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太空碎片——都亨
沒有辦法消滅,只有躲避
中國空間碎片行動計劃前首席科學家都亨說,空間碎片通俗說法就是太空垃圾,目前圍繞地球運行的直徑在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至少有1萬多塊,主要包括火箭助推器、已經廢棄的衛星、飛行器撞擊留下的碎片和各種由航天員和空間站遺落太空的垃圾,估計它們總重達5500噸。“這些垃圾正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運行著,破壞力極大,不要說撞上航天員,就是撞上飛船或空間站都會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目前我們還沒有辦法消滅這些太空垃圾,唯一的方法只能是躲開它們。”都亨說,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太空垃圾的信息已被收集并編成了目錄。目前主要借助雷達和光學望遠鏡來觀測這些太空垃圾。雷達主要用于探測低地球軌道的太空垃圾,如果離地球較遠軌道內的太空垃圾則用光學望遠鏡進行觀察。在觀測到這些太空垃圾后,科學家們會詳細記錄它們的相關數據及軌跡,并建立數據庫。“無論是航天員太空行走還是航天器太空飛行,只要知道了這些太空垃圾的軌跡,就可能事先預測它們是否會被撞擊,以便改變軌道躲避它們。另外航天員在艙外活動的時間也比較短,遭遇大空間碎片的概率其實非常低。”
談如何躲避——都亨
可選擇從航天器背面出艙
雖然人類的技術已基本能準確掌握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但畢竟圍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更多的是小于10厘米。有說法稱,直徑0.5毫米的太空金屬微粒就足以戳穿密封的航天服;即使人類肉眼無法辨別的塵埃,如油漆細屑、金屬粉末類也可能使太空中的航天員喪命。“目前對于10厘米以下太空垃圾的監測還是個難題。”
另據了解,雖然小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數量非常大,但并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雜亂無章地圍繞在地球周圍,它們雖然時有撞擊但也不是整天撞來撞去,而是有自己的“聚集地”,比較集中在幾個相對固定的軌道范圍內。
都亨表示,對于相對較小的太空垃圾,我們只能靠“防”。他介紹說,這對航天服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設計人員在制作航天服時都要做大量的抗撞擊試驗,計算出遭到不同等級太空垃圾撞擊的概率,然后根據撞擊試驗的結果不斷改進航天服。
都亨還介紹,執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可以選擇出艙的位置來避開太空垃圾。他舉例說,就如同人站在背風的地方,不會被風吹到。而出艙的航天員可以選擇在航天器的背面出艙,這樣遭遇太空垃圾的概率會進一步降低。
談被撞擊幾率——朱毅麟
5000航天器就1個被撞壞
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朱毅麟教授告訴記者,曾有美國和俄羅斯的宇航員在出艙后出現一些不適癥狀,他們就立即返回座艙或縮短出艙時間,以保證生命安全。“太空碎片基本上不會對出艙活動產生影響。”朱毅麟說,人類進入太空這么多年以來,已經發射了包括衛星、飛船和國際空間站等在內的5000多個的航天器,其中只有一個航天器是因為碎片撞擊發生故障的。“像國際空間站那樣長期處于太空中的航天器,碰到太空碎片的幾率會大一些。即便如此,也只遇到一些太空碎片的微粒,對一些光滑的表面如熱控涂層等產生一些摩擦,影響到一些功能,但對空間站的威脅并不大。載人航天一般只有幾天或十幾天的時間,被太空垃圾撞擊的幾率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