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向海地地震遇難中國維和警察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這是一位曾經參加過海外維和任務的警察準備進入禮堂送別戰友。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新華網太子港1月19日電 記者手記:悼念故去的戰友
新華社記者黨琦 王沛
在海地地震中故去的戰友已回家。回憶起與他們相識的日子,記者的眼眶再次濕潤。
那是2007年12月,記者在海地太子港采訪,正好碰上第五支中國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與第六支防暴隊換防。
第六支維和警察防暴隊由云南邊防部隊組建,不少隊員都是少數民族。防暴隊的聯絡官和志虹便是納西族人,家住麗江老城。
當時在聯絡官值勤室,記者問和志虹:“孩子才2歲多,放心得下?”那一年,和志虹32歲,有一個2歲多的孩子。
“沒辦法,以前在云南昆明國際機場干邊檢工作時,也是早出晚歸。孩子讓老人帶,我也放心。我覺得有一段維和的經歷挺好的,”和志虹的回答真實而質樸。
那時候,和志虹指著營地:“這里比我想象中還要好。我們在國內培訓期間看過不少關于營地的視頻,對營地各個區域都不陌生。之前每一支防暴隊都在努力建設營地,所以新隊伍總是能感受到更好的環境。”
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如今,坐在采訪過她的房間里,已再看不到她忙碌的身影。
兩年前,我問和志虹的好朋友彭曉亮:“當維和女警很苦吧?”彭曉亮曾是第六支駐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的值勤官。
“不苦,”彭曉亮說得簡單。
“為什么?”記者再問。
“心里快樂啊,”彭曉亮說。
現在,當記者在鍵盤上敲下這行字的時候,彭曉亮正好從記者身邊走過,仍然紅著眼圈。
17日清晨,跟隨載有8名遇難中國維和人員靈柩的兩輛聯合國卡車赴太子港機場時,彭曉亮就坐在記者斜后座。雖然她已竭力控制,但一行又一行熱淚仍從她眼里噴涌而出,怎么擦也擦不完。記者握著她的手,試圖安慰她,但與她的巨大悲傷比起來,安慰顯得那樣綿軟無力。
災難突如其來,記者能夠感受到防暴隊的巨大悲痛。
16日晚上,8名遇難人員的遺體被挖出,營地氣氛凝重。
營地里,維和女警王潤澤提到另一位遇難戰友李欽時對記者說:“你知道吧?他是我們的老大。我們沒有老大了。”只這一句最簡單的話,流露出戰友們沉重的心情。
17日上午,運送靈柩的專機即將起飛,海地維和警察防暴隊員們和救援隊員們默默轉身,打算返回營地。彭曉亮她們舍不得戰友這樣離去。她們喊聲口令,整齊列隊向飛機走近幾步,直起腰板,向已故的戰友們敬了最后一個軍禮。
軍人不流淚。但那一天,眼淚決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