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月8日,在遼寧省首場春季大型人才招聘會上,求職者在一處招聘廣告牌前查看信息。新華社發 張文魁 攝
今年春節,對于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求職的壓力可能會超過春節的歡樂。
“親朋好友都發動起來了,父母還讓我帶了很多簡歷去拜年。”中國傳媒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小葛學的是新聞專業,她的工作目前還沒有著落。
“一旦聽到某個親戚在某個相關部門工作,父母就努力拜托。”小葛50多歲的父母把過年當成了她求職的重要“人際砝碼”,四處求人。聽說一位遠房表哥在北京一家媒體任職,并且今年回來過年,父母不顧自己是長輩的身份,以及多年未聯系,大包小包并帶上小葛前去拜年。看到這一幕的她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父母都希望我留大城市,大單位,”小葛卻認為,一門心思往這方面鉆機會過于渺茫,自己適合與否也未知,“都沒想好”。
春節過后,進入求職關鍵期,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人數迅猛增加,求職競爭會更加激烈,另一方面,卻是很多大學生如小葛一樣,對于是要去爭搶大城市、大單位,還是回家鄉、去中小企業工作,陷入“還沒想好”的求職迷惘之中。
是做“沙丁魚”還是“死咸魚”
“北上廣”大城市,工作機會多,但生活壓力大,人擠人像“沙丁魚”;回家鄉,生活壓力小,卻可能迷失于小城市的平庸與固化,像被大城市拋棄的“死咸魚”。
走或留,這是擺在眾多畢業生面前的一道必選題。
“還是大城市機會多些。”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小王和他的同學清一色更青睞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小王盡管是哲學專業,求職并不容易,但是從9月份起,“我所有的簡歷都投在了北京。”
小王說,在她湖北老家人看來,像她這樣在北京讀過書的人,回家工作就意味著失敗。而且,小王的專業在湖北更難找到適合的工作。“北京更兼容并包一些。”
“我更愿意留在北京,雖然苦,但仍能看到希望。”小王說。
“回去不像說說那么容易,想回的回不去,”“留下比想象的也要艱難,想留留不下,”在采訪中,很多大學生說,其實在未來的求職生活中,自己的主動權并不是那么多,很多人不得不無奈地接受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