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神舟三號:搭載“模擬人”
發射: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
返回:2002年4月1日4時51分
“模擬人”,是神舟三號飛船的新“乘客”。神舟三號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模擬人”生理信號裝置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心律、血壓、耗氧以及產生熱量等多種太空生活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為將來航天員進入太空提供可靠的數據。
神舟三號還具備了航天員逃逸和應急救生功能,飛船改進和完善了傘系統,火箭增加了控制系統冗余等與航天員安全性相關的措施和功能。
神舟四號:創造低溫發射紀錄
發射:2002年12月30日0時40分
返回:2003年1月5日19時18分
僅僅在神舟三號成功發射9個月后,太空的大門再次被中國人的飛船叩響。
農歷壬午年的這個隆冬,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后成功發射,突破了我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經過幾年的研制和改進,前三次無人飛行試驗中發現的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在神舟四號上都得到了徹底解決。”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宏說。
與神舟三號相比,神舟四號的生命保障系統及相關試驗條件更為完備。太空輻射是對航天員安全的最大威脅,神舟四號為航天員的太空臥室裝配了絕對防輻射的設施。飛船安裝了自動和手動兩套應急救生裝置,無論是在宇宙航行中或是在返回時發生意外,船上的救生系統會自動啟動,萬一自動裝置出現故障,船上的手動系統完全可以“抵擋”,航天員絕不會坐以待斃。飛船的返回艙也非常神奇,它返回地面后,即便不能馬上被發現,艙內為航天員配備的救生物品,也足以保證航天員在陸上生存48個小時、海上生存24個小時。
這一切跡象表明,中國航天員離飛天的日子,近了。
神舟五號:圓中國人飛天夢
發射:2003年10月15日9時00分
返回: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
深秋的內蒙古草原,寒風凌冽。當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從神舟五號的返回艙探出頭來,把面罩往上一推,微笑著向迎接他回家的人群揮手致意時,現場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亢奮的漩渦中心。
繼蘇/俄、美之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在載人飛行之前,美國人曾進行8次不載人飛行試驗,蘇聯人進行了5次;而中國進行了4次不載人飛行試驗之后,就成功將航天員送上太空。
神舟五號搭載的,不僅僅是一名航天員,更是一個國家的自豪。
楊利偉走出返回艙時說的第一句話簡短而有力——“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