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相容性訓練:1+1+1必須大于3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綁到一起就是大事,就是國家大事。“一打開艙門,面對茫茫太空,心理上將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個巨大的沖擊。”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說。“當你打開艙門時是什么感覺?在艙外工作幾個小時累不累?”在與國外航天員幾年來的交流中,這是楊利偉問得最多的問題。
針對出艙活動,神七航天員的選拔和訓練特意加強了心理素質的權重。“我們總的要求是,航天員在處置特殊情況時必須臨危不懼、不慌不忙,能夠有序地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楊利偉說。在長期觀察基礎上建立的心理素質檔案記錄和一系列標準測試,被用來考察航天員的心理素質是否滿足任務要求。
到了真空,航天員只有一條安全臍繩和母船相連,會多少使航天員心理上產生一定的恐懼,特別是第一次出艙的人,因此會導致腦力負荷加大。而體力負荷與腦力負荷的加大,往往會引起相應的心理應激,影響工作效率,甚至影響到整個出艙任務的成敗。
航天員中心的心理學專家們為此做了許多工作。比如,為了探索適宜于不同壓力情境的有效心理調適方法,他們先是在大學生群體中進行不同放松方法對緩解急性壓力效果的比較試驗,在研究結果總結分析基礎上篩選有效要素和新方法,然后在航天員訓練中進一步驗證,以使得航天員能通過想象放松,提升心理自信。
神七飛行乘組一共要滿載3人,而飛船空間并沒有比前兩次擴大多少,3個人在艙內生活和工作,相對而言要狹小得多。所以,飛行乘組的選拔不光是看單個的人,更要看航天員之間的性格脾氣、生活習慣,盡量達到一個最和諧最默契的搭配。為此航天員訓練內容中必須包括心理相容性。這類訓練的目的,就是力求使得乘組成員彼此能夠揚長避短,互補互動,發揮三個人的最大潛能,實現1+1+1>3的最佳組合結果。
神七航天員景海鵬說,在平時的訓練中,航天員們會有意識地培養相容性,盡量設身處地,理解對方,響應對方,增加溝通。在生活上也一樣,互相關心,在地面上就多想到天上,營造天上那種特殊的環境氣氛。
他舉例說,就像神六的操作,01號航天員要從軌道艙回到返回艙來,02號就要把踏板放好,因為01號看不清楚踏板。這雖然是一個細節,似乎微不足道,但這就是配合,就是支持。其他操作也一樣,有時候只是一個眼神,或者只是一個舉動,同伴就會立馬心領神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綁到一起就是大事,就是國家大事。
規律而單調的學習、訓練生活,中國航天員已經重復了10年。10年中,每天6點30分起床,7點吃早飯。時針指向8點鐘的時候,4個小時的上午訓練準時開課。從下午2點到6點,又是4個小時的訓練。晚自習結束回到宿舍后,航天員們往往還要繼續挑燈夜戰。景海鵬說,10年來,他從未在晚上12點之前睡覺。
10年里,從基礎理論訓練階段、航天專業技術訓練階段到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階段,航天員共接受了8大類58個專業的訓練,被稱為上天的“58個階梯”。現在,他們即將攀上這漫長天梯的頂端。 (本版撰文梁東元總裝備部政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