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
研究領域要契合個性
“我夢想著在藍色海洋上遠航,那樣一定很浪漫,但我最終發現它(海洋學研究)完全不是這樣。我的研究只是在海灣中測量石油污染的程度,最終我發覺自己根本不關心藻海的高度。”就這樣,錢永健轉而開始專注于一項看上去永遠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人類大腦,他因此獲得了一個生理學博士。“你的科學領域應該完美地契合你個性的深處,在你的沮喪時期不可避免地到來時,這樣的契合則為你提供了最本真的愉悅。”
如今,盡管錢永健在科學研究上碩果累累,他卻絲毫不為任何贊許所動。對于科學界評價“他發明了多色瑩光蛋白標記技術,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發展帶來一場革命”,錢永健只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制造工具的人。”但實際上,錢永健對于顏色的迷戀為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讓其他科學家們得以“走進”活細胞,并實時觀測細胞分子的活動。
目前,錢永健是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對熒光蛋白如何應用于神經生物學和癌癥研究中興趣濃厚,因為他的父親正是被癌癥奪取了生命。
“我父親得的是胰腺癌,診斷出6個月后,他就去世了。這是一種可怕的癌癥。” 他說,“我總是想在職業生涯中做一些與臨床相關的事,如果可能,癌癥是終極挑戰。”對于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錢永健十分關注。他和他的同事們已經造出了一種U型的縮氨酸分子——一種化學療法藥物。
化學世界的“發光體”
1994年,華裔美國科學家錢永健開始改造GFP,有多項發現。世界上用的大多數是錢永健實驗室改造后的變種,有的熒光更強,有的黃色、藍色,有的可激活、可變色。到一些不常用做研究模式的生物體內找有顏色的蛋白成為一些人的愛好,現象正如當年在嗜熱生物中找到以后應用廣泛的PCR用多聚酶后的一波浪潮。不過真發現的有用東西并不很多。成功的例子有俄國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Sergey A. Lukyanov實驗室從珊瑚里發現其他熒光蛋白,包括紅色熒光蛋白。
蛋白質本身發光,無需底物,起源是下村修和約翰森的研究。1962年,下村修和約翰森等在《細胞和比較生理學雜志》上報道,他們分離純化了水母中發光蛋白水母素。1963年,他們在《科學》雜志報道鈣和水母素發光的關系。其后Ridgway和Ashley 提出可以用水母素來檢測鈣濃度,創造了檢測鈣的新方法。鈣離子是生物體內的重要信號分子,水母素成為第一個有空間分辨能力的鈣檢測方法,是目前仍用的方法之一。
1955年Davenport和Nicol發現水母可以發綠光,但不知其因。在1962 年下村修和約翰森在那篇純化水母素的文章中,有個注腳,說還發現了另一種蛋白,它在陽光下呈綠色、鎢絲下呈黃色、紫外光下發強烈綠色。其后他們仔細研究了其發光特性。1974年,他們純化到了這個蛋白,當時稱綠色蛋白、以后稱綠色熒光蛋白GFP。Morin和Hastings提出水母素和GFP之間可以發生能量轉移。水母素在鈣刺激下發光,其能量可轉移到GFP,刺激GFP發光。這是物理化學中知道的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在生物中的發現。1992年,普臘石拿到了GFP的基因,使得研究者的應用更加方便。
水母素和GFP都有重要的應用。但水母素仍是熒光酶的一種,它需要熒光素。而GFP蛋白質本身發光,在原理上有重大突破。(東方早報)(吳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