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扎實做好財政金融工作,增強發展保障能力
進一步優化財政收支結構,強化金融支持保障,全面提升財政金融服務水平。
規范財政運行管理。全面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和產業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競爭性分配機制,提升財政資金扶持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效果。完善綜合治稅措施,推動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優化收入結構,提高收入質量。理順市和經濟開發區、屯溪區財政體制,合理劃分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全口徑預算編制,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強化支出績效評價,建立政府投資項目預算評審制度,提高政府資金使用效益。深化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著力抓好市場化運營,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強化金融服務工作。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持續擴大信貸總量,力爭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突破650億元,為企業解決“過橋貸款”資金突破3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力爭“稅融通”貸款突破4億元、政銀擔合作業務突破33億元。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泰達新材料、科宏生物主板上市進程,建立完善企業上市儲備制度,推動利用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力爭全年新增“新三板”掛牌上市企業3家,直接融資45億元。充分發揮安元現代服務業等基金的投融資作用,積極推動設立市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深入實施金融扶貧工程,用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小額貸款政策。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穩妥推進農村資金互助,做好黃山區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集資行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構建黃山良好的金融安全生態。
(十)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集中精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努力建設更加穩定、和諧、有序的平安黃山。
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把識別、施策、幫扶、脫貧“四個關口”,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監測評估、防范返貧、責任落實“四個機制”全覆蓋。按照“五個更加”的要求,強力推進基礎設施扶貧,加快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完成年度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生產經營模式,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發展1項特色產業、每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能從事1項特色種養業;強力推進健康扶貧,認真落實健康脫貧“351”政策,加快構建覆蓋所有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強力推進兜底扶貧,落實農村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全面加強特殊群體幫扶工作;強力推進合力扶貧,深入開展“萬名黨員干部幫萬戶”“百企幫百村”,力爭全市超2萬人脫貧、85個貧困村出列,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掉一人。
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好省市民生工程,健全常態長效管養機制。加快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整治,確保全年完成50個、6954戶棚戶區改造和50個老舊小區整治任務。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五項保險參保93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75.8萬人。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標準,實施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推廣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提升農村敬老院服務質量和水平,讓全市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引進高層次人才30名,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啟動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有序推進普通高中課程和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加快職業教育資源市級統籌步伐,支持黃山職業技術學院現代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等高技能人才培養,積極推進國際護理學院籌建工作。支持黃山學院建設有特色、高水平的應用型大學。加快健康黃山建設,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完善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分級診療,繼續推進“三名”工程建設,進一步打響新安醫學特色品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第七屆市運會。深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大計生困難家庭幫扶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評選表彰第六屆黃山市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據法規和章程開展工作。切實維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和軍事設施保護、人民防空工作,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七連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廣應用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完善“12345”統一呼叫中心功能,提高網格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完成第十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中的積極作用。深入開展“七五”普法。深化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發揮“兩個中心、兩個工作站”作用,努力從源頭上防范化解社會矛盾。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深化“鑄安行動”,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治理,嚴格排查和整治各類安全隱患,確保各項安全生產指標控制在省下達范圍之內。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積極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進應急體系建設,突出抓好消防安全,切實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氣象、地震等防災減災工作。構建立體化數字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公共安全視頻大數據項目建設,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