006-02-18 09:14:47)
[德·里凱利斯]:
再次感謝組委會邀請我來參加這個重要會議。
下面我也期待著大家能夠進行頭腦風暴,獻計獻策,更好地推動中國城鎮化的發展,來幫助我們的社會、政府以及社區解決城鎮化帶來的一些困難問題,因為城鎮化這個過程對大家來說是嶄新的過程。
我相信,就像過去一樣,中國將會在世界率先創造一個新的城鎮化的模式。
謝謝大家!
(2006-02-18 09:15:56)
[主持人]:
非常感謝德·里凱利斯先生的致辭。
歐洲是城鎮化建設發展比較早的地方,是中國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2006-02-18 09:16:46)
[主持人]:
我們的代表陸續到來,我榮幸地介紹后續的嘉賓: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前國防大學校長邢世忠先生。
還有各部委局機關的領導同志,還有世界各地傳媒的新聞記者,還有世界各國的駐京銀行以及歐洲的一些投資家、投資商,我們歡迎各位參加我們的論壇。
下面,請中國戰略研究會會長于恩光先生代表主辦方致辭。
(2006-02-18 09:17:26)
[于恩光]:
尊敬的德·里凱利斯先生,尊敬的各位嘉賓,尊敬的與會國內外代表,在我們這個論壇開幕式上,首先還是請允許我代表這次論壇的主辦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祝賀!
(2006-02-18 09:18:09)
[于恩光]:
今天我們的會議開幕了。大家都知道,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春節剛剛過去,春節過去就意味著冬天的結束,就意味著溫暖的、具有活力的春天的到來。在這樣的季節,我們在中國的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戰略論壇,大家歡聚一堂,圍繞這次會議的主題《21世紀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暢所欲言、交流意見,這是很有意義的。
(2006-02-18 09:18:58)
[于恩光]:
最近,國家主席胡錦濤著重指出,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中國正處在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對于擴大內需、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對于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2006-02-18 09:19:48)
[于恩光]:
胡錦濤主席的這段重要講話說明,中國政府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城鎮化是一個對中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變化。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一二十年里,城鎮化將推動幾億農民告別土地,成為新的城鎮居民,從而引發中國社會結構根本性的變化、根本性的變革。中國近千座城市以及廣大農村的面貌將隨之發生非常巨大的變化,社會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也都將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2006-02-18 09:20:30)
[于恩光]:
中國的城鎮化對世界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特別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積極推進城鎮化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有許多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
今后,我們在城鎮化方面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也十分光榮。中國的城鎮化必須立足于中國實際。
(2006-02-18 09:22:58)
[于恩光]:
胡錦濤主席特別強調,中國人口眾多,底子薄,發展很不平衡。推動城鎮化的同時面對著實現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人口眾多、資源緊缺、環境脆弱、地區差異等許多問題和矛盾。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走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廣泛吸取世界各國的城鎮化的成功做法,特別是德·里凱利斯來自的歐洲,他們的城鎮化比我們要早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他們的經驗對我們都是很有意義的。我們要把他們的一些做法和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深入認識和全面貫徹把握其中的規律。中國應該為人類二十一世紀的城鎮化發展創造新的成就,創造新的經驗。
(2006-02-18 09:24:04)
[于恩光]:
我們誠摯地歡迎各位來賓和專家,對中國城鎮化的工作進行實際考察,進行深入分析,介紹新的研究成果,提供寶貴的咨詢意見。
在這次會議上,我們希望大家暢所欲言,充分交流,以促進中國城鎮化能夠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最后,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預祝這次中國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06-02-18 09:25:32)
[主持人李維平]:
非常感謝于會長的精彩致辭!
參加今天論壇的除了中國國家各部門負責同志、中國各個銀行的代表,國外各個銀行的代表之外,我們還榮幸地邀請到了韓國的總統設計顧問金錫澈先生,韓國釜山市前市長、曾任韓國行政資質部掌管的金紀宰先生——他是韓國新農村運動的發起人之一,早期在韓國政府里率先推動了韓國的農村改革運動。
(2006-02-18 09:26:10)
[主持人李維平]:
我們有幸請來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專家,來介紹他們有益的經驗。同時,我們中國國內的建設、規劃、環保、文物保護的各方面專家都到會上來介紹他們的經驗。
由于議程上各位專家學者的發言印的比較清楚了,我就不一一介紹,再耽誤大家的時間。
下面我們進行兩項,第一是準備跟各個專家、領導、學者合影,接下來就是專家專題發言。請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王星同志給大家介紹合影的安排。
(2006-02-18 09:29:57)
[主持人李維平]:
二十一世紀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吸引了世界許多國家和政府的關注,歐洲的、亞洲的許多政府都在向我們咨詢和打聽中國的城鎮化建設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發展特點上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我們通過四個多月的努力和準備,征求了方方面面的意見,主辦了今天這次論壇。所以在兩天的發言當中,將有很多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我想會給大家帶來有益的啟迪。
我再次感謝國內外的傳媒界朋友們為這次論壇提供的傳播和支持,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對我們的關注和支持。請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王星同志介紹合影安排。
(2006-02-18 09:31:17)
[主持人]:
接下來會議的學術部分正式開始了。
首先請高尚全先生,他長期從事改革理論研究,他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
(2006-02-18 09:32:52)
[高尚全]: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我想講幾點看法。第一點,城鎮化戰略提出的背景。城鎮化作為一個戰略,是在黨的關于第十個五年計劃建議當中提出來的。
(2006-02-18 09:54:41)
[高尚全]:
因為這個建議我參與了起草,我記得第七部分提出,積極穩妥地發展城鎮化。
當時是什么背景呢?一個背景就是我們農村人口要轉移,因為我們要工業化,要解決“三農”問題,八億農民搞飯吃那不可能,農民富不起來,國家強不起來,這點共識都有。另外一個背景,我們長期存在著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不解決不行。
(2006-02-18 09:55:16)
[高尚全]: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城鎮化。
起草過程當中有兩種思路,一種是立足于城鎮,認為我們轉移主要轉到城鎮,這是限制的做法。另外一種思路,認為轉到城鎮可能還不行,要城市化。因為城市還有一個規模的問題,還有一個效益問題。集中到城市的話,可能效益好一些,因為基礎設施等各方面的投入少一些,所以提出城市化。兩種意見,一種是城鎮,一種是城市,又不同了。
(2006-02-18 09:56:06)
[高尚全]:
后來,中央考慮后提出把兩種意見結合起來。這兩種意見不是對立的,所以最后提出了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大中城市同小城鎮發展城市化道路。最后就提出了城鎮化這個戰略。
(2006-02-18 09:57:22)
[高尚全]:
第二講一講城鎮化。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來以后,黨的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來要發展城鎮化。十六大五中全會提出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我們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的意義非常大,因為大家知道,解決“三農”問題,就“三農”解決“三農”是不可能,還有好多因素。
(2006-02-18 09:58:14)
[高尚全]:
所以,城鎮化和新農村的建設要結合起來,我們的認識又上升了一步。
我們要解決“三農”問題也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好,大家知道,要建設小康社會,如果農民不能建設小康,那么小康社會是空想。
(2006-02-18 09:58:54)
[高尚全]:
后來提出建設和諧社會。我們從“和諧”兩個字義來分析,“和”是什么意思呢?左邊一個禾,右邊一個口,人生出來就長了口,有了口就要吃飯,所以要解決民生問題,大家要吃飯的問題。諧是什么意思呢?左邊一個言字,右邊一個皆字,意思就是大家都有話講。一個是民生問題,一個是民主政治的問題,這兩大問題是和諧社會的根本。要和諧社會,要使人類有飯吃,離開了農民行嗎?離開了解決“三農”問題行嗎?不行。所以我們提出城鎮化,小康社會、和諧社會,這樣的高度來解決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
(2006-02-18 10:00:27)
[高尚全]:
第三,建設和諧社會也好,小康社會也好,社會主義新農村也好,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誰?我認為主體是農民。當然國家要支持,各級政府要支持,但是主體是農民,把農民內在動力、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農民有這樣的積極性,有這樣的創新能力,新農村才有希望。你要寄托在國家身上來建設不行,為什么呢?因為機制不一樣,如果主體不在農民,主體是政府,你要建是被動的。主體是農民,“要我建”和“我要建”的積極性完全不同,“我要建”的積極性有內在的動力,他要去想辦法,要去創新、要創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樣才更有可能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好。
(2006-02-18 10:01:57)
[高尚全]:
第四,各級政府都要對新農村建設有更大的投入,為農民、為農村、為農業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我們現在存在一個矛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對于公共需求,對于公共產品全面快速的增長,但是供給跟不上,公共產品嚴重不足,特別是在農村,公共醫療也好,社會保障也好,都跟不上。
(2006-02-18 10:03:16)
[高尚全]:
所以,國家的投入、政府的投入要給農民、給農業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我去開會,看了兩個新農村,一個是南洋村,把許多農民集中起來,花了1.13億人民幣,建了40棟房子,12萬平方米的房子,花了1億多。不能都靠國家,要靠農民,農民集資大概5000萬,貸款3000萬,其他土地批租。政府要提供公共產品,不是去幫他建,不是代替他。每人至少60平方米,我訪問了一個五口之家,300平方米,現在住了180平方米,還有120平方米出租,他的生活很富裕了。
(2006-02-18 10:04:41)
[高尚全]:
因為它是一個城郊,有這個條件,土地可以批租。所以,他可以建。我們中國的城郊,各個地方千差萬別,你不能一個模式,所以我們建新農村要多種模式,不能一個模式。
(2006-02-18 10:05:49)
[高尚全]:
第五,要更多地關注失地農民。城鎮化以后農民失去土地了,失地農民是最大的困難群體,他們種田無地、就業無崗、社保無份,處于困難的狀況下,這方面要解決,不光是社會穩定的問題。
怎么解決呢?第一,給農民的補償要補足。現在補不足了。第二是盡量減少征地的范圍。第三采取其他更有利于農民的辦法,比如說蘇州實行股份制的辦法,土地入股,然后征地以后作為股份投入,一個農民一年可以存到八九千塊錢,買斷了以后就不行了。第四政府要打破土地壟斷市場,不要政府官員一批就行了。關于失地的農民,這些弱勢群體,要特別關注。
(2006-02-18 10:06:15)
[高尚全]:
第六,要建立城鄉協調機制,要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民的長效機制,光是短期的不行,要有長效的機制。
(2006-02-18 10:07:30)
[高尚全]:
第七,要政府轉變職能,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建設新農村當中,城鎮化當中,政府的職能到底是什么?政府怎么為農民提供良好的服務?它的服務職能是什么?怎么建設服務型政府呢?我概括了三條,一要解決一個矛盾;二是搞好兩個服務;三是創新三個理念。解決一個矛盾,當前一個突出矛盾就是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政府要在財政上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這叫公共財政。政府財政不是去搞項目建設,我就是要搞服務,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補償。為什么提到這樣的高度呢?因為這樣就使得我們的政府的注意力和財力集中到這里,不能政府搞GDP,搞形象工程,這樣就可以升官了,在干部考核制度上要有一個轉變,不是考GDP增長多少,形象工程搞了多少,而是看你服務搞得怎么樣。
(2006-02-18 10:08:12)
[高尚全]:
二個服務:政府要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讓老百姓在起跑線上都能夠公平競爭。現在有不公平之處,有的享受義務教育,有的沒有,有的有公共衛生,有的沒有,所以要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這對我們社會更加公平都有好處,因為在起跑線上不平等競爭,是不公平的。二是要為人類全面發展提供服務,人類全面發展一是物質上的需要,另一個是精神上的需要,包括剛才說的社會保障,公共醫療等等。
(2006-02-18 10:10:21)
[高尚全]:
創新三個理念:一是老百姓和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我們過去把兩個主體顛倒了,政府作為創造財富主體了,把老百姓,納稅的錢集中起來,然后投入,國家投入以后,老百姓不僅沒有得到回報,而且還要補貼,這種體制不能繼續下去了!老百姓是創造財富的主體。浙江的現象可以分析一下,為什么浙江人多地少、國家投入少,他的經濟發展卻跑在前面?為什么人們的財富、創造富裕的水平在前面?為什么社會那么穩定?因為老百姓是創業的主體。在浙江搞“法輪功”很難的,因為大家都創業了,哪有時間練“法輪功”呢?沒有。所以,政府是創造環境的主體,老百姓是創造財富的主體。
(2006-02-18 10:11:28)
[高尚全]:
二是非禁即入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大家都可以進入。過去計劃經濟的理念是什么?凡是老百姓要做事情,都要經過政府批準,兩個不同的理念。既然要讓老百姓來創業,使農民來創業,凡是法律不禁止的,老百姓都可以干。如果這個空間不打開,還要政府這樣批、那樣批,創新就沒有空間了。
(2006-02-18 10:13:03)
[高尚全]:
三是政府只能干法律允許的事情。這就是依法行政,政府不能有隨意性,不能一會兒讓農民種樹,一會兒種草,一會兒又種糧。你一定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這樣,“無限的政府”變成“有限的政府”,而且變成職能政府了,有了監督了,效益可以提高,腐敗減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想到了七個問題,提出來,可以供大家討論。
謝謝大家!
(2006-02-18 10:14:02)
[主持人]:
謝謝高尚全先生!
高先生剛才非常清晰地描述了中國最高層對于城鎮化的思路演進的過程。
下面請香港特區政府顧問曾德成先生演講,他的題目是“從珠三角城市群興起看香港衍生的城鎮化效應”。
(2006-02-18 10:14:57)
[曾德成]:
剛才高會長講的,城鎮化一個考慮是解決“三農”問題,要讓大批的農村居民轉到城鎮里面,解決“三農”問題。第二是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城鎮的協調發展。
從根本上說,城鎮化是由非農產業的布局拉動的。在古代有所謂“日中為市”,城市也好、城鎮也好,就是那個市鎮是為了交換剩余農產品,一個商業活動所產生出來的,在空間布局上發生的,以“日中為市”是農民步行的距離,早上出來,到中午能交換到農產品,晚上再回去,步行的距離決定了市鎮的距離。
(2006-02-18 10:15:43)
[曾德成]:
研究城鎮的大市,費孝通先生八十年代研究了蘇南的鄉鎮企業,他很高度地贊揚離土不離鄉的方式,就是在小市鎮里發展鄉鎮企業,那個產業是鄉鎮企業。鄉鎮的距離跟鄉鎮企業的距離,費孝通先生說,就是農村居民騎自行車所能覆蓋的距離。
(2006-02-18 10:17:26)
[曾德成]:
八十年代以后,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剛剛迎接了經濟全球化這樣一個大趨勢的浪潮,外資進來了,港資進來了,主要的產業是三資企業。我們國家發展的很快,現代化交通工具發展很快,那時候就不是農民“離土不離鄉”了,出現了民工潮,既離土又離鄉。在珠江三角洲,港商投資很多,民工來自四面八方,有四川的、廣西的、湖南的,都到珠三角去,結果珠三角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一個城市群,在珠三角那里興起。
珠三角的城市群形成了,跟長三角的城市群兩相輝映,是很明顯的。珠三角城市群除了香港、澳門以外,大的城市有九個,包括廣州、深圳,中等城市11個,設市的城市23個。據廣東方面的統計,除了香港、澳門以外,珠三角城市化的水平達到了72.7%,據說到去年底已經到80%。
(2006-02-18 10:18:13)
[曾德成]:
珠三角城市群的出現,就是因為在改革開放下迎接了經濟全球化跟區域一體化這樣一種大的趨勢。
珠三角城市群的出現有明顯的香港的作用,香港在那里統籌規劃,扮演著供應鏈管理的角色,又提供了融資的安排。到了2005年底,香港對廣東的直接投資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占它外來投資的七成。港商在廣東開辦了八萬多家企業,雇用超過一千萬人。這一千萬人就是很多農民工從四面八方來的,這一千萬人脫離了本來的農民工作,轉到工業化方面來。
香港因為有它的國際大都會的特色,起到了溝通經濟全球化和內地市場的作用。
(2006-02-18 10:20:31)
[曾德成]:
有一個研究全球城市的人薩斯基亞·薩森講到根本互動關系,城鎮化離不開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的影響。這個大趨勢有一個根本互動的關系,生產越分散,管理越集中,那樣一種辨證的關系。現在,在科技發展上,生產的環節和布局可以越布越開,但是集中管理、策劃、運籌是越來越集中的。
世界城市是管理的所在地,管理很多分散的工廠、辦公室、營銷網絡,提供高度專業化的服務、創新的金融服務以及對市場的開拓。一方面我們要推進城鎮化往外的布局,要跟中心城市、特大的城市以及龍頭城市維持一種互動的關系。珠三角,東岸和西岸的發展比較可以分析出來,東岸就是東莞,深圳是中山加珠海,改革開放以前,西岸的發展比東岸要快一點,人口方面也都差不多,改革開放以前,深圳和東莞的發展還要慢一點。
(2006-02-18 10:22:46)
[曾德成]:
因為深圳和東莞是跟香港直接聯系的,中山和珠海距離香港比較遠。我剛才提到“日中為市”,還有一個“三小時經濟圈”的概念,就是香港的投資者投資去向要在三小時能到的范圍內。過去農民趕市集,步行的距離,去了一天就回來,這是步行的距離,現在香港中心投資者也是同樣的概念,同一天去了那個投資的地方,同一天就能回來,三小時去,三小時回來。在珠三角里面,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個世紀的概念,就是陸路的概念,主要覆蓋在深圳、東莞,西岸剛剛在三小時經濟圈以外,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現在提出要建設一座大橋,連接東岸和西岸,西岸也就進入三小時經濟圈的范圍內了。
到了2004年,深圳和東莞的GDP就比中山和珠海差不多接近四倍,人口也明顯比西岸多了很多,這是因為產業發展的關系。
(2006-02-18 10:25:07)
[曾德成]:
剛才高會長也講到要保護土地的問題。我們過去一段時間城市的發展面積擴張得很厲害,比如說廣州市的面積擴張了1.58倍,佛山和西岸那個地方擴張了24倍,江門9倍。香港回歸后因為“一國兩制”的關系有固定的界限,范圍是不可能擴張的,在保持固定的范圍內,人口增長了接近40%,GDP增長了2.7倍,那是在固定范圍內實現的。
(2006-02-18 10:27:14)
[曾德成]:
“十一五”規劃里說,要促進城鄉的協調發展。開始有一些估計,在五年內要有一億的農村居民轉到城市里。現在講科學發展觀,估計是4500萬農村居民轉到城鎮里面。“十一五”規劃里還有幾個要點,包括擴大國內的需求,推進現代化市場體制的建設,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過去,香港在珠三角那里是簡單加工、出口,今后恐怕水平要往上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在內需方面的擴大,可能城鎮化的途徑跟前二十年相比有所不同。但是,外需帶動城鎮化,我看在未來“十一五”規劃里,一下子國內的需求不可能馬上就增加很多。
(2006-02-18 10:28:10)
[曾德成]:
所以我有幾個建議,第一個建議,在中央的支持下,在城市群中間,包括珠江三角洲的城市群里面,加強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現在出現了什么情況呢?每一個城市都有各自的考慮,有一種互相的競爭,有些時候是惡性競爭的關系。第二點,要打通體制性的障礙。我剛才說的廣州、佛山面積擴張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統一集中管理。香港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要跟其他的城市發展聯系,就有種種的障礙,包括軟件方面的體制性的障礙,也有機制方面不能打通的情況。要擴大三小時經濟圈的范圍是可以的。
(2006-02-18 10:29:37)
[曾德成]:
第三點是加強統籌規劃,引導產業轉移,結合推動城鎮化。我們借鑒“十五”規劃的時候,全國各地都在搞開發區,開發區的目的就是吸引資金,吸引民工,就可以擴張生產了。發改委有一個專家說,那時候全國有60多個這樣的開發區,確實有吸引產業轉移的問題,包括港商在珠三角里也很少搞產業轉移。但是,如果全國有六千個開發區,他去哪里呢?港商都沒有底。所以加強了統籌規劃,引導產業方向,可以加快城鎮化發展。
我的文章已經收在論文集里,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2006-02-18 10:30:31)
[主持人]:
謝謝曾德成先生。
剛剛我們的高院長演講完之后,有一些代表提議能不能趁高院長在的時候提幾個問題,交流一下。因為今天上午安排的發言時間很緊湊,所以趁著高院長還有一點兒時間,允許大家提兩三個問題。
(2006-02-18 10:31:42)
[提問]:
我在長期研究中發現一個問題,現在大家都關心如何發展小城鎮建設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卻很少提,那就是目前我國現存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有的甚至阻礙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比如說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問題,土地政策問題,還有大批失去土地和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后的社會保障問題等等。另外,城鎮建設不能完全依靠政府來投資,而農民工轉成了城市居民以后,他的家庭等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子女入學的問題,看病就醫的問題,交通方面的問題,能否允許私人投資建設?因為我們國家要建設一個學校就要由教育歸口單位來批準,要辦一個醫院,要由醫療部門來批準,我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幾十條的政府行業管理和法規政策,都和小城鎮發展是有沖突的。因此我想問,政府在這方面給予更優惠政策的同時,怎么樣去改變這些法律法規,來適應小城鎮發展的需要?謝謝。
(2006-02-18 10:32:26)
[高尚全]:
剛才你提的問題確實存在。我們改革到現在的階段,要依法行政,通過立法來推動改革,是現階段改革的一個特點。因為改革在深化,我們過去立法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往往不能適應發展。比如說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戶籍制度的問題,醫療衛生的問題,社會保障的問題。一個是原來的法律要根據改革發展的新進程需要進行完善或者修改,另外政府現在很重視這些方面的問題,比如說義務教育的問題,公共衛生的問題、社會保障的問題,政府已經做了很大的努力,財政上的投入引起了領導的重視。
(2006-02-18 10:34:06)
[高尚全]:
大家在報紙上可以看到,國務院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把這些問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2006-02-18 10:35:26)
[甘肅代表]:
剛才您說“城鎮化的主體是農民”,我很同意,政府在這里面究竟能起什么促進作用?現在有一些后進的省份很著急,城鎮化比例很低,提出來每年要增加一個點。當然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究竟政府做什么事情能促進它?第二,你剛才說主體是農民,但是我想推動力還是工業化和商業化,因為如果沒有工業化和商業化,農民都城鎮化了,究竟靠誰養活呢?究竟工業化和商業化和城鎮化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06-02-18 10:36:04)
[高尚全]:
政府在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當中應該起到重要作用?是不是主體?不是包辦代替,反正我給你建,這種思想是不行的。政府要投入,財政上要投入,這是可以做的。第二,政府怎么引導?現在大家熱情很高,我要建多少個新農村,大家的熱情都很高。政府要加大投入,另外要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得農民“我要干”,而不是政府“讓你來干”。所以各地要因地制宜,城郊區跟遠郊區不一樣,城郊區可以土地批租,可以利用土地,因為土地的價值比較多,偏遠地區土地就不值錢了,要建那么多的房子行嗎?不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地的積極性都很好的,但是要注意怎么樣保持健康的發展,確實,大家都要進行調查研究,政府要進行引導,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
(2006-02-18 10:37:16)
[高尚全]:
不要一說新農村,就把農民原來的房子都拆掉了。另外,不要無序地建,要有一個規劃。政府可以推動,政府可以組織一些專家,設計不同類型的新農村,讓老百姓來選擇。
(2006-02-18 10:39:35)
[主持人]:
下面請第三位發言的先生,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李津逵先生,他發言的題目是“城市化與和諧社會建設”。
(2006-02-18 10:40:19)
[李津逵]:
謝謝主席,尊敬的各位,在城市化過程中間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是世界的難題,也是中國當代的使命。
我首先提幾個問題,然后說幾個危險,最后提幾建議。
關于城市化有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現在說的城市化是作為經濟要素向城鎮地域集中的這樣一個經濟現象還是全民族享受現代化成果的一個社會變遷?
第二,我們是城里人的城市化,還是包括了農民的城市化?
第三,我們是政府推動的城市化,還是可以包括民間參與的城市化?
這樣三個問題。
(2006-02-18 10:41:07)
[李津逵]:
因為各位都知道,我們被告知說中國在2005年的城鎮化已經達到了41.8%,不可逆地進入了城市城鎮化的加速階段,讓我們想到了弗里德曼說的城市化1和城市化2,他說的城市化1是經濟積聚的過程,城市化2是農民向鄉村普及的過程。這兩個過程中間我們看到,今天按照我們統計得出的41.8%的城市化率實際上僅僅是一個經濟的城市化,而不是社會的城市化,如果按照社會的城市化,按照田成平2005年的估計,2006年的城鄉社會保險,我們沒有一項保險覆蓋的人數是超過2億人。比較我們全國人口和城鎮人口,我們的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的人口都非常低。
(2006-02-18 10:42:25)
[李津逵]: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以往口徑的戶籍人口的城市化中間,在2000年由于改變了統計口徑,我們有1億左右的人口在沒有任何生存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一夜之間就被統計為城鎮人口了,這樣就出現了在2000年的時候城市化統計的一個飛躍,好象超前了。但是2006年社會顯示的數字,我們看到社會保險口徑的社會城市化是一個滯后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個差距,就好象拉滿了弦的一張弓,這當然對推動社會進步有一個推動的效應,但是如果拉的過滿,就會發生社會的劇烈的動蕩。
(2006-02-18 10:43:29)
[李津逵]:
第二個問題,我們是城市人的城市化還是農民的城市化。因為,在全球化過程中間,中國的城市已經加入到全球的城市競爭中間,競爭中間的城市政府就要提高自己城市公共經濟的效率。在這種過程中間,就很容易收益內化。中國城市經營與全世界城市公共關系最大的不同,我們是處在一個城市化過程中間的地方公共治理,我們和別人不一樣,人家的公民可以用腳投票,而對于中國的農民來說,幾乎是無可選擇地選擇,他只能進城才能改變他的命運。因此,當前在城市經營過程中間的這種政府公司化、城市公司化,對進城的農民工經濟上吸納、社會上拒入已經成為很嚴峻的現實。
大家看到,在深圳打工的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他們的月收入可能是幾百塊錢,一千多塊錢,他們每天工作12個小時,構成了流動人口。(大屏幕展示)這兩個小孩,出生在北京,但是上學的時候,必須交暫住費,他們沒有北京戶口,這樣的小孩在北京已經有第三代了,誰為這1.3億流動人口分配人大代表名額?誰管他們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他們的子女擇校費、贊助費?當生命發生危險的時候,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都與城市人不同。
(2006-02-18 10:45:35)
[李津逵]:
這是去年夏天南京長江大橋上的一幕。
為了降低城市里的噪音,連農民賣西瓜的拖拉機都不準進城。
這幾年,大家都知道,城市資產負債結構通過城市經營進行的優化,最重要的就是公共資源方面政府大有作為,在這種大有作為中間,市政投資綜合三個五年計劃中間大步攀升。但是,我們要看一下這個錢從哪里來?政府的收入是租、收費,費來講,各部門收費,變成各部門的經費,但是稅已經成為各個地方政府的吃飯財政。巨大城市建設的資金缺口從哪里來?實際上就是新的資金來源,就是土地出讓金。我們看看土地出讓金哪里來的。
(2006-02-18 10:48:03)
[李津逵]:
政府把土地交給房地產公司開發取得的土地出讓金,當然,政府也把一部分土地作為基本建設投資,土地出讓金回來以后,就變成政府在土地上的投入,一方面對農民的征地,一方面是城市的拆遷。土地經營的收益就等于出讓金減去征地拆遷和整理的成本,在政府的財務邊界內,成本越低,收益越高,城市經營的效率就越高,這個賬上,農民是被排除到政府賬之外的。我這個話不是武斷地說的,有一本書叫《城市經營寶典》,講到了二十多位市長和市委書記講話的時候,有19位講到土地開發等等,沒有一位談到對征地農民、失地農民的補償問題。
(2006-02-18 10:49:50)
[李津逵]:
伴隨著民間造勢的風風火火出現了政府的冷冷清清,大量的揮霍無度,不當的空間,沒有納稅人和旅游者領情的城市的大廣場和寬馬路就出現了,也出現了非常揮霍的建筑。這種建筑中間,中國已經變為全世界最大的建筑浪費國和拆遷浪費國。過度的拆遷激化矛盾,而且這里面最重要的是,排斥了城市居民參與城市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剝奪城市居民的財產權。
我們一有句話說,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就有這樣的城市領導人認為,私有房屋占有的國有土地的使用權不能予以補償,而且在這樣的城市里,他的高級法院可以作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剝奪公民就拆遷問題的訴訟權。
(2006-02-18 10:51:32)
[李津逵]:
剛才有許多的前輩專家講到失地農民的城市化問題,這里看到的是奧運村范圍內十多年前的失地農民,他們現在是租住著別人的房子,在這個租住的房子前面貼出的標語說“我們的財產到哪里去了”?這樣的失地農民有六千萬,每年新增五百萬,其中60%處于困難的境地。
在珠江三角洲這樣一個鎮,政府為了發展工業區,把所有的土地征了,把所有的反還地也購了,最后農民除了貨幣什么也不剩的情況下,什么人進這個村呢?賣白粉的,開賭場的進去了,放高利貸的先行進入。這樣一個村,六點鐘的時候,我在村里的大排擋拍到這樣的照片,農民在聚賭。
我們在城市經營過程中,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民是不是以他的財產加入到城市化過程中并且分享城市化的過程,是我們大家必須要關注的一個問題了。比如說,現在,全國各地有七千多個村在五年之內改成了居委會,而這個村改居的過程中間,是一個民政的行為。但是,按照國家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只要一村集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原屬于城鎮集體所有土地就自然屬于國家所有,這樣巨大的漏洞正在被許多政府充分利用。
我們看到的這個村子,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在一個月之前,這個村子一個星期之內一萬多外來人口被驅逐,村子被夷為平地。這個村長當時跟我說,城市化是什么?對我們來說,城市化是南亞海嘯。這樣一種“背對農民、排斥居民參與”的城市化,城里人的城市化已經變成集體無意識。城市化本科專業課程設置中間,我們看不到一個農村、農民的“農”字。
(2006-02-18 10:53:06)
[李津逵]:
今天,我們的社會城市化已經滯后于經濟化,背對農民和背對農村的城市化,排斥民間參與分享的城市化,叫做國家城市化,是延續國家工業化造成的城鄉二元結構。通過保留集體實現土地統購統銷,以城市規劃實現空間的計劃經濟,超越發展階段的城市規劃與建設標準。
大家看,有很多人奇怪,深圳市何以能夠在一百萬人口的規劃的城市中間竟然住進了一千萬人?也有很多人說,為什么深圳的城市規劃中在法律的層次上有這么多的偏方?恰恰這些偏方由于農民的參與才把九倍于原來規劃的人口放進了這個城市。我們大家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到,深圳一個村子的產權的復雜性,假如這個村子的產權是單一的國有就沒有今天的深圳。我們也可以看到,深圳某一個街道辦的治安力量,民警在最左邊,只有二百個民警,其他都是群防隊員、民防隊員,都是街道和村集體供養的治安力量。所以在深圳、東莞報案,實際上基層社區管理是二元公共經濟,農村集體發揮著重要作用,單一國有化的城市在深圳和東莞我們沒有看到。
簡單地說,國家城市化都有哪些危險呢?第一,政府公司化的危險。四川、重慶的一些相關事件,定州事件、汕尾事件都超出了國家賠償能力。
(2006-02-18 10:55:47)
[李津逵]:
第二,土地剪刀差的危險。以每畝地城市政府付出10萬元計,未來1.5億畝地進城將為城市政府帶來15萬億的預算外收益,從農村減到城市,這樣巨大的差別是減去一個農業稅就能夠反哺的嗎?
第三,社會城市化滯后的風險。最近巴黎郊區大規模騷亂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國際化大都市并不是沒有陰暗面的遠景。
第四,過度消耗資源的危險。重要礦藏在世界儲量的占比又非常低,國內能源報告都說國內能源材料全面緊張。
隨著比較高增長率的GDP,我們到底是能夠換來一個比較高的財富的積累,還是一個比較低的財富的積累?關鍵看我們的城市化中間的這種模式。我們到底是以一個狗熊掰棒子的方式還是不斷積累的模式來發展我們的城市?
現在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在城市化中間,我們大量采用的是所謂推土機的思維和炸藥包的思維。因為我們每年計算到GDP中間的那些建設量可能不是一個簡單的建設,可能包含著巨大的破壞。
(2006-02-18 10:59:29)
[李津逵]:
在加速城市化中間如何構建和諧社會?我們今天進入了加速城市化的階段,這個階段社會不和諧。英國在這個階段出現了恩格斯所寫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本來想放給大家一段簡短的錄像,這段錄像就是深圳市的一個城中村改造,叫漁農村的爆破。這個房子炸的不是二百年的房子,也不是二十年的房子,是剛剛建成不到二年的房子,看看房子的結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炸的并不是一堆豆腐渣工程。這些樓炸倒了以后,都是原封不動的結構。
加速城市化階段,英國出現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由此寫了《共產黨宣言》;在法國的加速城市化階段出現,由于奧斯曼十八年的改造引發了巴黎公社起義;在美國出現了工人的超時工作引發的“五一大罷工”。
(2006-02-18 11:01:58)
[李津逵]:
我的建議是,第一全面總結發達國家城市化的經驗教訓,系統地編譯城市科學名著。去年剛剛翻譯出版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在很多城市規劃的前輩和開發商中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第二,建議客觀監視城市化過程中間的經驗教訓,比如說小城鎮建設、舊城改造、開發區的建設等等,都沒有系統的梳理和監督。
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城市化戰略研究,產業空心化、貧民窟的規律、流動人口等等。
(2006-02-18 11:03:59)
[李津逵]:
沒有監督回顧的過程,我們就會盲目推出新的戰略,新的戰略到底什么內容都不清楚的時候,中央電視臺已經系統地向全國介紹經驗了。
加強中央對城市化的領導。由于是全民族的一個大搬家,一定要協調全國的這種行為,重構各級政府城市化中間對流動人口、對失地農民指出責任,統籌協調法律修編,比如說選舉法,流動人口有沒有選舉法?管理法,村改居是什么關系?比如說稅法,打工者,在政府公共支出中什么時間才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公共支出?比如說社會保障法等等。核心還是還農民土地發展權,使他們共同分享城市化。
(2006-02-18 11:05:29)
[李津逵]:
各位,許多年來,西方的福利經濟學在如何濟貧和發展中有很多新的探索。謝若登認為,濟貧的關鍵在于給窮人留下一塊資產,索托說,資本主義在西方成功而沒有在東方成功的關鍵就是東方國家窮人的資產是死資產。中國城市已經有了很多給弱勢群體留下一塊資產,并且能夠盤活的有益探索,比如說昆山鼓勵農民發展房東經濟,東莞城中村作出的巨大貢獻,比如說廣東省開始集體用地的流轉,探索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的同地同價同權,浙江省千百萬工程中還農民宅基地和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一樣的權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感覺在我們的基層,在民間是充分有著和諧城市化智慧的。啟動這種民間的智慧可能是未來走向和諧城市化的關鍵。
謝謝!
(2006-02-18 11:07:12)
主持人]:
謝謝李津逵先生,李津逵先生精彩的報告使我們聯想到剛剛發言的高尚全院長,高尚全院長的發言中有一個核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是建設的主體。而李津逵先生提出了一個改變片面國家城市化的思維,而使市民參與到城市化的進程中。
(2006-02-18 11:09:06)
[陳志華]:
我經常在農村生活,剛才提到城鄉建設,特別是農村建設,首先不是造房子的問題。剛才一說鄉村建設,大量的注意力就放在了造新房子上。實際上我覺得現在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經濟,這個經濟需要很大的創造性。比如說,山東種桃子發財了,于是山西趕快種桃子,等山西的桃子結出來了,桃子已經不值錢了。這種情況太多了,上次在陜西也是這樣,別處種蘋果發財了,于是很窮的幾個縣趕快種蘋果,是一種很落后的品種,我們說為什么不種富士,他說富士要高中生才會種,俺們不會,所以還種老品種,等到上市了賣不出去了。所以,發展經濟是一個很大的、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在安徽也看到了,推廣美國的油菜種子,長的又高又大,但是農民的油菜已經這么高了,季節已經過了,一聲令下,大家把所有的油菜都拔掉,重新種美國的油菜,季節過了,長不出來了。
所以,發展經濟是第一位,而農業經濟怎么發展確實是大的學問問題,非常大的學問問題。這個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而且研究的很具體,究竟農業生產怎么去搞。
(2006-02-18 11:09:41)
[陳志華]:
農村的發展,除了經濟以外,就是一個教育的問題。現在農民競爭力很差,重要的一條就是教育問題。他確實是不懂,搞不清楚,像剛才我說的種蘋果,就說俺們不會,實際上就是剪枝的問題。所以,教育是大的問題。不要以為他幾輩子種地,真正要發展經濟,幾輩子的經驗還是不夠的,需要有新的東西。這里面牽涉的東西就很多了,比如說退耕還林,農民對退耕有興趣,還林,他把政府給他的一捆一捆的樹苗都當成柴火燒掉了,根本不種,這都需要很好的研究。
第三個是醫療的問題。在山里,青山綠水太美了,離城鎮很遠,生病了怎么辦?牙疼了怎么辦?農民怎么回答?說我們這里青山綠水很衛生很少生病,如果生病了怎么辦呢?就忍著吧,等著吧。所以說,不是首先蓋多少多少房子。前些年,鄉村建設的時候有這種東西,比如說造成像兵營似的,全村上百棟都一樣,北京郊區也有,江南地區也有,都造兵營式的,最多兩三個模式,橫平豎直地那樣造。我有一個老同學也搞鄉村建設,已經退休了,年紀很大了,他是一棟一棟房子地設計,他說很多地區一個地方最多兩三個方案就造,造出來很浪費,也不好用。我們說話比較文明,這是兵營式的,老百姓說話不會那么客氣,說是人民公社的養豬場,比我們說的難聽多了。所以房子建設又是一個大問題。房子建設最可怕的是什么呢?非常容易引起政績工程,一造一片,因為他造房子快,照相又很快。
(2006-02-18 11:11:50)
[主持人]:
陳志華先生長期奔走于鄉村,了解農村的情況。
下面請世界衛生組織駐華首席代表貝漢瑞先生,他發言的題目是“二十一世紀健康城鎮化展望——中國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2006-02-18 11:14:12)
[貝漢瑞]:
謝謝,尊敬的代表,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
我謹代表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組織這次非常及時以及重要的會議表示衷心的祝賀。
城鎮化一直是一個強有力政治經濟社會的動力,它決定了人類的命運,在歷史長河當中一直如此。盡管如此,人們常常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認識城市化與健康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互動。從歷史上來說,城市的發展是和貿易密切相關的,例如早在公元前300年,絲綢之路的兩側就隨著跨越中國與歐洲以及西亞之間的黃金寶石、玻璃、玉石、象牙、奇珍異獸的貿易繁榮起來。在戰國時代,秦國統一了各國,建立了秦朝,秦朝建都于長安,長安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大的都市,也就是現在的西安。與此同時,世界還出現了很多規模宏偉的首都,都成為了中世紀各個帝國的權力中心,比如說印度的化石村,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堡,后來成為了伊斯坦布爾。據估計,公元前一世紀末,古羅馬已經有了一百萬人口,是唯一達到這個人口規模的城市。歷史表明,14世紀的時候,絲綢之路給沿途的城市帶來了很多的生機和繁榮,但是同時也給這些城市帶來了疾病和死亡。
(2006-02-18 11:14:47)
[貝漢瑞]:
歷史上最具毀滅性的疫情叫黑死病。據說當時殺死了歐洲大陸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大約兩千萬人。中國的瘟疫疫情早在14世紀三十年代就有報告,1434年鼠疫就發現在中國的湖北,更加廣泛蔓延的疫情席卷了整個蒙古,襲擊了城市和各個商業中心。
現在的都市讓大家生活得更好,能夠更加健康,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人們,都市的魅力代表著工作機會、經濟機會、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多姿多彩。
但是,這個美夢也很容易成為一場惡夢。在中國的城市是這樣,在世界很多其他的城鎮地區也是如此。一方面,中國的城市化對于經濟的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中國的城市發展提供了明顯的機會,提高效率,鼓勵經濟活動。同時,城市化也提供了工作機會,表現在施工建設、制造和服務業,同時也給失地農民以及無業的農民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機會。反過來,在政府的支持下,那些在農村的農民還可以增加自己的土地面積,增加收入。最理想的情況是城市化的利益仍然讓城市人民以及農村人民共同享有。
(2006-02-18 11:17:06)
[貝漢瑞]:
但是,全球的經驗也告訴我們,現在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讓城市的發展規劃和滿足快速增長的城鎮人口的需要變得越來越困難。在許多城鎮地區和城市地區,在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的可持續之間要保持平衡也越來越困難。舉幾個例子,中國城市的持續發展是無極化的,因此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水、土壤、空氣的污染和城市的擁擠以及人口密度都相當高。
世界銀行最近發表了一篇報告,講到全世界二十個污染城市當中,最嚴重的16個在中國。據統計,中國城鎮人口當中有三分之一面臨著嚴重的空氣污染,這容易引起人們呼吸道的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爆發。城市垃圾當中,得到正確處理的垃圾還不到20%,為疾病媒介物提供了繁殖的基礎。垃圾的處理不當,居住條件惡劣和無法定居都有助于疾病的傳播。在全球化和現代航空旅行的背景下,人群、病毒、微生物等等都可以跨界流動,進入城市比較容易,從而使城市當中成千上萬的人在幾小時內就被感染。和過去發生鼠疫是一樣的,城市成為疾病大流行的突破口,比如說禽流感,成為一個威脅。人們步行越來越少,生活方式也是坐著不動。
(2006-02-18 11:18:52)
[貝漢瑞]:
犧牲綠地不斷換取更多的空間。靜止生活,不運動,吃的食品都是高鹽高脂肪的快餐產品,導致慢性疾病越來越多,又增長了當地衛生系統的負擔,市政、醫療、保險、財政的負擔,尤其是增加了許多沒有綜合醫療保險的家庭的負擔。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城市中作為經濟增長動力的人群常常會最大程度地受到環境和生活方式危險因素的威脅。城市中的脆弱人群可能為人們所忽視,而被各種援助所漏掉,他們得不到政府的救濟。城市當中流動人口的增加就是一個例子,根據我們估計,中國目前的農民工達到1.2億,他們對城市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沒有辦法和城市居民一樣得到公平的教育和公共服務的機會,這些農民工的母嬰健康指標都非常差。
(2006-02-18 11:20:31)
[貝漢瑞]:
中國正在健康城鎮化方面有所作為,人們都說時機就是一切,而現在就是中國認真考慮怎么樣做才能確保讓中國的城市擁有更美好生活的夢想,而且不讓這種夢想變成惡夢的時機。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幫助韓國首爾主辦1993年奧運會,我們的經驗可以被中國利用。首爾利用奧運會這個契機,讓韓國最骯臟的河流——漢江變得清澈起來,得到了市民的廣泛支持。首爾為漢江建了三個污水處理廠,將很多小規模企業遷入了工業園,幫助韓國制定汽車維護和監督的項目條例,減少汽車污染。修建提煉廠,減少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同時我們要求大型的辦公樓都使用更清潔的燃料,完善了地鐵系統,改善了交通。所以有時候一座城市需要在恰當的時間,有個恰當的理由做恰當的事情。
(2006-02-18 11:21:34)
[貝漢瑞]:
女士們、先生們,今天世界的人口將近65億,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到2020年的時候,居住在城市當中的中國人口將達到55%到60%,這就會形成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在今后15年內,將有3億人住進城市。很明顯,快速城鎮化是中國人口目前以及未來健康的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
中國的城鎮化能不能將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我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觀念即科學發展觀,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因為它正確地認識到城鎮化不僅是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的手段,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途徑。
如何從科學發展觀轉化為健康城鎮化是一個挑戰,但是一步步循序漸進采取最佳的實踐是有可能的。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城市活動概述了實現健康城鎮化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各個部門的合作,促進循環政策的制定,促進社區參與和當地政府對健康的高度政治責任感。
(2006-02-18 11:23:41)
[貝漢瑞]: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中國來講,要大大改善城鎮化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政府要做以下的事情,第一,要促進城市生活質量的提高,二是促進環境的可持續性,三是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四是確保公平地獲得基本衛生服務,五是強調地方政府官員和私營企業人員對人們健康所承擔的責任。此外我們相信,私營部門對城鎮居民本身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最終人們要對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健康負責。
根據以上觀點,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一個框架,在這個框架里我們詳細講解了城鎮化過程中為使人們享受最大的健康和福利所需要采取的行動。這個框架已經附在我發給大家的材料里了。我談幾條在城鎮化過程中重要的政策,第一減少對汽車的依賴,修建自行車道和步行道,讓人們更方便地使用公共交通。這一點我可以和與會人員進行探討。第二,要發展和促進發展人們安全的工作,無論是在工作場所,比如說職業衛生安全、道路安全、醫院內的病人安全、食品方面的食品安全等等,這些都是暴露出來的問題,包括建立無煙公共場所。第三,開展河流返清運動,讓魚類和水生物回到中國主要的河流當中。第四,建立針對公用事業的,有助于水和能源消費更加合理化的價格機制。第五,確保公平的獲得基本的衛生服務,投資支付最基本的衛生服務包,至少要保證農民工和最脆弱人群能夠獲得此項服務,這些服務可以由醫療保險或政府直接支付。
(2006-02-18 11:24:56)
[貝漢瑞]:
健康城鎮化無須事先制定出宏偉的規劃,我們可以從各方開始,只要從政府私營機構和人本身開始,只要我們付出行動就行。健康城鎮化在中國可以實施,我們可以從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做起。謝謝大家。
(2006-02-18 11:26:56)
[主持人]:
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政府的資金投入、資金支持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下面我們請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劉克崮先生談一下,他的題目是“發揮開發性金融優勢 支持國家城鎮化發展”。
(2006-02-18 11:27:23)
[劉克崮]:
尊敬的主席先生,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中國21世紀城鎮化發展戰略論壇。我想跟大家就以下三個方面的情況交流一些意見:
第一,推進我國城鎮化的基本思路。加快城鎮化進程,是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城市基礎設施和社會文化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強,城市的整體工程在提升,環境在明顯改善,城鎮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4年低的41.8%。但是,目前中國的城鎮化水平距離世界平均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據統計2000年世界的城市化平均水平就已經達到了47%。
(2006-02-18 11:28:03)
[劉克崮]:
當前,中國城鎮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我認為有五點,一是城鄉就業壓力都很大,這是由于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高速發展的歷史過程,同時又處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因此,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的壓力很大。二是中國的土地資源少,耕地更少,城鎮用水用地的矛盾非常突出。三是城鎮建設缺乏規劃,或規劃質量低,水平差、實施差,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突出。四是中國地域廣大,地區間城鎮化發展的狀況很不平衡,北京、天津、上海城市化水平已經達到80%,整個東部地區大約在50%左右,中部在35%左右,西部地區僅為25%左右。五是城鎮居民生活質量差距較大,目前城市人口的人數大約20%左右是由農村轉入城市的,他們在工作權、居住權、生活權等方面得不到較好的權利的保護,這些情況決定了我國城鎮化道路將是一個較為復雜和比較長的歷史過程。
(2006-02-18 11:29:32)
[劉克崮]:
根據我國城鎮和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我們認為,推進中國城市化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統籌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樹立以人為本,因地制宜,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加強城鎮規劃管理,完善城鎮功能,擴大、壯大城鎮經濟,引導農民有序進城。
(2006-02-18 11:30:35)
[劉克崮]:
目前,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城鎮規劃管理,注重超前性、前瞻性、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城鎮規劃和城鎮體系的規劃,要突出產業特色、城鎮風貌和地方文化特點,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二是完善城鎮功能,加快城鎮的交通、通信、能源、給排水、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設施的建設,以及城鎮的生態環境建設,以形成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城鎮功能,吸引產業和人口。三是壯大城鎮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城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的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加快資金技術密集型的高新企業發展,鼓勵低耗能、低污染的都市型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四是引導農民有序進城,要加強農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逐步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降低農民進城轉為新市民的門檻,逐步統一城鄉戶籍制度,采取措施,保證新市民與老市民在教育、就業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逐步建立健全城鄉社會保障制度。
(2006-02-18 11:31:54)
[劉克崮]:
第二,開發性金融的特點和作用以及國家開發銀行近幾年的發展。中國國家開發銀行是1994年成立的,時間比較短,1998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立足于中國國情,汲取國外先進的金融理論,以融資推動市場建設,逐步由一家傳統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發展成為市場建設型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我們認為,開發性金融的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政府信用、國家目標、市場運作、自主經營,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出以下四點:1.以市場建設作為支持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著力點,把開發性金融的融資優勢與各級政府的組織優勢相結合,用融資推動市場建設,使政府、市場、金融、企業各方面的資源結合起來,形成發展和建設的合力。2.進行信用建設,開發性金融通過構建市場化的融資平臺,致力于法人治理結構、現金流、企業信用和市場信用的建設。3.堅持國家信用和市場業績的統計,用國家信用提升市場業績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4.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運行機制,主要是實行融資民主、財務民主、管理民主和經營民主的理念,堅持政府熱點、雪中送炭、規劃先行、規劃建設、融資推動的方針,大額承諾、滾動計劃、融資拉動的構建,政府入口、開發性金融孵化、市場出口的融資機制。
(2006-02-18 11:33:08)
[劉克崮]:
通過開發性金融的實踐,國家開發銀行在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已經發揮了先鋒、先導和先進作用。1998年以來,開行累計發放貸款2萬多億人民幣,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至1995年底,開行投向煤電油運等瓶頸領域的貸款余額占比達到90%,西部和東北地區貸款余額占比達到總貸款的33%,支持了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三峽水利工程、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工程、北京奧運工程、遼寧澎湖區改造等一大批經濟社會重點和熱點項目的建設。同時,近三年,開行開始加大對社會瓶頸的支持力度,包括支持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創業、助學貸款、扶貧應急等社會發展瓶頸領域的建設,使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平等的融資機會,體現以人為本。到2005年末,開行總資產已達1.8億元人民幣,資產利用率1.3%,不良資產率0.88%,不良貸款率0.8%。在國內所有銀行處于第一位。
(2006-02-18 11:35:50)
[劉克崮]:
開行以解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為己任,將繼續在以下四大領域發揮作用:一是兩基一支,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具體包括能、運、財、農林、水和高科技領域。二是新農村建設,中小企業、教育醫療、救災應急、節約環保等社會發展的瓶頸領域。三是積極支持境外的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四是開展金融合作,促進金融安全穩定,這是中國市場發展和金融發展出現的新的薄弱環節。
(2006-02-18 11:37:14)
[劉克崮]: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開發銀行支持中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和一些設想。
一、利用融資優勢推進各類優化的編制和實施。規劃是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建設水平的重要前提條件,開發銀行在國內率先通過技術援助貸款,對區域發展規劃、產業和行業發展規劃、城鎮體系發展和城市建設規劃,以及地方專項規劃給予了有力的資金支持,累計發放貸款180億元,推動了各類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2006-02-18 11:38:28)
[劉克崮]:
二、支持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支持全國區域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我們認為,這是為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條件。開行在電力、石油、燃氣、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通信等方面與全國的大中型企業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剛剛結束的第十個五年計劃中累計裝機總量8400萬千瓦,占全國總量的50%,參與支持新建鐵路7500公里,占同期全國總額的60%,支持高速公路建設1.8萬公里,占同期全國高速公路的70%,為城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006-02-18 11:39:03)
[劉克崮]:
二是支持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是城市發展的內部物質條件。開行支持了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199個地級市、94個縣級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開行城市公共設施信貸余額已達三千多億元,占開行總信貸余額的四分之一。今后,開行將繼續保持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支持,特別是著重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城市建設。三是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這會為小城鎮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內外部條件。開行支持了農村供水供電、縣鄉公路、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防洪減災等領域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目前覆蓋到所有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對于縣一級也覆蓋了將近50%。今年將繼續重點擴大與縣級政府和縣級建設平臺公司的金融合作,全面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6-02-18 11:40:25)
[劉克崮]:
三、積極支持小城鎮建設。2004年以來,開行開始了配合國家建設部全國重點建設鎮的建設,發放貸款,開展了試點。兩年中,開行共在169個鎮發放貸款64億元,預計2006年新放款總額將達到50億元。
今后在小鄉鎮建設方面,開行將做以下三件事:一是實行小城鎮建設的多種投資模式,如在政府信用下的地方城建投資公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等作為融資平臺,如支持跨區域投資經營的各類企業投資,促進小城鎮建設資金的市場化、社會化和多元化,對于農村醫療、文教等非經營性的公共事業,我們提倡以政府財政資金為主,開行信貸為輔的模式,或者政府安排五到十年的分年投入,開行一次投資將設施建起來,政府的資金分年提供還款。對于供水供電、污染治理等經營性的項目,主要能有收費維持自運轉的項目。我們提倡以企業自籌加開行貸款為主,財政適度支持為輔的模式。同時,開行將積極和商業銀行以及社會其他資金合作,共同增加對小城鎮建設的投資。
(2006-02-18 11:41:37)
[劉克崮]:
二是提倡支持城鄉一體化和區域組團貸款項目的建設。我們不大贊成一個鎮、一個小市全部的基礎設施都自給自足,應該在更大的區域內提倡城鄉一體化、區域組團式的基礎設施的供應,包括區域性的供水、供電、通信、垃圾污水處理以及區域性的路網等城鄉統籌發展的建設項目。這類項目主要通過區域內銀行、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密切合作共同實施。最近,我們在浙江省支持的奉化市西口鎮城鄉一體化污水處理,桐鄉市土堰鎮城鄉一體化的供水系統等等一批城鄉一體化的區域網絡性的基礎設施,對當地城鎮發展和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的改善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贊揚。三是努力促進農村和小鄉鎮金融體系的完善,加強大企業和社會組織以及政府信用的合作,推動改善有關的價格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和監督機制。有很多的大型商業銀行逐步從農村撤出網點,把農村吸收的資金投向城市和工業項目。
(2006-02-18 11:43:36)
[劉克崮]:
開行作為一種調節,以發行金融債的方式,從商業銀行吸收大量的資金,同時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合作,把這些資金返向縣域小城鎮和農村。
四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縣域經濟的發展,這是城鎮化重要的基礎。近幾年,開行加大了對農業產業化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城鄉居民的就業,如山東鳳翔集團的肉雞系列產品,內蒙古草原興發的出口項目,四川的新希望等等,僅僅山東的肉雞產品已經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和創匯額在全國單個企業中排名第三,吸納了城鎮勞動力一萬兩千人,使十萬農民從中受益,使16個周邊欠發達的縣120多個鄉鎮13000個養蛋專業戶走上了富裕道路。
(2006-02-18 11:45:20)
[劉克崮]:
目前,開行在農業產業化領域,貸款余額已達到接近50億人民幣,今后還將加大對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產業化龍頭的支持。
第五方面是支持農業農民的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開行已經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立合作關系,融資支持全國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基地,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術素質和就業能力,用兩到三年支持全國100所重點技校和100個實訓基地,確定今年上半年在8個省市啟動試點,下半年在其他省市擴大。
第六方面是支持城鎮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建設,解決城市低收入者住房問題,特別是新由農村進入城市的市民的住房問題。開行已經同國家建設部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城鎮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規劃、土地開發、住房建設、分配和住進后的管理工作,努力避免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像印度孟買以及拉美、墨西哥等國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大量貧民窟的現象。
(2006-02-18 11:46:14)
[劉克崮]:
此外,開發銀行將加強與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央銀行、銀監會、建設部、水利部、農業部、勞動保障部等各個政府部門在政策和資金上的配合,加強與各大商業銀行以及各城市商業銀行,以及農村信用社的合作,共同形成強大的、多樣的融資團隊,共同促進我國城鎮化的健康快速發展,為我國城市化的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謝謝大家。
(2006-02-18 11:48:06)
[主持人]:
下面由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先生演講,題目是“新型城市——中國社會的一個理性選擇”。
(2006-02-18 11:48:48)
[何傳啟]: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早上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對2006年中國戰略論壇的成功召開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也恭祝在座的各位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2006-02-18 11:49:36)
[何傳啟]:
我發言的題目是“新型城市化——中國現代化的一個理性選擇”。我本人的研究興趣是現代化研究,到目前為止,我們尚沒有進行過系統的城市化研究,但是在過去的工作里面,我們涉及到一些城市化的問題,我們過去六年里,分別完成了中國現代化報告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其中,現代化報告2004里面討論了地區城市化問題,現代化報告2006年里面討論了新型城市化的問題。
(2006-02-18 11:50:12)
[何傳啟]:
下面我匯報三點認識,九個觀點,供各位專家討論。
第一,中國城市化要抓住三個關鍵問題。第二,世界城市化可以給我們提供三點啟示。第三,新型城市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種理性選擇。
(2006-02-18 11:51:09)
[何傳啟]:
我們體會到,中國的城市化首先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第一就是充分認識和遵循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規律,第二是要選擇城市化的合理路徑或者說適合中國的發展路徑,第三是要完善城市化的過程管理。
我們知道,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主要載體,城市化本質上是城市文明的發展和擴散,而城市化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社會運動和社會變遷,而世界城市化的經驗并不足以解決中國的問題。目前我們對城市化規律的認識明顯不足。比如說2001年的時候,中國總人口大約是13億,美國2.8億,西歐16國是3.8億,所有發達國家總和是9.6億,也就是說中國城市化的規模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總和,也超過了西歐的三倍、美國的四倍,所以簡單借鑒國際經驗不足以解決中國的問題。
(2006-02-18 11:51:31)
[何傳啟]:
其次,城市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城市化也沒有統一的模式,城市化沒有標準路徑。城市化的結果與路徑的選擇緊密相關,這就是所謂的路徑依賴性。而中國地區差距非常之大,目前中國各個地區的城市化路徑顯然不應該雷同。我們不妨以長江流域為例,目前在長江的上游的局部地方還有原始社會的痕跡,比如說云南和四川交界的摩梭族,是女兒國,母系社會,在西雙版納,目前還是刀耕火種。而在長江下游,南京附近,已經是城市連片,工業社會的性質,在上海,城市化早就完成了,正在發展新經濟,走向郊區化。也就是說,在長江流域里,我們能發現人類文明四個典型特征,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現代社會,很顯然,不同的地區城市化的路徑不應該完全雷同。
(2006-02-18 11:52:59)
[何傳啟]:
第三是完善城市化的過程管理,城市化是長期的歷史過程,但是城市化不同階段面臨不同的問題,不同的時期要有不同的政策,我們的政策要與時俱進。城市化有四個參與者,有一種利益的博弈,一個是老百姓,第二是企業,第三是政府,第四是學者。我們老百姓的利益顯然是生活的方便、工作的機會和費用,而企業的利益是利潤、成本和戰略,而我們學者的利益是什么呢?是研究、榮譽和環境,而我們政府的利益是什么?規劃、安全和管理。為了使中國城市化進程能夠順利推進,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公平的政策平臺,一個公開的監督系統,一個公正的執法系統。
(2006-02-18 11:54:41)
[何傳啟]:
大家知道,任何政策都有一個生命周期,當政策效用出現遞減的時候,就需要有新的有效政策,不能簡單地對一個政策下結論,也不要把某個人的觀點強加給別人,要盡量減少片面觀點對中國的誤導。
(2006-02-18 11:55:33)
[何傳啟]:
下面看看世界城市化給我們的三個啟示。
城市化的發展是有階段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是多樣的,而地區的城市化是可以選擇的,不是唯一的。如果根據發達國家城市化發展軌跡來看,城市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城市化、流動化,第二階段是二十世紀初開始的所謂的郊區化、逆城市化。第三個階段,就是車廂平衡大多數化和信息化,不同的階段操作完全不一樣。
我們以美國為例,美國城市化是從1790年開始,1930年的時候,城市人口的比例就超過了農村人口,進入到第一個轉折點。1960年的時候,美國郊區的人口比例,超過了城市人口,也超過了農村人口,進入了第二個轉折點。美國的郊區化過程中間,美國城市人口的密度下降了一半,從每平方公里七千多人降到三千多人。我們再看看歐洲,歐洲城市的郊區化,歐洲學者曾經研究過人口超過20萬個大城市,郊區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在40%到65%之間,城市一半以上的居民住在郊區。
信息化是從七十年代開始的,因特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50%左右,有的已經達到60%多了。
(2006-02-18 11:55:53)
[何傳啟]:
世界城市化的模式是什么呢?如果劃分的標準不同,城市化的模式也就很多。也就是說,根據農村和城市的關系,可以分為城市優先型、城市農村協調型,根據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關系,分為超前型城市化、滯后型城市化,同步型城市化。
根據城市化、郊區化與信息化的特點,還可以分為一系列不同的模式。問題是中國應該怎么做?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三種最基本的城市化模式。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我們分為三類,一個叫高度城市化,一個叫中度城市化,一個叫低度城市化。
我們這里有一張圖,英國和澳大利亞城市化到90%以上,這是高度的城市化。美國和日本是中度的城市化,城市化率在80%。然后是芬蘭和愛爾蘭,是低度城市化,城市化率維持在60%左右。但是,在芬蘭現代化的水平在全球排第5位,并不低。
我們看看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也分為三種類型,一個是超前型城市化,第二是同步型城市化,第三是滯后型城市化。六個案例,墨西哥和巴西,城市化水平超前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然后是馬來西亞和牙買加,城市化目前的水平是60%左右。泰國和越南城市化目前才20%,大大低于經濟和工業化的水平。
(2006-02-18 11:57:33)
[何傳啟]:
地區的城市化是可選擇的,不是唯一的。我們分為兩類,一是省級地區,一個是縣級地區。省級地區來說,城市化三種類型,高度城市化、中度城市化、低度城市化。對于縣級城市化來說,城市化不是必須的,只是一種選擇,并不是所有的縣都要搞城市化。不妨以美國為例,我們看過美國50個州、三千多個縣的數據。比如說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城市化達到90%左右,阿拉巴馬州城市化60%左右,冕因州和佛蒙特州城市化在40%左右,佛蒙特州在全美國城市化排到16左右。
新型城市化是一種理性選擇。中國城市化的國際比較,中國城市化的路徑選擇,中國新型城市化的戰略。我們來看看,2002年的時候,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是總體的兩倍,這是從1500年到2002年,五百年的城市化進程。二十世紀一百年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始終低于世界平均值。
然后我們看看,2001年的時候,中國城市化水平與發達國家歷史水平的比較,我們2001年城市化是37%,而英國在1850年的時候城市化達到40%,美國1900年的時候城市化達到40%,德國1900年的時候,城市化達到49%,也就是說,2001年的時候,中國與英、美、德法城市化水平差超過80年左右,與西班牙、瑞典差80年,與愛爾蘭、希臘差了50年左右,與芬蘭和韓國差30年左右,中國城市化水平顯然落后于經濟水平。
(2006-02-18 11:59:37)
[何傳啟]:
中國城市化的路徑怎么選擇呢?我們認為有兩種路徑可以選擇,一是傳統城市化路徑,一是新型城市化路徑。到了省級地區的時候,不同的城市應該選擇自己的城市化路徑,而在縣域地區的時候,可以選擇城市化,也可以選擇農村現代化,這和我們的新農村建設有點兒類似。
那么什么是傳統城市化呢?傳統城市化就是一個線性模型,農村社會到城市化到郊區化然后達到城鄉平衡的狀態。而新型城市化模式的理論模型是一個環流模型,一條是鄉鎮到城市,第二條是城市到郊區到鄉鎮,這兩條當中尋求一個平衡點,不斷提高,不斷變化。
(2006-02-18 12:05:10)
[何傳啟]:
我們比較一下,中國傳統城市化與中國新型城市化之間到底有什么差別?傳統的城市化,中國的模式是城市優先發展,局部優先發展,農村做貢獻,城市、農村分隔,這是不完整的城市化。第二個特點是,城市自我發展,人口不能流動,戶口分隔。第三,城市化相對滯后,城市化水平低于工業化水平。第四,中國傳統城市化相對忽視傳統文化的保護,相對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相對忽視弱勢群體的利益,比如說失地的農民、新進城的農民等等,沒有機制保證他們的利益。
(2006-02-18 12:07:35)
[何傳啟]:
新型城市化戰略,有10個協調,一是城市化與人口流動協調發展,走全面的城市化之路。二是城市化與城市現代化協調發展,走高質量的城市化之路。三是城市化與農村現代化協調發展,走城鄉協調的城市化之路。四是城市化與傳統文化保護協調,走文化多元的城市化之路。五是城市化與生態環境管理協調,走綠色的城市化之路。第六城市化與信息化的協調發展,走數字化城市化之路。七是城市化與國際化協調,走面向世界的城市化之路。八是城市化與郊區化協調發展,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從城市化向城鄉動態平衡的轉型,而這種轉型實際是一個走戰略目標導向的城市化之路。第九是城市化與經濟現代化協調,要走經濟社會協調的城市化之路,不能讓進城的農民沒有工作。最后一個,城市化要與地區現代化協調,走地區和諧發展的城市化之路,而不是千篇一律,百孔一面。
(2006-02-18 12:08:27)
[何傳啟]:
新型城市化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第一是人口空間結構兩次轉變,農村社會向城市化社會轉變,城市化社會向郊區化、城鄉平衡社會轉型。
人民生活方式的兩次轉變,從農村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生活方式轉變,城市生活方式向信息化、國際化、城鄉流動的生活方式轉變。
(2006-02-18 12:09:39)
[何傳啟]:
我們的目標是什么呢?在2020年完成城市化人口空間結構實現第一次轉變。2050年以前要實現郊區化,達到動態平衡。未來20年里,中國城市化率提高到60%左右,郊區化率提高到12%左右。未來50年的時候,城市化率提高到80%左右,郊區化率提高到50%左右。而我們的規模有多大呢?未來五十年里,按照滾動計算,大約5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6億城市人口轉移到中心城市的郊區。這是什么概念呢?對于企業來說是巨大的商業機會,對學者來說是難得的研究機遇,對于政府來說是巨大的工作壓力,對于居民來說如何作出理性選擇是巨大的挑戰。2001年,西歐16國總人口3.8億,發達國家總人口是10億,我們的任務是,相當于把西歐從農村搬到城市,再從城市搬到郊區,這個工作量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總和。
我們預測了一下,未來中國城市化希望的增長率,郊區化希望的增長率,城市化的增長率是根據過去20年的平均值,郊區化的增長率是參考美國20實際一百年里郊區化的歷史經驗。2020年估計城鎮化達到58%,郊區化在9%、10%左右。到2050年的時候,城市化達到80%,郊區化達到50%。
(2006-02-18 12:10:50)
[何傳啟]:
假設中國有14.5億人口的話,那時候大約有7億人生活在中心城市的郊區,4億人生活在中心城市,3億人生活在鄉鎮,十萬人口以下的小城鎮農村。
我們的基本觀點是三個,一是中國城市化要抓住三個關鍵,基本規律、合理路徑和過程管理。對于國家來說,新型城市化是一個理性選擇,對于地區來說,應該選擇自己合理的城市化路徑。而中國城市化對企業和學者來說是巨大的機遇,對政府和老百姓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謝謝大家。
(2006-02-18 12:12:29)
[主持人]:
最后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發言,國家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長束克欣先生,他的題目是“集約與節約用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途徑”。
(2006-02-18 12:13:11)
[束克欣]:
前面很多先生都談了很好的意見,我今天利用這個機會談一下我個人的意見,不代表國土資源部。
(2006-02-18 12:13:54)
[束克欣]:
土地資源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基本物質基礎。由于世界各國的土地資源數量和質量不同,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不同,由此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回顧建國以來我們的發展過程,在土地利用方面,走的是粗放利用的路子,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多缺陷和弊端。我從四個方面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見:
一.我國缺少統一協調的國土利用規劃。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規劃,但他們是各搞各的,有的更是自行發展,互相之間根本談不上匹配性、協調性、互補性,致使城市盲目擴張,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爭著批準就上,水利電力工程領導批了就干,森林草原你爭我搶等等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方式上項目,造就土地資源大量浪費。
(2006-02-18 12:15:00)
[束克欣]:
二.規劃指標、設計規范本身存在粗放用地問題。我國的規劃特別是城市規劃的理論,基本上是采用西方的一套,要求辦公、生活、工廠都要建立在環境優美、空間敞亮的境地里。這種理念本身沒有問題,但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在一起就是問題了。我們沒有那么多的土地。如果我們像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這些國家人口與土地的比例,我們也可以這樣做,但我們遠遠比不上人家。因此,我們的規劃指導思想要調整,要多鼓勵向空中發展。
我們各行各業的設計標準與規范多數是采用原蘇聯的標準,現在看來這個標準已過時了,必須重新修訂,同樣要從我國土地資源的實際國情出發,少占地多用空間,推出一套新標準。
三.要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利益機制。征收不動產稅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稅制制度,而我國至今沒有實行。所以用地者多占地不僅沒有什么負擔,相反土地升值會帶來更多的利益,也會讓一些地方政府不惜大量的土地用于建大廣場,修超寬馬路,也方便于富豪們擁有更多的豪宅等。如果實行不動產稅制,財政將大量增收,有利于調節貧富差距,有利于節約用地。
(2006-02-18 12:15:46)
[束克欣]:
四.進一步完善土地產權制度和市場機制。我國土地實行公有制,即國家所有和農民集體所有制。目前的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都比較空殼,具體的利益權不夠明確,更談不上細化。所以權利人也不可能為自己的利益進行捍衛,寄希望于《物權法》能把這些權益表述清楚,將來使權益人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06-02-18 12:16:18)
[束克欣]:
土地資源的分配應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其完全實行市場化配置,但是現在的阻力很大,尤其是來自我們一些國有企業的抵制和一些部門的抵制,也有更多的人不想把土地由審批制度轉向市場配置,不愿意丟權。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權益明晰化以后,再與市場機制相結合。我們農民所有土地可以像國有土地一樣按照規劃直接出讓土地搞建設,用出讓金支持農村發展,實行這個制度,我們可以在中國的新農村建設當中解決農村發展的資金,提供非常重要的渠道。城市化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不動產稅收資金來填補現在的出讓金收入。這樣對將來的新農村建設,城市化過程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謝謝!我的發言結束。
(2006-02-18 12:17:42)
[主持人]:
謝謝束克欣先生,今天還有一點兒時間,大家可以向束先生提問題。
(2006-02-18 12:21:27)
[提問]:
城鎮化建設發展應該發展到什么程度?什么樣的程度比較合理?我認為應該發展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程度。
(2006-02-18 12:22:04)
[束克欣]:
劉先生是我的老師,我當年在他的建筑工程系學習。劉老師提出這個問題,我覺得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個是從我們國情來考慮,這是我們必然要走的一條路。曾經有一位省長,我們在交換意見的時候,他講,當時我們在飯桌上,他說就跟喝酒一樣,今天總共就這一瓶酒,喝完了沒有酒了,你還說要喝,這個酒從哪里來?我們就這么多土地,我們用完了上哪里要?我們去擴張嗎?不可能。總的資源的形勢決定我們要選擇這條路,至于空間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這是一個技術問題,需要經過很多的論證。
(2006-02-18 12:22:25)
[提問]:
根據我們最近的實踐經驗,說明我們在土地的利用和轉讓,或者征用的問題上,最容易侵犯基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包括農村和城市。這當中有一個重大前提,我們國家規定了土地是國家所有這么一個制度。今天提的問題并不是說要改變這個制度,或者更換這個制度,我的問題是,在這個大制度前提下,怎么樣來保障現有土地使用的農民和城市里面的房產土地的使用權利?在這個問題上,假如國家不能作出跟土地是公有制的,國有所有制同樣有效的一個根本性法律保障和程序過程,那么農民的土地跟城市里面的房產主的土地權利就非常容易受到侵犯,而且這是整個社會產生動蕩的非常重大的原因。國土資源部有沒有這方面的設想?怎么解決當前這么一個重大的矛盾和沖突問題?我覺得應該有一個重要的法律,跟土地國家所有的法律有相等的效率,就是怎么樣能保障這些基層的權益、利益,特別是用這樣的法律約束、制約官員手中的權力,各級官員都可以利用土地國家所有這樣一個大法的法律獲得無上的權力,任何時候,只要他們有意愿,就可以無償地侵犯城市里、農村的廣大階層的土地方面的利益。所以,國家土地資源部有沒有這方面的法律考慮或者設想,有沒有上這個課題,列沒列入議程來考慮解決這個問題?
(2006-02-18 12:23:42)
[束克欣]:
你剛才提出的問題,我的發言里已經涉及到了。我們國家土地所有權,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權利,目前的法律地位上,從字面上看應該是平等的法律地位。但是法律又同時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可以征用農民集體土地,這一條又把集體土地的法律地位降低了一點。在政府實施征地過程當中,又對農民的土地的補償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法律現在也有規定范圍內的標準,但是各個地方不一樣,執行起來也有差別。所以,克扣農民的補償、壓低農民的補償是經常發生的事,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從中央到地方都意識到了,我們也在研究解決這個征地制度改革。但是這個改革不是一個部門能夠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我們所有的用地者都不希望拿出更多的錢來征地,都希望壓的越低越好,他的出發點是要解決我投資最少的問題,出發點、角度不一樣,所以我們一談到征地制度改革,遇到的矛盾,一方面是農民,一方面是社會的所有用地者之間的矛盾,一征求意見,大家都不贊成,征地補償費搞得很高,大家都不贊成,我們怎么解決?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公平合理地把需要征地的補償,我個人認為將來是征地也好、買地也好,只是一個給與不給的問題,但是在價格上應該是一樣的,用這種方式來平衡這個差距。
(2006-02-18 12:26:22)
[主持人]:
今天上午的會議,學術部分的第一單元就結束了。第一單元有如此豐富多彩,這么多話題,這么集中,今天還要特別感謝為這次論壇進行網上直播的人民網和中國網的工作人員,使我們這么精彩的報告同時傳出了這座會議廳,轉播到數十萬、甚至數百萬關心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空間,特別向這些來自媒體的朋友表示感謝!
(2006-02-18 12:2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