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4、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
穩步增加財政對自主創新的投入是新興產業發展的物質保障。因此要重點解決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就有必要大幅度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調整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比如綜合運用財政撥款、基金、貼息、擔保等多種方式, 吸引社會資金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探索提供適應科技創新需求的金融創新產品,建立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新模式,鼓勵科研單位與商業銀行開展買方信貸、金融租賃等新的合作業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爭取建立專業化的科技銀行,為科技創新提供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大力發展科技保險,吸引保險金投向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建立完善提高創新資金集成度的機制,建立適應自主創新要求的科技經費監督管理和績效評估體系,提高財政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率。
5、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文化的弘揚
首先,重視企業家隊伍的培養和建設,樹立人才興業的觀念和意識。政府要制定政策,加快建立健全企業家制度,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給企業家提供一個良好的制度環境,營造開放競爭、有效激勵的人才開發格局。
其次,建立人才遴選培養制度。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光靠引進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選拔和培養人才,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可以憑借自己的需要建立起切合自己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
再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制定肯定人才勞動價值的薪酬制度。使人才的薪酬不僅和企業資產增值相關聯,而且也和企業長期發展能力相結合。
此外,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促進發展方式轉變,還需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需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營造人人關注創新、人人支持創新、人人參與創新的濃厚創新氛圍。
6、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強化技術標準
政府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技術標準,完善科技決策機制和管理體制。按照“培育、做大、拓寬”的思路,對事關新興產業的重大科技領域,以掌握核心技術及其知識產權為主要目標,側重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大力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核心技術的名牌產品,并制定名牌產品培育發展中長期規劃,發揮名牌帶動作用,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同時在國家層次上組織實施專利戰略,通過科技計劃和建設投入給予重點支持。全面強化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切實保障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權益,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鑒于目前大多數戰略性新興產業還缺乏行業標準,我國應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建設。在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競爭中,誰掌握了核心關鍵技術,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就能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掌握發展主動權。如,奧巴馬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第146屆年會上宣布,將把美國GDP的3%投向研究和創新,成倍地增加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能源部科學辦公室等3家國家主要科研機構的經費。
制定標準時應堅持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同步推進的原則,努力實現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融合,進一步確立并擴大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上的話語權。同時還要引導國內企業采用統一的行業標準,促進規模化運作、市場化經營。
7、加強新興產業鏈延伸,促進整體發展
新興產業中各個領域的發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的。只有建立新興產業鏈,并將其進一步延伸,才能將某一領域發展壯大,形成規模優勢,從而促進整體的大發展。例如,美國在工業化初期選擇鐵路建設作為新興產業,通過后向關聯,在鐵路建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鋼鐵、煤炭、機械制造等產業,促進了依賴鐵路提供原材料和設備的工業部門的發展,而且通過旁側關聯,帶動了紡織業、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煙草、皮革、造紙、印刷等部門的發展。
新興產業只有加強產業鏈的有效延伸,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從而使整個經濟向多元化良性發展。
8、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加強對外科技合作
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信息高速流通,科技創新也在全球范圍內流通。引進來走出去同樣重要。引進來即通過整合利用國際資源,同時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團隊。走出去即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國門,支持科研單位或企業到國外收購研發機構。
在此背景下,我國在新興產業領域,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 鼓勵并支持我國科學家和科研機構參與或牽頭組織國際和區域性的大科學工程,充分利用國際平臺,分享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教育部211、985工程,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等相結合,依托有優勢的大學、研究院所和企業與國外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研發中心和基地;利用國家高新區、大學科技園、海外科技園,建立一批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園區和示范服務機構。
在引進來的同時,還應走出去,鼓勵和引導企業走國際化道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興產業中涌現出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在這些企業群體中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正脫穎而出。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 鼓勵和引導我國有實力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走國際化道路,除了設立海外銷售分部和生產分部外,還應建立研究開發分部,重視知識的國際來源, 按照所在國的客戶需要進行研究,開發出新產品,占領海外市場,推動我國新興產業的國際化發展。
9、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正逐步成為全球意識形態和國際主流價值觀,低碳經濟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巨大的市場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熱點。美國、歐盟、日本等都將低碳產業視為發展的重點,通過發展低碳產業降低單位GDP能耗,發展低碳經濟。
從表6中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國家GDP能耗差異較大。2008年,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能耗值均在2.00萬噸油當量/億美元以下,而中國、南非、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能耗值均在4.00萬噸油當量/億美元以上。這說明,中國等國家的能源利用率較低,能源結構及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發展低碳產業也十分迫切。(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王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