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主要用GPS監控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太陽風暴、地球空間暴等空間天氣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在下月起正式施行的《氣象災害防御條例》中,第三十三條規定內容一改以往氣象部門只關注地球氣象的情況。記者了解到,盡管中國氣象局多年前就成立了空間天氣災害監測預警中心,但以法律規定形式將空間天氣災害明確下來,尚屬首次。“關于空間天氣監測的業務系統早在2007年就已建成,氣象部門主要是對80公里以上高空大氣中的帶電粒子量進行監測,一旦發現電離層電子總密度超標,將發出相關的預警。”劉敏介紹說,由于我國各地環境不同,對空間天氣災害監測的重點也各有側重,本市則主要側重于GPS觀測,利用GPS儀器對太陽風暴的高度敏感性,接受來自太空的“信息”,并以此反演出太陽風暴的發生與否及其強弱。
據悉,除了規定空間天氣災害的檢測、預報和預警工作為氣象部門的職責之外,《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還就氣象信息的發布渠道以及災害發生時應急預案的實施作出了規定。
[相關鏈接]
何謂“地球空間暴”
地球空間是指各種衛星、載人航天器與空間站的飛行區域,也是目前人類開發利用太空資源、從事太空科學試驗等活動的主要領域。地球空間在太陽活動的影響下,經常處于劇烈的擾動狀態,科學家將這些擾動統稱為“地球空間暴”,它們就像是地球上的刮風下雨一樣,是產生航天器故障、威脅宇航員安全、導致通信中斷和影響導航與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 “地球空間暴”產生規律之謎還沒有解開。
[新聞背景]
我國每年因氣象災害損失2000億-3000億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昨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氣象災害防御條例》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在各類自然災害中,70%以上是氣象災害。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氣象災害愈加頻發,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據了解,我國每年由于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為2000億-3000億人民幣,占GDP的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