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為新的高溫頻發地
有關氣象專家介紹,在全世界范圍,有些地區或國家比較容易受到熱浪的襲擊,像印度、巴基斯坦等熱帶、副熱帶地區就是典型的高溫熱浪災害頻發地區,每年都有數千人因熱浪襲擊致死。但近年來,我國以及歐洲、美國、日本等原本較涼爽的中高緯度地區,天氣也日趨炎熱,極端高溫事件增多,逐漸成為新的高溫頻發地區。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出,過去50年中,強降水、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不斷增多增強的趨勢,預計今后這種極端事件的出現將更加頻繁。
該組織的最新預估結果顯示,到2050年我國年平均氣溫可能比上世紀后20年升高1.2℃~2.0℃,到本世紀末可能升高2.2℃~4.2℃;北方增暖大于南方,冬春季增暖大于夏秋季。全國降水量雖有所增加,但北方降水總量增加幅度大于南方,南方大雨日數增加。極端高溫事件可能更為頻繁,部分地區夏季炎熱日數可能增多,暖冬與熱夏的頻次可能增加,強降水事件增多,臺風和強對流天氣可能更強,冬季寒潮將可能繼續減少。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告訴本刊記者,持續高溫超過了人體的耐熱極限,就會導致疾病發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動物也是如此。另外,高溫熱浪往往使人心情煩躁,甚至會出現神志不清等現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亂、事故傷亡以及火災等事件的增加。高溫還會使用水量、用電量急劇上升,從而給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同時,高溫增加了土壤中水分的蒸發,對一些地區的土壤墑情不利,對作物生長不利,甚至導致農作物減產;高溫過程還會加劇干旱的發生發展,森林發生火災的風險增大。總之,這種災害性天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務必高度重視。
有關專家指出,在全球變暖過程中,季節性波動減弱,中高緯區域天氣波動(尤其是在冷季)也普遍減弱,對應冬季寒潮減弱,極端低溫事件減少,冬春季大風、沙塵暴也有減少趨勢;而中低緯區域夏季天氣波動有變短變強的傾向,夏季局部對流性天氣增強,強降水、高溫等天氣增多。氣候變暖正在通過影響一些極端天氣或氣候極值的強度和頻率,改變自然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從而對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據統計,全球氣候變化及相關極端氣候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