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其三,教育現代化的結果。
教育現代化的結果包括教育現代性、特色性、多樣性和副作用的形成;不同國家教育現代化的結果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兩次教育現代化的結果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第一教育現代性的特點包括:公益性、科學性、專業性、標準性、民主性、平等性、社會性、法制性和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等;第二教育現代性的目前特點包括:終生性、學習性、網絡性、生態性、多樣性、開放性、國際性、二重性(公益性和商業性)和普及高等教育等。
教育現代化的結果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兩次教育轉型的完成,二是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三是教育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四是國民教育體系的變化,五是教育制度和觀念的發展,六是國際教育體系和國家教育地位的變化。
在教育現代化過程中,一部分國家達到和保持世界教育先進水平,成為教育發達國家,其他國家是教育發展中國家(包括教育中等發達、初等發達和欠發達國家),兩類國家之間可以流動。一般而言,教育發達國家大約占20%左右,教育發展中國家大約占80%左右。
國家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包括:完成第一次教育現代化,實現從傳統教育向初級現代教育的轉型;完成第二次教育現代化,實現從初級現代教育向高級現代教育的轉型;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教育的先進水平,成為教育發達國家或縮小國際教育差距。
根據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完成第一次教育現代化的標準:普及初等義務教育,教育投入、教育參與和教育效率達到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先進水平;進入第二次教育現代化的標準:中等教育普及率超過80%,高等教育普及率超過40%,信息化教育已經起步等。
其四,教育現代化的動力。
在不同層次、不同國家和不同階段,教育現代化的動力有所不同。
教育現代化的動力因素包括創新、競爭、交流、適應、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包括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政治發展、文化變遷、科技進步、全球化等。動力模型包括:創新驅動、三新驅動、聯合作用、四步超循環、教育復合互動、創新擴散、創新溢出和競爭驅動等(表2-16)。
其五,教育現代化的模式。
在21世紀教育現代化大致有三條基本路徑(圖2-72)。教育現代化沒有標準模式,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可以采用不同模式,模式選擇受歷史傳統和客觀條件的影響。
(6)綜合教育現代化
綜合教育現代化是21世紀廣義教育現代化的一條基本路徑,它包括兩次教育現代化的協調發展和持續向終生學習的轉變,包括科學化、標準化、民主化、信息化、開放化和國際化的協調發展、并持續向信息化和終生化的轉移,包括教育效率和質量的提高、教育公平和國民素質的改善、國際教育競爭和國際教育地位變化等。
綜合教育現代化是適合于發展中國家的一條路徑,它包括教育行為、教育內容、教育結構、教育制度和觀念的變化,包括追趕和達到世界教育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實現綜合教育現代化的標志是教育投入、教育效率、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等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摘自: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 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 何傳啟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