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0:46 一顆行星撞向地球直徑僅2米,撞擊力相當于1000噸TNT炸藥,不過還沒挨上地球,就在大氣層中燒逝。
剛剛被發現的一顆近地小行星高速飛向地球,試圖和地球擦出火花。無奈這顆小行星的直徑只有兩米左右,還沒等它和地球“親吻”,就已經在大氣層中燒逝。
昨天,天文學家首次對這次撞擊進行了預報,但是沒有想到這顆小行星來得那么快。根據美國宇航局計算,北京時間10月7日10點46分,近地天體(NEO)8TA9D69撞擊蘇丹上空的大氣層。不過,預報同時指出:這顆直徑為2米的小行星的撞擊力相當于1000噸TNT炸藥,但是它在飛行的過程中會在大氣層中燃燒,可能產生碎裂,在非洲東部地區的觀測者在天氣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將觀測到一個非常亮的由東北到西南方向的火流星,這顆近地小行星對地面的損害為零。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趙海斌副研究員告訴記者,這顆小行星也是圍繞著太陽轉,和太陽同時“出生”,但是它的壽命也因為這次撞擊而終止。從小行星的飛行軌道看,不排除是和其他小行星相撞后再飛向地球的。因為這顆米級的小行星直徑實在太小,因此留下隕石的可能性不大。
幾場虛驚
2003年,美英多家媒體紛紛發表報道,警告2014年一顆直徑約1公里,質量高達26億噸的巨大小行星將撞向地球。但經科學家進一步精確測算,最終排除了這顆小行星撞地球的可能性。科學家稱,它撞地球的概率相當微小,大約為90萬分之一———比中六合彩的機會稍高,但是又比在浴缸中被淹死的機會稍低。
2002年,國外天文學家預測,2019年2月1日直徑約兩公里的小行星2002 NT7將與地球相撞,無論撞落在地球五大洲的任何一地,都足以摧毀整個洲塊,并造成全球性的氣候劇變,但后來又被證實無害。
據此前報道,北京時間2029年4月14日早上6點,一個表面面積相當于3個足球場大的小行星———“2004MN4”將在地球表面3.6萬公里處高速掠過,其飛行軌道甚至低于許多電視通信衛星。這個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幾率基本為零。
研究與防患
幾率:相當于飛機失事
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告訴記者,從幾百萬年的漫長時間來看,人類死于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的幾率,與在飛機墜毀事故中喪生的幾率是一樣的。
王思潮說,小行星、彗星撞擊地球是一種高危害、低概率的事件,如直徑140米的彗星彗核、小行星如果碰撞地球,就會引起海嘯。一般來說,直徑是一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平均50萬年碰撞一次,直徑140米以上,平均5000年碰撞一次,也就是說近50年碰撞的概率1/50。天文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求助于數值模擬計算,推斷出直徑在200米以上的隕星撞擊地球的概率大約為每17萬年一次。
“數以百萬計的小行星,在地球周圍織成一張密密的‘蛛網’,我們的地球,就在這張危險橫生的網中穿行。”他告訴記者,每年,在說不準的時間里,一些小行星會令人措手不及地“撞”到地球上來。
統計:800多個“地球殺手”
紫臺專家告訴記者,現有的近地小行星大約有1400多顆,對地球有威脅的800多顆,木星的引力是近地小行星產生的主要原因,“假如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的直徑超過一公里,那么這個災難就是全球性的,但是較小的不會產生災難性影響,它只會對撞擊當地造成災難。”
防患:布下天網監測行星
在普通人看來,撞擊地球就等于世界末日。但王思潮說,經過監測軌道等計算方式,可以像計算概率一樣,來判斷小行星的著落,如果真正和地球相撞,就要采取引爆和改變軌跡等辦法。以目前的科技實力,已經完全有能力去攔截可能撞上地球的近地小行星,現在,關鍵的是要將那些有危險的近地天體提前發現出來,以便留足夠的應變及攔截的時間。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天文臺在進行小行星的觀測工作,形成了全球監測網,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天文儀器研制中心也聯合研制了1米近地天體探測望遠鏡來捉拿這些“地球殺手”。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們已經觀察到了幾十萬顆小行星。其中有1萬多顆小行星獲得了永久編號,意味著它們的軌道被精確確定了。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小行星需要監視。到2020年,所有直徑在140米以上的小行星,將有90%的群體被監測在網絡里,它們的“偷襲”,也有望提前被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