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今年6月初,陳炳德總參謀長在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說:“航母已在建,但還沒建成!等建完再說。”這是迄今為止我軍高級將領首次對外承認中國正在建造航母。
航空母艦的制造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它的建造與服役絕非僅僅增加了一種大型戰艦,它將使整個國家海上力量成體系地高度凝聚起來,使這支大型綜合海上戰斗群可以大大地前伸到中遠海。航母編隊也將徹底變革傳統的海上作戰樣式,從而使海軍的指揮系統、編制體制、軍事理論等方面發生質的變化。
當今世界上,有9個國家擁有航母,航母的類型也不盡相同——有大型航母,有中小型航母,有核動力航母,也有常規動力航母。中國將選擇建造怎樣的航母?
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將更需要中型以上的航空母艦
自航空母艦問世以來,各航母建造國就從未停止過這樣的爭論:究竟是建造大型航空母艦好,還是發展中小型航母更有利?
這個問題取決于一國的經濟、科技實力,也與航母制造國的國家戰略、政治因素等密切相關。仔細分析,它首先取決于一個國家的軍事戰略與海洋戰略。例如,冷戰時期,美國奉行全球性遠洋進攻戰略,與蘇聯全面爭奪世界霸權,廣泛地實施海上前沿部署,主要依靠強大的海上實力和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特別是眾多航母戰斗群和大量海外基地的兵力進行威懾,不讓戰略對手有能力對其挑戰,最終得以制止戰爭、贏得戰爭。
冷戰結束以后,美國由過去以遏制蘇聯、防止或打贏全面戰爭為主,轉為“穩定世界秩序”,側重“從海上出擊”戰略,謀求在他國近海海域打贏高技術戰爭。其后,美國的軍事戰略和海軍戰略又幾經調整,但其稱霸全球、爭霸全球的實質卻始終沒有變。為了有效地應付日益多元與難以確定的對手,針對海外基地大幅度縮減的狀況,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堅持認為:保持和實現“前沿存在”的核心是依仗大型航空母艦戰斗群、大型兩棲戰斗群、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瀕海戰斗艦等新一代艦艇。
至于許多中小國家,其海軍規模和艦艇數量十分有限,戰略需求中根本就沒有過多考慮發展中型以上戰艦,因而自然就談不上發展大中型航空母艦。像東南亞的新加坡,其國土面積僅有69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只有193公里,海軍人數也就幾千人。它的海軍艦艇大大小小加起來,也就大約60艘,艦艇總噸位為7萬噸左右,尚不足美國現役“尼米茲”級一艘航母的滿載排水量大。這樣一支僅在近海海域行動的海上力量,擁有大中型航空母艦派不上用場,就連小型航空母艦也很難有用武之地。
其次,選擇大型航空母艦還是中小型航空母艦,取決于一個國家總體實力的強弱和軍費投入的多少,特別是海軍軍費投入的大小。事實表明,現代大中型航空母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吞金獸”,無論是其預研、設計,還是建造乃至后期保養,以及最后的報廢處理,所需的花銷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美國現役“尼米茲”級最后兩艘航母為例,該級第9艘“里根”號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費用約為45億美元,而第10艘“布什”號則漲至62億美元。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建造預算已超過105億美元。以“里根”號航母為例,除去本艦的建造費用,該艦的艦載機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艦上搭載40余架F/A-18C/E/F艦載機,總費用約40億~45億美元(2010年價格);5架E-2C預警機,總費用4億~5億美元;5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飛機,總費用超過5億美元;11架MH-60R直升機,總費用8億~9億美元。粗粗算下來,整艘航母的艦載機總費用要超過航母本身的建造費用。如果再加上編隊屬艦的耗費,整個航母編隊的全部費用將在200億美元左右。按照全壽命期5~8倍來計算,整個航母“一生”的全部費用將超過1000億美元。中小國家是無法承擔如此高額的航母開支的。
第三,航母的規模也取決于國家、軍隊及海軍高層領導人的偏好與決心。1949年5月,狂熱支持轟炸機的美國時任國防部長約翰遜,毅然決定停止建造開工僅5天的“合眾國”號大型航母,省下的經費用來購買B-36重型轟炸機。一批海軍將領公開批評這位國防部長,但依然沒能阻止住航母的停建。蘇聯時期,赫魯曉夫竭力反對建造航母,而極力倡導發展戰略火箭軍,認為航母只是核武器的“海上活靶子”,從而導致蘇聯航母發展進程落后20多年,直到1967年12月,“莫斯科”號直升機母艦才加入蘇聯海軍現役。
此外,它還與一個國家是否有適合航母駐泊的港口、基地,以及活動海域的水文地質條件等有很大的關系。
綜合以上各種要求,可以看出:我國作為一個海洋大國,將更需要中型以上的航空母艦。這是因為近些年來,我國的國防費用已隨著綜合國力的增長而明顯增長;加上我國國家利益和海洋利益的不斷拓展,我國進出口貿易90%以上要依靠海上運輸;尤其是我國的臺灣省還沒有回歸,我國“島礁被侵占、海域被瓜分、資源被掠奪”的情況仍十分嚴重。因此,中國發展航母,沒必要在小噸位上徘徊,我們極有可能先借鑒學習中型航母的建造經驗,待時機成熟,再圖更大的發展。
在填補航母空白的基礎上,中國可能逐漸發展兩艘乃至多艘航母
究竟要建造多少艘航母,才能適合本國需要,同時又不給國家經濟造成過重的負擔?這是各航母發展國必須考慮的問題。環顧當今世界9個擁有航母的國家,除了美國擁有11艘大型航母之外,僅有意大利勉強算擁有兩艘小型航母,其他國家現役航母都只有1艘。
是這些國家不需要兩艘以上航母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按照航母正常的作戰、訓練、保養和維修的規律,一般至少要有3艘以上的航母。具體來說,即一艘在海上巡邏,擔任值勤任務,另一艘在海上進行訓練,還有一艘在船塢內維修保養。美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方向上各駐泊、部署6艘和5艘航母,基本上能應對這兩個方向上的海洋事務。意大利海軍基本的活動海域就在地中海,因而它的兩艘航空母艦——“加里波第”號和“加富爾”號完全能夠滿足其海上行動的需要。
至于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海軍現在僅有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按照其4個艦隊海上行動的需求,其實是遠遠無法滿足需要的。即使只應對俄羅斯最重要的北方和太平洋方向,1艘航母也顯得捉襟見肘,況且這艘航母已經服役20多年,很多設計理念和建造工藝都已過時,難以滿足未來海戰的需要。為此,近年來,俄羅斯政府和軍方高層多次提出要設計和建造6艘滿載排水量為5萬噸~6萬噸的核動力航母,分別在太平洋和北方艦隊各部署3艘。印度海軍進入新世紀以來,一直致力于實施3艘以上航母的發展戰略,盡管眼下印度只有一艘航母“維拉特”號,但是印度正在自建航母“維克蘭特”號(原稱為“藍天衛士”號),并正在俄羅斯改裝“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原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英國海軍也曾提出建造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大型航母;法國也決定在“戴高樂”號中型航母的基礎上,再建造PA-2大型航母。
由此可見,建造并服役兩艘或兩艘以上大中型航母,已是或將是世界大國或地區大國的選擇。因此,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出于對世界負責和維護祖國統一的需要,出于對海洋利益的維護以及海軍海上行動的需求,我們在先填補航母空白的基礎上,將總結經驗、克服缺點,循序漸進,可能逐步發展兩艘乃至多艘航母。
憑著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我們今后必然會設計和建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巨無霸”
設計思想是航母的“靈魂”。美國海軍現役10艘“尼米茲”級航母,基本上都存在著雷達反射截面積較大的弊端;雖然該級最后一艘“布什”號在隱身設計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艦橋尺寸明顯減小,外表整潔光滑,全艦采用大量隱身涂料,因此使得全艦的隱身性大為提高。但由于結構上的固有缺陷,“布什”號航母的改進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的有限改進,其隱身性較差的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為了彌補現役航母的不足,美國最新一代“福特”級航母進行了全新設計:上層建筑采取集成化設計,艦橋體積明顯縮小,并后移至右舷后部;飛行甲板和機庫也重新設計與調整;配置艦載新概念武器,并使用隱身涂料和材料等。
與美國航母設計不同,英國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新航母則采用另外一種新穎的設計,該航母采用了“雙島”式設計方案,兩個位于右舷的獨立艦島各司其職,前者用于航行操控,后者則以控制艦載機起降為主。“雙島”式設計大大提升了航母的抗打擊能力,并減少了艦載機起降過程中的氣流干擾,開辟了大型航母設計的一種嶄新思路。
航母的制造技術對一國的科技實力也是重大考驗。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擁有了制造大型船舶的先進技術和設施,但并不等于他們就掌握了制造航母的技術。航母在整個建造過程中,要經過很多道工序。根據美國海軍工程規范,通常美國航母建造時要經過船體放樣、船體機件加工、船體裝配、設備安裝等12道“高精尖”工序。其中航母的船體放樣最為關鍵,它需要標準化的大型試驗水池、風洞及超高速計算機作為依托,目前世界上只有不到10家公司有能力完成這些工作。
航母的設計和制造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國在建造航母時,需要在他國老式航母船體上進行改裝和加裝新設備,并進行新技術的嘗試,不斷摸索建造經驗,這都需要時間。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不可小視的,我們今后必然會設計和建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