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前瞻
慈善信息公開有望立法規范
民政部明年有望出臺《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
本月中旬,民政部公布醞釀兩年的《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開指引》,引發社會關注,其中規定:公益慈善組織接收日常捐贈后的公開時限為15個工作日;重大事件募捐信息,應在72小時內公開。
不過,該《指引》因無強制性條款和罰則,也引發公眾對規范執行效果的疑慮。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昨日表示,《指引》是一個慈善行業的指導性文件,民政部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征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研究制訂《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管理辦法》,作為部頒規章,從立法角度,對慈善信息公開,進行剛性規范,有強制效力要求行業內所有公益慈善組織執行。
他透露,由于行業法規需要經過一系列立法程序,所需時間較長。民政部爭取在明年出臺該《辦法》。
徐建中還透露,明年,民政部會推動慈善行業信息公開標準的建立,告訴公益慈善組織,哪些信息須及時公開,哪些信息公眾最關注,為公益慈善組織開展信息公開,提供自我評估的依據和工具,實現慈善信息公開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 分析
透明度上升滿意度下降
對2010年亦有考察的99家公益慈善組織跟蹤監測顯示,今年,這些組織的透明度明顯提高4個百分點。但同時,公眾對公益慈善組織“透明”情況的滿意度,卻下降了1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84%的受調查公眾,對慈善透明度,表示不滿意。不滿意的主要表現,是認為公益慈善組織的財務信息(如年度財務報告)和業務信息(如目前募捐合作伙伴、募捐工作成本及開支),披露不夠及時、完整。
中民慈善中心分析認為,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一方面與今年持續的慈善問責風暴,和網民對整個社會誠信的質疑情緒漫延有關;另一方面,也說明包括捐贈人、受益人在內的社會公眾權利意識、問責意識提高較快,微博等新媒體技術更推動了要求信息最大化和不斷追問的社會氣氛,而公益慈善組織的透明建設速度,趕不上公眾對慈善信息公開的需求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