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友民的朋友杜英:大伙兒都認(rèn)為他胡鬧,花一萬多元錢買一頭豬回來,都說他是敗家子。
孫友民的朋友云學(xué)亮:傻子,你花這么多錢買這么多干什么,有什么用啊,你用這個錢養(yǎng)白豬得養(yǎng)多少頭,你得掙多少錢?
誰都沒想到,這種外來的土豬,8年后,孫友民在天津一年能賣出900多萬元。
這中間到底有什么故事?在天津養(yǎng)殖湖南土豬,氣候和市場是很大的問題。孫友民為什么要這樣干呢?這還得從孫友民一個愛好說起。
認(rèn)識孫友民的人都知道,孫友民有一個愛好:好吃。2015年6月2日早上六點(diǎn)多,孫友民帶記者去抓一種他想起來就會流口水的美味。一路上,全是這種顛簸的小路。但對孫友民來說,只要有好吃的,他從不嫌麻煩。
記者:上市場買點(diǎn)不就完了嗎?
孫友民:這個魚它出水就死,市場上沒有那么新鮮,這個咱逮到了到家咱們就做新鮮的。
孫友民所說的美味,是這河里一種季節(jié)性很強(qiáng)的魚。
孫友民:狗子,接著,接不動了。
記者:你就為了這種魚啊?
孫友民:對,就為這種魚,看了嗎,這種魚,看看它這肉質(zhì),特別肥。十幾分鐘就死了,趕緊趁早往回趕,吃這口鮮。
就為了嘗口鮮,孫友民整個上午都在忙活著。一刻都沒有耽誤地趕回家,摘魚,殺魚,下鍋。像這樣的事情,其實(shí)對孫友民都不算什么。為了滿足自己的嘴,他經(jīng)常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廣東吃掛綠荔枝,到云南吃黑山羊肉,到遼寧吃黑豬肉。哪有好吃的就去哪。沒想到,孫友民的這種愛好,導(dǎo)致孫友民付出了慘重代價,2007年因為到湖南吃土豬肉,三年后耗光了400多萬家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