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01年丁小邦在曹誼林指導下構建的人耳模型。
組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曹誼林遭質疑
同事學生導師能否解十年科研迷霧
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今年剛成為有效候選人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內組織工程領域“頭號人物”曹誼林,卻被“學術造假”的質疑推上風頭浪尖。
質疑者稱,曹誼林賴以成名的“人耳鼠”是維持了十余年的謊言,他因此獲得眾多榮譽和資金支持,之后卻停滯不前,讓巨額投入打了水漂——“一只假耳朵,騙取三個億”。
但曹誼林的弟子說,“某些人此時散布不實消息,就是為了把水攪渾?!敝袊こ淘涸菏?、曹誼林的導師張滌生表示:“該展品,個人認為并非作假,是以往實驗成果的重復。曹誼林當年在美國實驗成功,已得到國內外公認,無可非議。”
對于曹誼林團隊獲得最大榮譽“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評審過程的質疑,主管部門回應稱,憑空捏造一個項目“很難”。
“人耳鼠”在國內第一次公開亮相,是2001年的國家“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這只背上長著惟妙惟肖“人耳”的小白鼠,引發了人們對“器官工廠”的無限想象。
“人耳鼠”亮相是作秀?
據當時媒體報道,“每次展出時間不過一兩個小時。盡管門票高達20元,但還是有將近20萬人,心甘情愿地掏錢一睹‘人耳鼠’的風采”。
曹誼林的碩士研究生同學商慶新說,當時是他把“人耳鼠”從上海帶到北京參展的。“轟動到什么程度呢?我坐出租車,司機說,這就是那個小老鼠吧,我不收你錢了?!北M管展覽時間只有短短一周多,但“人耳鼠”讓“組織工程”這一概念無比形象地走到人們面前,也由此,曹誼林奠定了自己在國內組織工程領域的權威地位。
根據當時的公開報道,“人耳”其實是用牛軟骨細胞培植的軟骨。先制定設計圖,再用一種高分子化學材料聚羥基乙酸做成模型支架,將牛軟骨細胞“種”在支架上,繁殖生長出建造人耳所需的細胞外基質后,再植入老鼠體內。等完全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消失后,軟骨組織與老鼠皮膚長在一起,就成了外觀酷似真耳的“人耳”。
然而商慶新卻說,“植入老鼠體內的肯定不是軟骨,有可能就只是高分子材料支架?!?/p>
他列出四大疑點:一,他作為“核心人員”,對“人耳鼠”的產生細節一無所知;二,曹誼林早在1997年就發表過相關論文,但回國參展之前,并無重復制作“人耳鼠”;三,在展覽期間,商慶新必須每晚用注射器抽出滲液,才能讓裸鼠皮膚與支架貼合,顯現人耳形狀,這種反應程度超出了預期;四,在交還“人耳鼠”時,他向曹誼林轉達了上海市科委的意見——將材料取出,證實是真的耳郭軟骨,作為實驗成果長期保留,但不久那只“人耳鼠”“就離奇死亡”,“人耳”也就無從尋覓了。
更讓商慶新確定的是,曹誼林曾表示不保留是因參展準備“時間太緊”培養不出來,而上海市科委說“先做個樣品去展覽”。“這不就是說,他自己也承認那只‘人耳鼠’是假的了?”
“這是為了把水攪渾”
針對“樣品說”,曹誼林的學生、“人耳鼠”科研項目的參與者、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國貿門診部主任丁小邦認為,這是曹誼林遭人“陷害”,“事實上,這種細胞再生是需要一定的實驗條件和時間的,一般需要6到8周才能形成,當時的模型只是用于科學展示?!?/p>
丁小邦說,此模型用軟骨細胞和可降解生物材料相結合,目的在于再生具有人耳外形的軟骨組織,“當然不是真正的人耳朵”。
他同時表示,當時雖然用的是完全降解支架,“但怎么說也要8周之后才能降解完”,且時間緊,支架上的細胞還不活躍,就匆忙植入裸鼠后背。因軟骨細胞還不能包裹材料支架,才在老鼠體內引起嚴重反應。
針對商慶新的質疑,丁小邦表示,吸出滲液是整形手術的必要步驟,現實中多取人的肋軟骨雕刻耳朵輪廓,再埋在皮下,進行耳朵整形,“一定要用負壓吸引器保證皮膚貼合在肋軟骨上,才能長成耳朵形狀。這是臨床上最基本的技術?!?/p>
“說秘密處死裸鼠是胡說八道,裸鼠本身沒有免疫力,從構建模型到感染死亡,只活了4周多。”他認為,之前的報道可能把“模型”誤解為“樣品”?!安芾蠋熢谧钪恼瓮饪啤禤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用詞是model,即模型?!?/p>
丁小邦認為,“有些人在曹老師參選院士期間散布這些信息,恐怕是故意把水攪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