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基本模式
千企千村扶助行動按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組織動員國有、民營企業結對幫扶低收入村,通過企業幫扶,幫助貧困地區增強自我積累和發展能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進而實現低收入村脫貧致富。
(一)基本原則
千企千村扶助行動,按照“政府推動,企業參與,政策激勵,典型示范”的原則組織動員企業開展幫扶工作;按照“全省統籌,綜合平衡,就地就近,村企結對”的原則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安排部署企業結對幫扶低收入村;按照“分級負責,縣為主體,行業管理,部門牽頭”的原則對企業結對幫扶工作進行組織管理;按照“發揮優勢,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突出增收”的原則企業開展幫扶工作。
(二)村企結對辦法
1、幫扶對象為低收入村。按照2010年全省行政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低到高排隊,剔除缺少勞動力的“空殼村”,當年先安排收入最低的3000個村作為扶助對象。
2、參扶企業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其他行業企業,參照經營規模、資產和盈利狀況等,剔除經營虧損和微利企業,首次動員組織2620個國有、民營企業作為參扶企業。同時,按照政府倡導、企業自愿的原則,鼓勵在陜中外合資企業、外商獨資企業、港澳臺企業等參與結對幫扶。
3、結對方法。一是兼顧企業自身實際進行合理結對,縣級企業就近安排,市級企業全市范圍統籌安排,中、省企業在全省范圍統籌安排。二是原則上年營業收入1-10億元的企業幫扶2個村,10-50億元的企業幫扶5個村,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企業幫扶10個村以上。
(三)企業幫扶方式
各幫扶企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自身實際,拓寬思路,創新方式,多渠道幫助低收入村群眾增加收入。主要方式有:
一是發展主導產業。企業通過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投入,結合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項目,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綠色經濟,推動旅游生態村、歷史文化村、商貿特色村建設,培育現代農村服務業,增加經營性收入。
二是開展村企合作。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鼓勵農民通過依法流轉土地使用權、林權入股分紅等方式參與項目開發,實現村企合作、互利雙贏。
三是促進農民就業。加強就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組織勞務輸出,吸納勞動力到企業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扶持發展手工業、家庭服務業等,幫助農民創業。
四是提供金融支持。按照市場運作方式,通過發放短期經營性借款、開展小額信貸、建立村級扶貧互助資金等方式,提供生產援助資金、信貸擔保、貸款貼息。幫扶企業每年要向低收入村投入幫扶資金,原則上500人以下的村不少于10萬元,500-1000人的村不少于15萬元,1000人以上的村不少于20萬元。
五是實施商貿帶動。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城鎮直銷網點,幫助將農副產品直接進入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
六是參與民生工程。結合實施民生工程、生活救助、扶貧項目等,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社會事業,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轉移性收入。
七是提高發展能力。發揮人才、技術、市場、信息優勢,開展實用技術、生產技能、經營管理培訓,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