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情的主要特征:一是強降雨區域和降雨期集中,過程累計雨量大。入汛以來的強降雨主要發生在江南、華南等地,主要降雨區平均降雨量達825.4毫米,為歷史同期第一位;二是雨帶北進緩慢,階段性強;三是氣象災害及次生災害影響嚴重;四是臺風生成偏晚偏少。2010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第一個熱帶氣旋起編時間為3月24日,比常年(3月8日)偏晚16天。今年以來(截至7月20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3個熱帶氣旋生成,生成個數比常年同期偏少3.7個;有2個臺風登陸我國,接近常年同期,初臺登陸時間較常年(6月29日)偏晚17天。
宋連春認為,隨著雨帶北移,今年北方汛期正常來臨,目前已有4次降雨過程。總體上看,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水偏少,西北偏多,暴雨突發性強,強度比較大,容易造成一些河流出現險情,如陜南渭水地區,22日、24日兩次強降水,累計雨量非常大,華陰、潼關、洛川等地突破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災害損失嚴重;遼河地區從19~22日出現區域性大暴雨過程,鐵嶺、開原、西峰等地日降水量都突破1951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最大值;淮河上游15日以來降水集中,累計雨量很大,21日王家壩水位已超過警戒水位,出現險情。
宋連春強調,“北方目前是防汛關鍵地區,北方降水總量與常年同期相當,但降水分布不均勻,強度大又比較集中,容易產生災情,防汛抗洪形勢十分嚴峻。要高度重視,及早作出安排。”
7月28日,因受暴雨影響,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吉縣城全城被淹,到上午11時左右縣城水深已達3米。此外,吉林省樺甸市、磐石市等地區交通、通訊中斷。吉林市松花江水位也急劇上漲,位于市區附近松花江上的溫德橋已告急。
七至九月是臺風活躍期。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表明,厄爾尼諾事件在今年5月結束后,熱帶中東太平洋迅速向冷水發展,7月進入拉尼娜狀態。受拉尼娜影響,未來一段時間,臺風生成個數可能增多,秋汛形勢也不容樂觀。
王永光介紹說,一般情況下,進入拉尼娜狀態后,臺風的生成個數可能會增多,登陸我國的臺風個數可能也會有所增多。但是,拉尼娜對于臺風的強度和登陸路徑是否會有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監測。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北方9月至10月秋雨出現偏多的形勢。在拉尼娜背景下,更易造成我國西北、華北等地秋季的降水增多。由于入汛以來,西北等地已經出現強降水,秋季降水偏多可能使上述地區的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