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漫畫:陶小莫
年關臨近,某大型國企市場推廣部負責人沈然,遇到了一件頭疼事兒。當地電視臺沒有按合約播出他們企業(yè)的新產品宣傳廣告,沈然必須代表公司要求電視臺歸還款項。讓他沒想到的是,電視臺從前端部門到高層領導,都跟他玩起了“踢皮球”。
“員工說這事兒自己做不了主,讓找領導。領導又說不清楚情況,讓我找具體負責的員工。個個推三阻四,誰也不出面負責,也不給個準話。最后,他們干脆都不接我電話了。”沈然與同事只得一次次地往返于電視臺與廣告代理公司之間,半個月下來,腿都跑細了也沒個結果。
“踢皮球”現象并不是新鮮事,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屢見不鮮。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期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網易新聞中心,對1933人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日常生活中,98.2%的人遭遇過“踢皮球”。其中,57.2%的人表示“有時”會有這種遭遇,30.3%的人“經常”遭遇這種情況。僅1.8%的人從來沒有這種經歷。
遭遇“踢皮球”時74.1%的人只能“忍忍就算了”
“踢皮球”最容易發(fā)生在什么情況下?調查中,“在政府部門辦事時”成為首選,獲選率高達81.8%。另外,65.2%的人認為“在壟斷行業(yè)辦事時”也容易有此遭遇,65.0%的人認為是“權益受到損害,維權投訴時”,40.7%的人認為是“在學校等事業(yè)單位辦事時”,還有37.4%的人認為是“在大型商場等消費場所遇到糾紛時”。
遭遇“踢皮球”時,通常當事人只能忍著。調查發(fā)現,74.1%的人認為“辦事要緊,忍忍就算了”,32.5%的人會“和工作人員據理力爭”,31.7%的人會“受不起這種折騰,索性不辦事了”,27.5%的人選擇“投訴”。能夠下定決心為此“上訪”或“起訴”的人,分別只有5.9%和3.9%。
“對方是我們重要的長期合作伙伴,我們也不便通過強硬手段逼迫對方。”為了使公司損失減少到最小,沈然只得一次次忍氣吞聲。最后,雙方高層領導協(xié)商后,才把這筆款項納入下一年的預算中。
“這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了。要是公司利益有損,可能最后就是我擔責了。”沈然說。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孫柏瑛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生活中涉及個人利益的瑣事,人們在遇到“踢皮球”或扯皮時,選擇忍一忍是情理之中,只要問題能解決,一般就算了,也免去了很多節(jié)外生枝的麻煩。
“但要是涉及的利益關系比較復雜,那就不是忍氣吞聲這么簡單了。很多人會想到投訴或起訴,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該如何投訴,社會上的投訴渠道透明度并不高。”孫柏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