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
昔日棒棒救援
今日備無人機
“5·12”后,四川投入1.5億打造專業救援隊,意識、裝備、制度均有提升
裝備著生命探測儀的四川民兵抵達玉樹后,截至4月21日10時,從廢墟中搶挖出8名生還者,49具遺體,現金3277萬元,唐卡、金佛、蟲草等價值1.37億元的物品。
“5·12時,我們眼看活生生的人壓在下面,但手中只有幾根棒棒,無法撬開水泥板。現在我們有了生命探測儀,電鋸、破碎機等,發揮很大效用。”四川省軍區作訓處副處長邱黎源說。
據邱介紹,汶川地震,深感缺乏專業救援力量的四川省,先后投入1.5億,組成了一支專業救援體系:包括有綜合應急救援隊,醫療救援隊,防疫防化救援隊和民兵應急突擊隊。
其中,依托資陽預備役工兵團組成的綜合應急救援隊,是該體系中的“拳頭產品”。
“當時有兩個目的”,該團政委鄧洪說,一是四川省內地質災害多,需要一個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災害;二是汶川地震,四川受到全國甚至全球的支援,四川希望組建一支拿得出手的專業救援隊伍,在需要的時候出省、出國救援。
該應急隊于2009年6月正式組建而成,共485人,其中70人為現役部隊人員,剩下都是分布在全市各戰線的工人、農民和公務員等。他們曾先后去國家地震局緊急救援司和國救援隊考察培訓。
目前四川省為該隊已投入5000多萬元,裝備了無人偵察機、沖鋒舟等多種專業救援設備。
專業性還體現在制度建設上。該隊干部股長李建友介紹,5·12地震中,他們接到出發命令時,沒有預案,“干什么也不知道,去了只會拿鎬修修路。”
而這一次4·14的考驗突然出現時,日常多次演練的預案隨即啟動,分布在資陽市各角落的隊員———相距最遠為100多公里,在2小時內集結、出發。
“我們的應急預案規定,預備役人員平時都要設有聯絡員,離開住地1周必須報告,保證隨時可以集結。”鄧洪說。
后勤保障提升也是四川應急救援隊發揮能力的重要保障。
邱黎源介紹,汶川地震時,四川的民兵預備役應急救援隊伍只有壓縮餅干,一床軍用被,裝備簡陋。
地震后,四川全省民兵野戰炊事車配到各縣,每縣可保證300人野戰做飯。應急分隊的背囊也專業化,里面備有2套換洗衣服,內褲、襪子、照明燈一應俱全,“平時儲備在各縣武裝部器材庫,接到命令,可以立即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