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起,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相關機構聯(lián)合推出“慈善立法半月談”系列沙龍,計劃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展開關于慈善立法的開放的學術討論。6月,立法研究組主辦的研討會在人民大學召開,討論的主題圍繞稅制、組織和服務立法。而這已經是立法研究組組織的第四個關于立法的專題研討會。
7月9日上午還不到9點,參加過前幾次會議的慈善界名人們又原班人馬出現在京師大廈,參加一場名為“立法熱議之第一次對話”的立法研討。
“其實都是老生常談。”一位參會的專家表示。頻繁旁聽的媒體也有人失去了熱情,“最近,論壇、研討太多了,內容差不多,有些‘口水’。”
然而,在會議的主辦者眼中,密集甚至重復的研討、建議并非沒有意義,他們希望關于立法的聲音傳遞給決策者,傳達給社會。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說,“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是在比較小的圈子里討論,我們要做公益界和傳媒界的對話,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一次,把慈善立法的諸多話題推到社會上去,讓大家知道慈善立法事關我們每一個公民,關乎我們的行為、我們的權利。”
這樣的觀點,得到了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的支持。“慈善立法不應該變成簡單的幾個人在那兒寫寫,很神秘地在那露出來一點,我最反對‘披露’這個詞,我覺得應該是我們走在前面,讓政府看到矛盾都是怎么爆發(fā)的,各界有什么樣的見解,最后形成完美的立法。”
今年6月,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內務室主任于建偉透露,全國人大內司委牽頭起草的慈善法草案,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廣泛調研。自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以來,已有8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加快慈善立法的相關議案。
對于很多慈善界的“圈里人”來說,2014年的“研討會”特別多,主題大多離不開一個話題——立法。
2013年11月,慈善立法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第一類項目,并確定由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牽頭起草。這部因為部門利益的沖突博弈,浮浮沉沉10年,一度幾近停滯的慈善“基本法”再度啟動立法程序。
隨著時間表推進,整個慈善界都在為這“臨門一腳”奔走,掀起了一輪輪關于“秩序”與“權利”的大討論。一位慈善界人士對記者表示,希望這種呼號能喚醒更多的關注,“這應該是一場全民參與的立法”。
漫長的慈善立法
著名的“不成功”案例
“中國慈善立法差不多快10年了,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不成功’案例。當年我是最早在民政部開始推動這件事的人,我們覺得很不好意思。”曾就職于民政部的王振耀稱。
事實上,漫長等待后才重燃希望,是慈善立法受到高度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