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情感劇《蝸居》為什么能在2009年度最佳華語電視劇評選中位居榜首?無疑,在這部中國版的《欲望都市》里,妹妹海藻為幫助“比媽媽還親的姐姐”償還房子首付款欠下的高利貸,離開與自己相愛多年的男友小貝,做了有權有勢的市長秘書宋思明的“小三”的故事,成為最糾結觀眾感情的情感主線,觸動了我們心靈最柔軟的部分。我們忍不住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活著?就此話題,記者分別采訪了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
王素貞:(63歲,綿陽某國企退休職工)
口述實錄:房子硬是有那么重要嗎?
王素貞說自己和老伴每天晚上守著電視機看完這部電視劇的。他們認為劇情很感人,故事寫得很真實,反映了現在年輕人生活的現狀。老人講述,上世紀70年代初他們在單位分的單身宿舍結婚、生子,一家四口擠在一間二十多平米的房子里也過得其樂融融;等到女兒、兒子都快小學畢業了,才趕上單位建福利房。現在,兩個孩子成家立業都有了自己的漂亮房子,老兩口還住在那套福利房里。
“真是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把房子看得比感情還重。房子硬是有那么重要嗎?”對于劇中姐姐海萍對房子的癡狂,妹妹海藻放棄愛情充當“第三者”,王素貞老人言談中透露出——“不能理解!”
羅志軍:(38歲,綿陽某高校老師)
口述實錄:這房子到底是我們幸福的港灣還是我們痛苦的漩渦,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羅老師和妻子是高中同學,他大學畢業分配到綿陽后,妻子也通過招工進了綿陽一家工廠。他們像劇中海萍夫妻一樣,上世紀90年代租過民房,后來攢錢買了單位的房改房。現在住的三居室房子是2001年通過銀行按揭購買的,每月還貸800多元。妻子下崗多年,女兒今年剛考初中,一家人主要收入是羅老師的工資。柴米油鹽醬醋茶,加上人情往來,開銷不小,全靠妻子精打細算,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平穩、安寧。
羅老師表示,劇中海萍和宋思明兩對夫妻和他們這代人經歷相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面臨誘惑,只是,誘惑來了,看你能否抵擋得住?”他認為,一個人如果被虛榮蒙蔽了眼睛,就會做出很多不該做的事,海藻并不虛榮,但卻因為姐姐的虛榮做了“小三”。“都因為生活所迫,全因一套房子才惹出了這么多事,這房子到底是我們幸福的港灣還是我們痛苦的漩渦,往往就在一念之差。”
楊柳:(28歲,綿陽某房地產公司售樓小姐)
口述實錄:沒有房子不結婚,但也不會為了生活成為“小三”
出生于80后的楊柳月收入近三千,每月除去基本生活費、房租、電話費、交通費、美容化妝品費、人情交往等,所剩無幾。雖然大學畢業在綿陽上班五、六年了,但她還是個標準的“月光族”。之前,也有一個交往了三年的男朋友,但因為對方買不起房,買不起車。為此,兩人那點愛情火花被眼前殘酷現實磨滅,不久前,分道揚鑣,各奔前程。
“時下流行一句話叫‘寧在寶馬車里哭泣,也不在自行車后座上歡笑。’眼看身邊的朋友、同事一個比一個嫁得好,我又長得不難看,總不能結了婚還和老公住在租來的房子里吧。”楊柳承認是現實打敗了愛情,她說可以體會“海藻”的心態,自己雖然不會為了生活成為“小三”,但再找男朋友,一定是要有一定經濟實力的。
采訪手記:按照官方解釋,幸福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如果房子能夠帶來滿足感,那么它就與幸福有關,反之,如果房子只讓人勞碌憂心,顧不上去尋找生活的樂趣,那么幸福從何而來?所以,幸福與任何事物都沒有必然的關系,不要因為房子而扭曲了幸福的定義,忽略了幸福的本質——愉快心情。
通過采訪老中青三代人,雖然他們各有各的看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房子只能讓我們的身體不再流浪,而愛情卻可以讓我們的心如花綻放,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結論:愛,總比房子大一點。 (綿陽日報記者 李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