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陳松:應該說我國重視慈善的大環境在逐步完善,但我國的慈善環境離成熟還有一段距離。一個社會的完善,不僅僅依靠企業家,應該依靠全社會。據我了解,美國的慈善捐贈10%來自企業,5%來自大型基金會,85%來自全國民眾。我們國家也一樣,只有“人人慈善、快樂慈善”,才能充滿和諧,僅指望個別榜樣式的企業家的慈善,沒有之后的全社會大范圍的跟進,企業家捐贈也很難持久,同時也杯水車薪。
吳峰華:在理念上,我非常贊同蓋茨和巴菲特的觀點,中國富人應該將自己的部分或全部財產留給社會,而傳統的遺產繼承方式只會誕生所謂的“富二代”。我們這一代都是改革開放后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在理念上還是跟得上社會發展腳步的,是不缺乏責任感的。
但是,理念和現實是有距離的。目前承諾捐贈自己身后財產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企業正處發展期,還沒有脫離險境,相對慈善,我們應該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用來關注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而且,在身前的這段時間,企業也沒有完全擺脫風險,誰能料到死后還有多少財產!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