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近日,記者來到首都圖書館,因為是工作日,讀者不多,偌大個圖書館顯得有點空曠。但六層的電子閱覽室里,卻早已坐得滿滿當當,就連等位的座椅也成了稀缺資源,有三四個讀者只好站著等候上機。
“圖書館里的數字資源非常系統、專業,檢索起來很方便。如果機位再多點兒就更好了。”一位等候上機的讀者說。
其實,在圖書館方面看來,為了讓數字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不僅要在館里增加機位,還要大力開發建設數字圖書館。就是用現代化的網絡信息技術把圖書館的服務送到尋常百姓家,讓公眾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豐富、系統的知識和信息。
文化資源共享 打破地域限制
我國現有公共圖書館總量不足、服務資源偏少,與國際標準有明顯差距。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的《公共圖書館標準》規定,每5萬人擁有一座圖書館。國際圖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指南》規定,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應達到1.5冊—2.5冊。而截至2009年,我國平均每46.8萬人才擁有一座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僅為0.44冊,均遠低于國際圖書聯合會的標準。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國新看來,我國現有的2800多座公共圖書館未能擺脫“一個區一個圖書館、一個縣一個圖書館”的舊有模式,無法形成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服務體系。
在公共圖書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成為公眾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為數字圖書館的傳輸途徑和服務渠道。
記者在2011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的“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互動體驗區”看到,通過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用戶可以便捷地進入陜西省圖書館的中華連環畫數字閱覽室,瀏覽《哪吒鬧海》、《逼上梁山》等經典連環畫,可以身臨其境收看首都圖書館《明清家具裝飾紋樣》講座,還可以把國家圖書館的“艱難與輝煌——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館藏珍貴歷史文獻展”盡收囊中。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袁誼生這樣描述數字圖書館的未來:“數字圖書館就像銀行一樣,通過一張服務卡,不僅能到所有的銀行取款,還可以在家里、在車上用電腦、手機享受服務。”
現有資源不足 未能互聯互通
然而,對于數字圖書館來說,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簡便的數字化設備隨心所欲地提取信息,還只是一種美好的展望。重復建設、標準不一、資源不足成為阻礙數字圖書館發展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