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李本公:要培育更多的中國慈善家,首先需要全社會樹立起客觀積極的社會輿論,去尊重那些合法致富的人,褒獎他們的慈善行為。對于企業家,捐多捐少都是一份愛心,都應同樣受到尊重。不要苛求富豪參與慈善的行為,不要刻意地以甲的捐贈額度去要求乙,不要把甲和乙的捐贈數列到一起去比拼。總之,對捐贈者要寬容、理解和鼓勵,只有這樣,才會使“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優良傳統不斷發揚下去,才會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捐贈行善環境。
我們的慈善家們也應欣然、勇敢地接受社會的贊譽。比如被稱為“中國首善”的陳光標,大張旗鼓地行善,高調受獎,心安理得,這也是他慈善追求的一種特有方式,慈善環境應當崇尚多層次、多形式、多理念,只有這樣全社會才會形成一個行善光榮的氛圍。
彭建梅:對于蓋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參不參加都不代表什么。蓋茨和巴菲特是全球企業家的偶像,中國企業家有機會和他們交流慈善,這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參加,也表明中國企業家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中國企業家是一個受尊重的群體。他們創業的艱難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所以媒體和政府都應該給他們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而不是去隨意指責他們。這個時代是個多元價值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至于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捐,這是個人行為。
“讓中國富豪捐出一半家產的大環境還不成熟”
蓋茨和巴菲特的“美國式捐贈”在歐洲曾受過質疑。英國媒體稱,這種捐贈導致國家流失了大量的稅收,使多數人喪失了提升生活水平的機會。
而在文化傳統和社會制度迥異的中國,其適用性更難定論。“在美國,富人要繳納巨額的遺產稅,他們的制度是鼓勵捐贈的,同時,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也會讓民眾有一定的安全感,樂于捐款;另外,美國的法律也相對健全,捐助的款物及其去向相對能夠得到法律的保障,而我國的《慈善法》還在制訂之中。”慈善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梅表示,即便中國富豪不愿意捐款,也并非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
此外,拖泥帶水的“原罪”也是部分富豪不愿意捐款或公開捐款的重要因素。一位國內企業家向記者表示,捐贈所帶來的財務透明可能讓一些“原罪”暴露在陽光下,可能會成為富人自身的風險,“誰也不會去冒這個險”。
王振耀:我覺得目前在中國讓富豪捐出一半家產的大環境還不成熟。從世界范圍看,慈善募捐,富人是帶頭人,但中國的富人捐款很不普及,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其實是貧民是主體。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財不外露”的習慣一直影響著中國很多富豪;另一方面,中國的慈善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個時候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現實,只有機制走在了前面,企業才會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