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農業經濟穩定發展,工業增速有所回落
2008年,全區經濟發展基本面依然良好,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2%、14.3%和11%。三次產業比為10.9:52.9:36.2,第二產業占比繼續上升。
1.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糧食生產再創新高。全區糧食總產量達到329.2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五年增產的新紀錄。設施農業發展良好,馬鈴薯、清真牛羊肉、牛奶、瓜菜、果品等優勢特色農產品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的良好勢頭。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增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5家,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8%。
2.工業經濟增幅回落,優勢行業發展迅速。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485.1億元,同比增長15.1%,比上年同期回落1.9個百分點。工業貢獻度達到48%,依然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分行業看,煤炭、紡織、建材、機械等優勢行業保持17%以上的較快增速,對工業經濟增長起到了較強的拉動作用。
專欄 寧夏工業經濟面臨結構調整的良好機遇
近五年來,寧夏經歷了加速工業化進程,工業經濟布局優化,實力逐步增強,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37%上升至2008年的45%。自然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成為經濟增長優勢,煤炭行業崛起為自治區第一大行業,煤炭、電力等能源工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冶金、機電、化工行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以羊絨、枸杞、醫藥為代表的輕工業帶動輻射力明顯增強,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比較優勢的工業體系。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起寧夏工業增長下滑,工業經濟暴露出了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寧夏工業產品大多是高耗能產品,高耗能工業占工業的55%,與煤炭、電力等行業在產業鏈低端形成了強關聯關系。經濟出現大的波動時,強關聯關系引起加倍波動,不利于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二是原材料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偏小,規模效益難以發揮,分散的小企業節能和污染控制成本高,對行業景氣變化的判斷準確性較低,抗風險能力差。同時,寧夏工業經濟長期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和制約因素改善緩慢。輕工業是吸納勞動力的主要領域,寧夏輕工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只占全部工業的15%,占比偏低,制約了工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工業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不高,拿總資產貢獻率來看,2008年寧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僅為8%,排在全國后列。
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增強有利于工業結構的調整,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周期性調整,為調整工業結構提供了機遇。把握機遇,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成為寧夏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一是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提升能源工業的產業層次,增強核心產業的競爭力。二是加強對原材料行業的政策引導,提高行業集中度,逐步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原材料企業,發揮規模效應,減輕環境壓力。三是加快發展食品、紡織、醫藥、飲料等具備區域優勢的輕工業,扶持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大企業的聚集帶動效應,以增加就業,帶動農業發展。
3.服務業較快發展,結構有待優化。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比“十五”期間提高了1.5個百分點,金融業、計算機服務業等行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業發展滯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