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看臺
都江堰
首個竣工醫院節能更生態
2008年11月12日,都江堰中國水電十局醫院災后重建項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這是我省地震援建項目中第一個竣工并恢復營運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當地百姓感嘆:“沒想到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建起醫院!”
紅瓦黃墻,窗明幾凈,截至目前,新生的醫院已運行了3個月。記者注意到,醫院所有的病房均朝南而設,全部采用了自然通風采光。據醫院院長黃東成介紹,建筑的所有部位全部采用柔性鏈接,能滿足8級以上的抗震要求,房屋本身還可多次拆裝使用。醫院設計壽命為50年,按二級甲等醫院標準配置,設置了內科、普通外科等35個科目,能容納240個床位。
新醫院最引以為豪的當屬它的生態功能。新醫院的墻體及屋蓋由7層結構組成,外墻為金邦板,中間為保溫隔熱層,內墻為輕鋼龍骨石膏板體系,地面則為彈性塑膠地板,具有“呼吸功能”,可調節濕度防潮通氣,具有自重輕、跨度大、抗風及環保性能好、空間靈活、保溫隔熱等多項出色的性能。
在國資委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設立的“5·12災后重建中央企業援助基金”支持下,12個建筑單體同時施工,120天完工,主體工程完成時間比傳統建筑縮短了三分之二。“我們下一步將增強新醫院的軟件和硬件,讓它重新擔負起都江堰市三分之一的診療任務。”黃東成說。
廣元
合五為一提升“合力”
“中心的施工圖紙剛出來,本月將進行施工招標。”這幾天廣元衛生部門的許多人都很忙碌,由該市5家公共衛生機構共同組建的公共衛生中心,正在審閱招標初稿,為施工招標做準備。
新的施工圖紙上,占地40余畝,預計總投資1.4億元,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的5家公共衛生機構臨江而建,與江邊建筑形式相互呼應,以12層高的主樓為原點延伸開去。兩年后,具有公共衛生職能的市疾控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市緊急救援中心、市衛生執法監督支隊、市紅十字會將在這里新生。作為該市民生工程和首批災后恢復重建項目,中心建設總面積達27100平方米。
“我們將本著整合資源、合理分區、科學規劃、統籌實施的規劃建設原則,搶抓機遇,爭分奪秒,爭取項目早日竣工。”廣元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將有力解決廣元公共衛生領域中的諸多問題,改善全市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落后的局面,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據悉,因該項目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實效性和前瞻性,也將適應未來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
展望
綿竹市興隆鎮川木村村民王軍——
聽說我們的新醫院跟城里的差不多
人嘛,哪個沒有病啊痛啊?醫療衛生跟老百姓密切相關,希望以后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尤其是經歷過這次地震后,更覺得醫院是多么重要。去年地震后不久,我妻子到了預產期,要生娃娃了。因為難產要馬上送醫院,但綿竹的醫院都震垮了,幸虧有個解放軍255野戰方艙醫院,救了他們母子的命。
聽說今后我們興隆鎮醫療機構重建后,新醫院比以前更好,建筑比以前更安全,設備比以前更先進,跟城里的差不多,心頭很盼著這一天早些到來。看來,不用等到兒子長大那一天,我的老父親有生之年就能享受到好的醫療服務。我和妻子都覺得這個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劍閣縣衛生局局長郭建軍——
醫療衛生機構重建是發展的最好契機
災后恢復重建是一項十分緊迫而艱巨的任務。全縣醫療衛生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共187個,總投入約1.6億元。其中黑龍江省援建項目139個(含100個村衛生站建設),投入約1.2億元;其余分別為中央補助資金項目41個,中國紅十字會援建項目5個,臺灣和全國工商聯捐建項目各1個。項目數量之多,投入之巨,前所未見。說實話,作為基層衛生部門的負責人,擔子不輕。
毫無疑問,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也是推進全縣衛生事業發展的最好契機。目前,災后新建的高池鄉衛生院已竣工完成,開封、武連、元山3所中心衛生院將于今年5月竣工,其余項目建設將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們將迎難而上,提速加快推進醫療衛生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陳宇劉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