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6年工作安排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總體看,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仍將持續,面臨的發展形勢更為嚴峻。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積極應對挑戰。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對江西“一個希望、三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創新驅動增動力,以深化改革添活力,以開放合作拓空間,著力穩定經濟增長,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轉型升級,著力建設生態文明,著力保障改善民生,確保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奮力開創“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干興贛”新境界。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8.5%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500萬元以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外貿出口增長2%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激發“三駕馬車”新動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抓項目擴投資促增長。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一批惠及面廣的民生工程項目。安排省大中型建設項目725個,總投資約1.35萬億元,當年完成投資3500億元左右。交通方面,開工建設廣昌至吉安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興國至贛縣、修水至平江等11個高速公路項目,力爭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000公里。開工建設贛深客專、合安九客專、吉永泉等鐵路項目,建成武九客專江西段。建成上饒三清山機場。能源方面,推進神華九江電廠、豐城電廠三期等5個常規火電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西南水電入贛等特高壓項目前期研究工作,建成撫州電廠第二臺百萬千瓦機組、洪屏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國華信豐電廠前期工作。水利方面,開工建設廖坊灌區二期工程、四方井水利樞紐等項目,加快推進贛撫尾閭綜合整治,基本建成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產業升級方面,開工建設南昌航空城試飛區、贛州北斗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昌飛呂蒙總裝園、北大科技軟件產業園等項目。公共服務設施方面,開工南昌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工程,重點實施16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10個城市公共停車場項目、共青科教城等18個教育項目、省屬醫院新院等24個醫療衛生項目、省文化中心等12個文化項目以及15個重大體育健身項目。為保證項目建設資金,進一步創新項目建設投融資方式,務實推進PPP模式,積極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發行支持。通過多渠道、多方式投融資,保持投資穩定增長。
興業態拓消費促增長。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領、促進消費。實施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升級工程,打造城市新商圈、商貿綜合體。多種形式鼓勵消費。對首次購買城鎮住房的符合條件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并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探索將農民工和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范圍。積極做好商品房“去庫存”工作。加大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推動皮卡等新型貨車下鄉。加快旅游強省建設,擴大“江西風景獨好”品牌影響力。推動“旅游+”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培育康體養生、自駕營地等旅游新業態,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產業集群,加快贛浙閩皖國際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支持上饒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婺源國家鄉村旅游度假實驗區建設,試點發行省內“旅游一卡通”,力爭在南昌、景德鎮實施外籍人士72小時過境免簽。加快“光網江西”“無線江西”建設,推動寬帶提速降費,促進信息消費。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消費。大力發展養老、家政、健康消費等生活性服務業。強化供給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與消費需求高水平對接。
優化出口結構促增長。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實施外貿出口提升工程,提高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擴大服務出口,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物流樞紐、“海外倉”。制定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政策,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以進口促進產業升級。
(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加快推進企業研發中心、校企聯盟、產業技術聯盟建設,促進產學研用貫通,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加快推進南昌(國家)大學科技城建設。實施創新驅動"5511"工程,持續深化省部院產學研合作,力爭今年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和載體4-5家,實施10個左右重大科技研發專項,培養各類國家級創新創業人才和創新團隊10個,在重點產業領域組建10個左右科技協同創新體。
推進重點領域創新。聚焦特色優勢產業,開展重點研發攻關,力爭全年開發省級新產品100項以上。推進實施硅襯底藍色發光二極管等20個左右重點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精選5個左右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作為重點產業骨干工程,實施“一項一策”,以股權投資、質押、貼息等多種方式大力支持,加快成果轉化應用。
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加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大力發展“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眾創空間,形成各類創新主體互促、民間草根與科技精英并肩、線上與線下互動的生動局面。加強業態創新,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建設電子商務交易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努力催生與創業創新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助推創新升級。拓寬創業創新投融資渠道,研究設立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市縣政府和園區設立配套引導基金,大力引進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創業投資基金,鼓勵眾籌融資,探索開展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充分發揮企業家作用,弘揚創新創業精神,著力培育尊重知識、崇尚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的社會氛圍。
健全創新發展機制。開展科技計劃財政資金后補助試點和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落實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健全政府科技投入和績效評價機制,提高科技人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比例。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制定更加靈活的人才政策,大力培養、引進創新人才。辦好中國青年APP大賽等創新創業賽事,讓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一展身手。扎實推進質量興省戰略。切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營造良好創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