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變化通過以下方式給人類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1)中國經濟增長的領域十分廣泛,農業產出在各個階段的強勁增長,就業彈性較高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擴張,資本投入和勞動生產率的穩步提高,帶來了城鄉居民家庭收入和消費的快速增長,使全體中國人民都分享到了經濟增長的好處。
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初期具有相對公平的財富分配體制,這是廣泛分享增長好處的基礎 。很多研究表明,中國的分配模式培育了一大批經濟發展的利益相關者,使個人、家庭和不同地區爭相發展致富,總體上有利于經濟增長和人類發展。對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的有效激勵,人力資本、物質資產和金融資產在不同所有制經濟主體之間的公平分配,為培育有效使用資源的企業家奠定了廣泛的基礎,遠勝于將這些資源集中在少數經濟主體手中。根據經濟學理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資源配置的公平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以私人支出為主的食品、衣著、住房得以迅速改善。世界銀行估計,1981年大約有30%的中國人營養不良,但到了1997年這一比例下降到12% 。另外,1990年至2005年,體重不足兒童的比重從19.1%下降到6.9%,5歲以下兒童發育不良的比重從33.4%下降到10.5% 。體重不足兒童和大多數人不良兒童比例的下降主要發生在農村。從1990年到2002年,體重不足農村兒童比重從22.6%下降到9.3%。一份2004年的研究報告認為,1981-1995年期間中國人口死亡率下降和預期壽命的提高,50%的原因是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 。
(2) 雖然財政性公共服務支出占財政總支出以及占GDP的比重在這個時期沒有顯著增長,但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財政性公共服務支出總額的快速增長。1993~2006年,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從16.26%下降到13.39%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是略有上升,從2.14%增加到2.57%,但財政性教育支出總額卻從755億元上升到5412億元,扣除物價因素后,2006年的財政性教育支出達到了1993年的三倍以上。
(3)伴隨著財政性教育和衛生支出絕對額的快速增長,家庭教育和衛生支出也在急劇增長,帶來了教育和衛生支出總額更快的增長。如果不是強勁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家庭收入的增長,公共服務資源的快速擴張根本不可能。所以,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家庭收入增長,是這個階段人類發展取得重大進步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表1.3顯示中國1978-2006年人均實際衛生支出的增長以及政府、社會和個人支出比重的變化。人均實際衛生支出用指數表示,1978年為基年。
表1.3實際人均衛生支出及其來源(以1978年為基年,扣除了物價因素)
年份
|
人均總
支出
|
人均政
府支出
|
政府支
出比重
|
人均社
會支出
|
社會支
出比重
|
人均個
人支出
|
個人支
出比重
|
1978
|
100
|
100
|
32.2
|
100
|
47.4
|
100
|
20.4
|
1980
|
116
|
130
|
36,2
|
104
|
42.6
|
120
|
21.2
|
1985
|
176
|
212
|
38.6
|
123
|
33.0
|
246
|
28.5
|
1990
|
267
|
208
|
25.1
|
221
|
39.2
|
466
|
35.7
|
1995
|
396
|
221
|
18.0
|
298
|
35.6
|
899
|
46.4
|
2000
|
737
|
354
|
15.5
|
397
|
25.6
|
2126
|
59.0
|
2004
|
1133
|
602
|
17.1
|
700
|
29.3
|
2971
|
53.6
|
2005
|
1262
|
707
|
18.9
|
794
|
29.8
|
3221
|
52.2
|
2006
|
1397
|
789
|
18.1
|
966
|
32.6
|
3389
|
49.2
|
資料來源:《中國財政統計年鑒2007》
上表顯示,在一段時間內,衛生支出的責任在很大程度上被轉移到個人身上,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從1978年的20.4%上升到2000年的59%,此后逐漸下降到2006年的49.2%。僅從政府衛生支出比重看,衛生政策不利于人類發展。但是,如果不僅看比重,而且也看政府衛生支出的絕對額,人們就會放棄這個結論。中國實際人均衛生總費用從1978年到2006年增長了1300%,年均增長9.9%;政府支出增長了700%,是1978年的7.89倍,年均增長7.6%;實際個人衛生支出增長了3400%,是1978年的35倍,28年來每年平均增長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