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天宮/神八扭轉方向進行二次對接
考慮光照并保持與第一次姿態一致
在二次交會對接前,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組合體要重新進行轉向180度,轉回天宮在前、飛船在后的運行狀態。而之前11月3日第一次交會對接則是采用飛船在前、天宮在后的姿態。
二次交會對接前飛船的分離形態,與二次交會對接后飛船最終撤離天宮的方式也不相同。二次交會對接前,組合體進行180度調頭,飛船正飛分開。而最終撤離返回的時候,組合體不再調頭,飛船采取倒飛撤離,即直接從前面撤離。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李劍介紹,選擇這樣的方式,主要考慮光照條件并保持與第一次對接姿態一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首次交會對接時,二者轉入組合體狀態后,組合體調頭,天宮在后、飛船在前繼續在軌運行。這種位置安排是考慮到天宮一號負責整個組合體的運行,其發動機裝在后面,因而天宮一號處于后方,對接后發動機點火可進行軌道維持,這也是正常的組合體運行狀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成立
載人航天飛行任務邁向長期運營階段
據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主任牛紅光介紹,為加強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軌運營管理工作,確保其安全穩定運行、順利完成交會對接任務,并為我國未來載人空間站運營管理積累經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近日成立。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是在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設計師領導下的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組織實施機構。主要負責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非交會對接任務時段的長期在軌運營管理。下設運營規劃組、總體技術組和運行指揮組,分別負責天宮一號長期在軌期間運營規劃擬制、技術評估以及飛行控制工作。
神舟八號飛船返回后,天宮一號運營管理工作即交由運行管理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中又一個重要事件,標志著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由短期飛行邁向長期運營階段。
牛紅光強調,成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營管理委員會,不僅是確保圓滿完成交會對接任務目標的重要舉措,也是加強在軌應用管理的需要,更是載人航天工程未來發展的需要,將為空間實驗室及未來載人空間站長期運行管理機制的建立積累經驗。
根據運營管理委員會制定的規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期運行管理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建立長期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交會對接任務進行準備;開展空間科學實和空間技術試驗,為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積累經驗。
新聞背景回顧
北京時間9月29日21時25分45秒,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11月1日5時58分10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
11月3日凌晨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順利完成首次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首次空間交會對接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天宮一號為全新研制的載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約8.5噸,設計在軌壽命2年。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實驗艙有效使用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前端安裝被動式對接機構,可與飛船實現對接。資源艙為空間飛行提供動力和能源。
天宮一號飛行的主要任務是,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制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
“神八”為改進型飛船,全長9米,最大直徑2.8米,起飛質量8082公斤。神舟八號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飛船軌道艙前端安裝自動式對接機構,具備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與分離功能。神舟八號將基本成為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未來實現批量生產。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的任務規劃,2012年內將開展神舟九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組成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