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是用橡膠制成的,所以重量要比其他主要以金屬制成的海浪能裝置輕,而且無需液壓油缸、鉸鏈和鉸接接頭。這樣就降低了成本和維修費用以及出現故障的可能性。
這個“電海蛇”還處于開發的早期階段,這一概念也僅僅是在實驗室進行了極小規模的驗證,因此,關于其發展潛力的重要問題仍需要解答。
研究人員的實驗使用了0.25米到0.5米直徑的管子,分別以規律、不規律和極大海浪來對“巨蟒”進行測試。所要衡量的參數有內部壓力、管子形狀改變、固定電纜所需的力度等。
除了觀察裝置內部的水力運動,所得數據將形成數學模型的基礎,從而估計一個完整規模的“巨蟒”能夠產生的準確電量。研究小組進行的數學研究是不同尋常的,而且難度很大,這是因為“巨蟒”對波浪壓力的反應要比船只或岸上建筑物對此的反應復雜得多。每種情況下都會有很多自由度和運動,如垂直和水平彎曲、凸出、伸長、呈橢圓形、扭曲,由于橡膠的適應性,所有這些運動都會相互作用。
如果按照設想來建造,每個完整的“海蛇”長度應該是200米,直徑7米,安放在海水表面以下40米到100米的位置。最初的評估顯示,“巨蟒”的輸出功率為100萬瓦(大致相當于2000個家庭的用電),而且生產的電力價格要在6便士/千瓦時或者更低。雖然成本是傳統燃煤發電站的兩倍,但是“巨蟒”裝置與其他主要的海浪能發電概念相比卻具有成本優勢。
“通過鼓勵使用海浪能,‘巨蟒’能夠對環境保護作出極具價值的貢獻。”負責“巨蟒”項目的南安普敦大學教授John Chaplin說:“一個相當于完整裝置1/3大的模型將于2009年完成,并進行海洋測試。5年內,我們就能看到第一個完整規模的裝置出現在英國海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