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處于科學勘探階段
作為21世紀極具商業開發前景的新型戰略資源,“可燃冰”成為許多國家和部分國際組織關注的熱點,但是目前全世界對“可燃冰”的研究大都處于科學勘探層面,尚未進入實質性商業開發階段。目前的主流預測是:在2020年前后能實現陸上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性開發,2030年—2050年有望實現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商業性開發。
“2002年春,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印度5國合作,對加拿大麥肯齊凍土區Mallik—5L—38井的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試驗性開發,通過注入80攝氏度的鉆探泥漿,成功從1200米深的水合物層中分理出甲烷氣體,同時進行減壓法實驗也獲得了成功。由此,天然氣水合物進入到開發利用階段。”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祝有海介紹。
我國對天然氣水合物的調查研究起步較晚。祝有海回憶:“20世紀80年代初,僅有少數研究人員關注國際天然氣水合物的研究進展,并將有關情況介紹到國內;上世紀90年代末期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進入21世紀,國家加快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的進程,經過近十年努力,在海域和陸域先后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找不到理想開采方法不能大量開采
考慮到“可燃冰”開發不當可能引發的環境地質災害,世界各國均采取了謹慎的態度和明智的做法——在沒有找到理想的開采方法解決對自然界環境的影響之前,不能像常規一次性礦產資源那樣大量開采。
祝有海向記者分別列舉了傳統的和新型的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方法。“作為天然氣水合物傳統開采方法中最有前景的一種技術,減壓開采法通過降低壓力促使天然氣水合物分解。此法成本較低,適合大面積開采,尤其適用于存在下伏游離氣層的天然氣水合物藏的開采。但它對天然氣水合物藏的性質有特殊要求——只有位于溫壓平衡邊界附近時,減壓開采法才具有經濟可行性。”對于日本研究者提出的“二氧化碳置換開采法”,祝有海解釋說,其依據的仍是天然氣水合物穩定帶的壓力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天然氣水合物保持穩定需要的壓力比二氧化碳水合物更高,因此在特定壓力范圍內,天然氣水合物會分解,而二氧化碳水合物則易于形成并保持穩定。此時向天然氣水合物藏內注入二氧化碳氣體,就可能與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出的水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這種作用釋放出的熱量可使天然氣水合物的分解反應得以持續進行。”
此外,還有熱激發開采法、化學試劑注入開采法、固體開采法等方法。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仍需要在今后的實踐中進行檢驗和加以完善。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可燃冰開發利用的“起跑”階段落后了一大步。張洪濤表示,雖然追趕的難度很大,但在為國家找到未來接續能源的緊迫使命感下,中國的地質工作者有責任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如果說過去的10年,我們完成了一個‘有沒有’的問題,那么今后10年,我們要解決的是‘有多少’以及首采地段和方法的問題——這些能夠順利完成,我國的可燃冰開發利用就有條件進入商業市場了。”(張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