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歸來 揭秘“飛天U盤”
特派記者 李大澤 張林 包華 文/圖
本報訊 昨天下午2點半左右,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本報和臺灣《中國時報》攜手三盛集團,召開了“采集兩岸聲音 見證海西先行”新聞發布會。在會上,搭乘神七從太空遨游歸來的U盤與大家“親密接觸”,U盤里記錄的12支中華民族對神七的祝福之音,以及福建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和山歌,第一次完整播放,引起了與會聽眾的興趣。
會上,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日報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總編輯蔡小偉做了重要講話。同時,就飛天U盤大家重點關注的三個問題,即“為什么要策劃此次活動”、“為何選定福建入選國家非遺名錄的曲藝形式作為搭載內容”和“這個U盤的去向”,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海峽都市報社社長謝晶思做了回答。與會嘉賓還有中國記者協會書記處書記祝壽臣、新華社副總編輯閔凡路、三盛集團總經理程璇等。
揭秘一:飛天U盤如何誕生
今年是奧運年,也是航天年,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計劃搭載三名宇航員上天,是今年我國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科研實踐活動,首次實現中國人的太空行走,全球矚目。
值此契機,作為福建省發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廣的一份都市報,海峽都市報有責任也有義務借“神七”飛天的契機,策劃宣傳并開展海峽兩岸人民加強交流合作,共同祝愿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型活動,力爭在兩岸同胞中產生積極的、廣泛的影響。
揭秘二:U盤內容如何選擇
今年恰逢海峽都市報創刊11周年,從2008年2月底,海都報開始籌劃醞釀該活動,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批準和支持下,于7月初基本確定了“采集兩岸聲音 見證海西先行”大型策劃活動的基本思路:以采集兩岸共同祝福“神七”祝福中國的聲音為主題,并將其相關影音資料壓縮在一個U盤上,隨“神七”遨游太空。
但是錄制什么樣的聲音最能體現福建特色,最能代表海峽兩岸的血脈相連呢?經過討論,主辦方成員一致認為,唯有閩臺文化能擔此重任。因為,福建擁有大量的被稱為“文化活化石”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具特色,而且由于福建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各地市文化不但差異較大,同時還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歷史特色,更能體現福建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時,由于福建和臺灣的五緣關系,使得海峽兩岸的文化形式和內容有很大的聯系,選擇閩臺文化更能體現中華民族一家親。
于是海都報開始精心甄選、采集最能彰顯兩岸淵源的影音資料,同時配上相關文化遺產傳承人祝福“神七”、祝福兩岸的話語。從8月起到9月中旬,記者連續奔赴福建九地市,行程上千公里。8月底,先奔赴寧德,9月初奔赴三明、南平,9月中旬奔赴龍巖、漳州、泉州、莆田和福州等地,翻山越嶺,深入田間地頭,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找到了包括泉州高甲戲、寧德畬族歌言等具有強烈福建特色的曲藝形式的傳承人,同時在同傳承人進行溝通后,用他們舊有的曲調,填入祝福神舟七號順利發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新詞,賦予了這些古老文藝形式以時代的新意。
福建方面所采集的聲音內容為福建省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南平政和三角戲、邵武四平戲、龍巖客家山歌戲、泉州高甲戲、漳州薌劇、莆仙戲、三明永安大腔戲、泰寧梅林戲、寧德畬族山歌、福州評話等。
而臺灣方面,《中國時報》也同時派出專門的采編隊伍,在島內尋找高山族原住民,采集到的臺灣同胞代表有:漢族、排灣族、賽德克族、達悟族、卑南族、阿美族、邵族、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平埔族、鄒族等,采集了他們的祝福之聲。
揭秘三:飛天U盤去處
海都報將舉辦相關活動,把見證海西先行的飛天U盤轉交省政府,并對活動進行大力宣傳,進而把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將繼續加強指導,促成海都報這一策劃報道高潮迭起,魅力四射,在海峽兩岸引起更加強烈的共鳴。
□相關鏈接
飛天U盤部分祝福語
邵武四平戲祝福語:
海峽兩岸皆兄弟,
恰似青山不改水長流。
天和地相連,
天連地,地連天。
海峽兩岸共傳情,普天同慶樂開懷。
臺灣同胞祝福語:
“海峽連兩岸,兩岸一家親”
“神舟飛天,中華盛事”
“祝愿偉大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祝福神舟!成功”
“我們是天生的藝術家,就像神七一樣是最棒的”
“祝神七升空一切順利,希望世界永久和平!歡迎同胞們到臺東來做客”
“希望神七順利升空!團結一心為下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