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結”
這個城市開始以交通聞名,并快速發展重工業,其中機車和有色金屬工業成為主打。按照株洲的城市格局,中心地塊已經是機車廠為主,城市只能往東和南發展。
從2003年開始,劉立國就聽到很多關于拆橋的說法。“人大、政協都提案,說這橋不適應發展。”劉立國無奈地說,“我們論證了(可以用),結果還是要拆。”
株洲市規劃局副局長王振湘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高架原本是城市的特殊管道,隨著城市的發展,它逐漸起到了制約作用。”王振湘稱:“規劃將320國道南遷。”城市規劃的東擴和南擴,使這座與320國道配套的高架橋成為累贅。
在這座高架橋建成不到10年,有關方面已經開始規劃將其南遷出市區。“這只是個規劃,規劃到實施可能得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王振湘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2007年,醴潭高速通車,這同樣是上海至云南瑞麗的主干線。“它更加強化了高架橋的制約作用,并不是說過境車輛不走高架橋了,但是不像以前這么多。”劉立國稱,“人大、政協又紛紛提案要求拆橋。”這條高速的通車,正是順應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在城市擴大之后,由環路取代之前的城區過境國道或省道。
在自下而上的民間力量中,荷塘區政協委員彭哲宇就是最早的提案人。他居住在這座高架橋的北端盡頭,10多年間,曾親眼目睹多起交通事故,“因為高架橋屬于320國道,過境的外地車輛車速往往很快,在高架橋兩端與市內道路接軌的地方,很容易發生事故。”彭哲宇說。
株洲市公安系統一內部人士認同彭哲宇的這一觀點:“每年在這里出現很多車禍。規劃的歷史因素,也形成了過境車輛對市區道路資源長期擠占的情況。伴隨著市內車輛的逐年增多,高架橋下的紅旗路負荷量日益增大,導致交通擁堵,讓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株洲市交警部門在面對媒體時也提出了六點拆除建議。
早在2007年之前,彭哲宇就開始醞釀拆除高架橋的建議,后來以“文軒劍海”的網名,活躍于湖南當地網絡論壇,以各種方式倡導高架橋的拆除。
他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醴潭高速的開通,讓紅旗路高架橋徹底變成了市內道路,但這座建于1994年的省內第一座公路高架橋,卻不是那種典型意義的立交系統,其古老的設計理念并不具備被改造成城市立交橋的基礎。因此,到了這個時候,它唯一的命運就是被拆掉。”
在網上,許多株洲市民覺得彭哲宇的建議是“拍腦袋”的想法。在“株洲在線”上,紅旗高架橋拆除的討論在一段時間內甚至形成了風氣。網友“水之精靈”就舉出了拆不得的理由,其中之一就是浪費財力——紅旗立交橋才建成沒多少年。
而在網下的現實生活中,彭哲宇的建議得到了民建株洲市委專職副主委徐良劍的贊同,2008年的株洲市“兩會”上,徐良劍將建議帶到了荷塘區人大,20多位人大代表表示贊同,并有人大代表進行了調研。
“死”
2009年1月的株洲市“兩會”上,荷塘區的市人大代表聯名呼吁,拆除紅旗路高架橋。經大會主席團研究,拆除紅旗路高架橋的建議被列為會議兩件議案之一。
會后,株洲市政府向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提交《關于蓮易高速公路株洲城區路段進行城市道路改造的函》。其實也是株洲市舊城改造規劃中的一部分,在市委書記陳君文力主的舊城改造計劃中,老區荷塘區和蘆淞區首當其沖。
《中國新聞周刊》得到的一份關于“株洲市5·17事故情況匯報”上稱,2009年3月18日,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批準紅旗路高架橋拆除,同時,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株洲市發改委的批準。
原本屬于省管的320國道配套高架橋開始進行資產移交。“資產已經移交到市里,變成市管,由市建委組織拆除。”株洲市城市道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堯說。
“4月開始組織公開招標。”株洲市招投標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曉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批號為株發改【2009】138號的工程被命名為“紅旗路改造工程(爆破拆除部分)”,財政撥款800萬元,標段估算價600萬元。
三家公司競標,最后南嶺工程以296萬元中標。蘇曉青稱:“還有比南嶺出價更低的,這次并不是價低者得,我們是根據綜合實力考量排名。”
2009年5月9日,南嶺工程接到株洲市建設局的中標通知書,簽署了施工承包合同。紅旗路高架橋的“死”不可避免。
此后的幾天,南嶺工程根據建委提供的橋梁施工圖及拆除現場周邊環境,決定對高架橋約1500米實施爆破拆除,約1300米實施機械拆除。
5月5日,紅旗路高架橋實施封閉,準備拆除。5月17日,這座高架橋在這個城市完成使命之時帶走了至少9條生命。
而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市政規劃不斷被修改、被推翻的例證比比皆是。
比如沈陽市主干道青年大街的故事。1992年,青年大街建設了三座平臺橋,被市民戲稱為“新加坡”“土耳奇”和“慢谷”,三座橋的共同特點是在十字路口用土填埋起橋身,橋上走機動車,也有紅綠燈,橋下走行人,全無立交橋應有之效率。7年以后,沈陽市以實施道路暢通工程的名義,拆除了3座平臺橋,又大興土木改造青年大街。又過了6年,沈陽市推動浩大的“金廊工程”,青年大街又成為改造重點,無論綠化、道路還是路邊建筑,都納入新規劃。
又比如,2007年,杭州要炸掉“西湖第一高樓”的消息引起輿論嘩然——取代72米高建筑的,將是85米高的杭州嘉里中心。翌年,杭州市有關領導表示,嘉里中心的新規劃將適當降低高度,以保護西湖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