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6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強動力、惠民生、防風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十三五”發展再上新臺階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5%,力爭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國高2個百分點左右的增幅;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外貿出口增長2.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落實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實現以上目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優化存量、提升增量,落實《福建省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推動主導產業強龍頭促配套,重點產業提質量創優勢,新興產業加速度上規模,大力推進“互聯網+”,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開展制造業升級行動。實施產業龍頭促進計劃,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完善產業鏈關鍵環節和上下游配套,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突破技術含量高的上游環節,推動石油化工產業發展“高精特專”產品,推動機械裝備產業擴大高端產能、提升低端產能。實施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4800億元,抓好500項重點技改項目。推進智能制造試點和“數控一代”創新應用示范工程,推動紡織服裝、鞋業、食品、建材等行業實施“機器換工”,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與高科技嫁接、與設計聯姻、與品牌聯動。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完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
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和創新示范工程,培育新的產業接續和支撐力量。推動互聯網經濟創新發展,完善網絡基礎設施,打造覆蓋全產業鏈的行業垂直電商平臺和第三方電商,培育工業互聯網、智能電網、互聯網教育、個性化診療等新業態。推進物聯網應用,著力發展車聯網和智能家居等。加強“數字福建”建設應用,培育發展大數據產業和云服務。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加快充電樁(站)建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打造海洋產業示范園區。支持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推動實施民參軍、軍轉民重點項目。
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抓好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轉變、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強大型物流園區、集散地和分揀中心建設,支持第三方物流企業融入生產企業供應鏈管理,鼓勵發展快遞業。支持金融業發展,推進區域金融改革創新,總結推廣泉州、沙縣、屏南等各具特色的金融改革創新經驗,構建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支持企業上市融資、再融資和債券融資,促進資產證券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規范民間融資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創意設計、服務外包等產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實施旅游服務標準化工程,策劃推介精品線路,強化旅游市場執法監管,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設立總規模60億元的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多元市場主體舉辦養老服務機構,注重醫養結合,全省養老機構超過1260家、養老床位達到16萬張。推進家政服務業標準化、連鎖化、職業化發展,打造家政服務示范企業。大力發展健康、體育、文化、教育培訓、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服務業。
強化創新對提高供給質量的支撐。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激活創新主體。落實和完善鼓勵創新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投入,支持以企業為主承擔重大科技專項等創新項目,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二是拓展創新平臺。建設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國字號研究機構,加快發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企業孵化器,打造一批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新型眾創空間。發展技術轉移服務,促進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支持申報國家科技示范市。三是完善創新機制。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機制。改革科技項目和經費管理辦法,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面向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推動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完善股權和分紅激勵等政策,大力引進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研發團隊。
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供給效率。落實好穩增長調結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幫扶力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負擔、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電力價格、物流成本,支持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積極穩妥推進優勝劣汰,多一些兼并重組,少一些破產清算,支持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煥發生機。支持企業開拓市場,鼓勵創新營銷模式,促進線上線下融合,提高名特優新產品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