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突出脫貧為要、強農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未來五年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落實責任,掛圖作戰,確保按期完成脫貧目標。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要求,認真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五個一”等系列部署,強化主體擔當,集中力量攻堅。壓實脫貧責任,嚴格執行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黨員干部“一崗雙責”,落實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整合脫貧資源,著力統籌金融、社會、政策、人才等資源,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創新脫貧模式,因地制宜構建特色產業基地帶動、市場主體帶動、股權造血增收帶動、跨村聯建支部帶動等脫貧模式,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健全脫貧機制,采取現場推進、專項督查、行業報告等措施,對工作落實不力的地區和部門實行最嚴厲的問責。強化脫貧保障,加大財政專項投入力度,實施差別化考核,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和群眾思想引導,提高貧困主體自我發展能力。
大力培育扶貧產業。精準脫貧關鍵靠產業。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致貧原因,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加快培育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增收產業體系,到2019年,初步形成“跨鄉聯縣”特色支柱產業體系,確保貧困地區產業助農增收人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以上。用好浙江省嘉興市對口幫扶屏山縣等機制,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協作、精準對接。積極推廣“借牛還牛”等資產收益扶貧經驗,打造脫貧攻堅宜賓模式。大力發展“互聯網+”、電商扶貧等扶貧新形式,著力打造好“百企幫百村”“種子基金” “愛心包裹”“愛心結對幫扶”“雨潤計劃”等社會扶貧品牌。
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農村交通、農田水利、電力、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物資集散、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解決貧困地區行路難、飲水難、用電難、通訊難等突出問題。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庫區移民、避災搬遷等10.28萬人。大力實施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五大行動”,新建成省級新農村示范縣4個、市級新農村示范縣7個、幸福美麗新村2400個,6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省級“四好村”,8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市級“四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