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7月9日以來,我區普降暴雨,遭受比1998年更大的洪澇災害,漁業首當其沖。全區漁業受災面積13.2萬畝,其中魚池面積11.6萬畝,大湖圍網養魚面積4.5萬畝。為了科學指導抗災救災,積極做好災后生產自救,特提出如下技術要點。
一、及時修復水毀工程。水災過后,許多池塘或網箱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損毀,養殖戶應及時檢查,并盡快加以修復。特別是被沖毀的池埂、堤壩、進排水口設施等都應及時封堵,加高、加寬、加固,防止再次潰口或被沖毀。
二、仔細檢查漁業設施。及時搶修被洪水損壞的道路、電力設施,確保道路暢通和正常供電;對因洪水而受影響的漁業生產設備,如增氧機、水泵、投餌機、漁船、網具以及照明等機電及養殖設備,要盡快進行維護和保養,以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三、加強防逃防盜工作。對已被水淹,暫時還難以排出多余積水的養殖水體,要加固防逃網片或潰口處攔網以及大水面網攔設施,以盡量減少養殖品種的逃逸。同時要防止人為的盜搶發生。
四、盡量補足魚種。災情過后,要科學探明魚的存塘量,采取補放魚種或并塘的辦法,保持魚池中合理的密度。要加強魚種、魚苗及漁需品的調劑和調運,確保漁業災后生產的物質供應。當前可供選擇的魚種有:四大家魚、鯽魚、鳊魚、鱖魚、斑點叉尾魚回等,技術人員要指導養殖戶災后調整養殖模式,改變養殖密度和搭配比例,加強投喂,提高單產,降低損失;原良種場、魚種場,首先要保親魚和魚種,應采取并塘或轉移的辦法,把親魚和魚種保存下來,以備來年使用,并塘操作時,注意方法,盡量減少對魚體的損傷,運輸時最好選擇在傍晚進行。
五、做好池塘衛生管理,防治疾病暴發。暴雨期間,洪水泛濫,水體污濁,各種病原微生物隨水流動,滋生繁殖,易暴發魚病、傳播疫情。可定期用漂白粉、強氯精、優氯凈或生石灰2O~30kg/667m2等藥物消毒水體,殺滅細菌;也可使用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兌水攪勻后全池潑灑,每次每畝水面水深1m,二溴海因或二氧化氯用量200g,每20天潑灑一次,不僅能夠消毒與凈化水質,而且能夠預防魚、蝦、蟹病害發生。
六、加強消毒與免疫工作,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在飼料中適當添加復合維生素、免疫增強劑、大蒜素等,改善魚類消化能力,增強魚體抗應激能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發生。此外,補放的魚種,都要用食鹽水、高錳酸鉀溶液等洗浴3~5分鐘,防治魚種帶病入池。對食場、工具、飼料、肥料等要進行消毒。
七、對已發病的漁塘,要查找病因,準確診斷,對癥下藥。災后應特別注意對多發病、常見病的防治工作,如細菌性敗血癥、草魚細菌性三病(赤皮、爛鰓、腸炎)。如果是細菌性敗血癥可用生石灰2O~30ppm全池潑灑或用氯強精、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劑(O.3ppm)全池潑灑,連續3天。同時內服氟苯尼考,按說明使用。草魚細菌性三病(赤皮、爛鰓、腸炎)防治方法可外用氯強精、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等含氯制劑(0.3ppm)全池潑灑,連續3天,或外用聚維酮碘O.2~0.3ppm全池潑灑,連續3天。同時內服氟苯尼考、恩諾沙星等,拌飼投喂。
八、連續陰雨天氣,謹防漁塘泛塘。由于持續降雨,光照條件差,光合作用能力弱,水體溶氧少,加上水災過后天氣悶熱高溫,大量的地表有機物及其它雜質被雨水帶入漁塘,耗氧增多,引起水質惡化,導致魚類缺氧浮頭而泛塘。要加強巡塘,堅持早中晚巡塘各一次,觀察水色、水質變化,魚類活動、攝食情況和有無浮頭、病害現象等,發現殘餌剩料,及時清除,以防敗壞水質。科學使用增氧機或加注新水,避免泛塘死魚情況的發生。增氧機合理開機時間為:晴天中午開,陰天清晨開,傍晚不開,浮頭之前開,連綿陰雨半夜開,魚類主要生長季節堅持每天開。未配備增氧機械的池塘則要備足增氧藥物,以防萬一。
九、酌減投料,適時調整投飼技術。災后投喂要適當增加蛋白質含量高的優質飼料,適當控制投餌量。在保證魚類營養需求,滿足魚類及時恢復體質,增強抗病能力的同時,以減輕水體污染,預防魚病發生。一是減少日投飼量,建議調減日投喂量的10-15%,水質清新后,恢復正常用量;二是盡量不施肥;三是投喂時間改為早、晚投喂,時間適當延長。
十、立體種養,池內損失池外補。對魚種缺乏的,可在塘邊補種秋季棚架作物,提高綜合效益;青飼料地及時開溝排水,防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