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養殖技術]瀘水縣漁業生產池塘養殖技術

2012年08月17日17:34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池塘養殖 斑點叉尾鮰 車輪蟲病 腸炎病 氣泡病 白皮病 鰓霉病 孢子蟲病 雜食性魚類 搖蚊幼蟲

淡水魚類養殖是一門綜合性的自然科學,是動物飼養科學中一門獨立的科學,它包括池塘養魚和天然水域增養殖,池塘養魚是淡水魚類養殖的主要部分,它具有水面較小,人工容易控制,便于進行精養,并且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特點。據目前統計瀘水縣擁有大小池塘水面254畝,由于養水面少、養魚技術落后、池塘養魚產量低,致使縣內魚類市場長期以來被保山、大理、芒市等地所占領,以致難以促使池塘養魚成為家庭脫貧致富的支柱性產業,針對這一現狀,現將池塘養殖技術要點作粗淺的闡述,以供池塘養殖戶參與。

全縣大面積的池塘都以養殖鯉魚、草魚為主,適當搭配,鰱、鳙魚、羅非魚、青魚等,從而可見瀘水養殖品種單一,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要進一步豐富人民的菜籃子,提高養殖效益,在養殖常規水產品的同時,還要養殖特種水產品,在此主要介紹常規魚、鯉魚、草魚、羅非魚的養殖技術和特種水產品斑點叉尾鮰和紅鱒魚的養殖技術要點。

一、常規魚類池塘養殖技術:

1、投放魚苗前池塘的準備

①清塘:池塘環境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魚類的生長。目前,有很多魚塘都是土塘,要進行健康養殖就必須對池塘加以整理。清理池塘有三條:a、殺滅對魚苗有害的野雜魚和水生昆蟲;b、清除雜草、池塘中的淤泥和細菌病原體、寄生蟲;c、加固塘基。清淤后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般都是帶水清塘,1米水深每畝可用60—70kg生石灰或漂白粉5—7kg加水化開,全池潑灑。消毒時應選擇晴天中午溫度較高時進行,這樣提高清塘消毒的效果。

②池塘施肥(肥水)。池塘施肥的作用:為了更好繁殖池塘中魚類的各種餌料生物,以提高魚類豐富的天然餌料,從而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并且能降低成本,提高魚產量。施肥的方法有多種,現根據當地條件介紹兩種簡單的施肥方法:a、綠肥施法:可采用各種天然生無毒的青草、水草、樹葉、嫩枝芽或各種人工栽培的植物。綠肥植物在水中易腐爛分解,施用綠肥時,把綠肥堆放在池塘角的水中,經常翻動,加速其腐爛分解,最后把不易腐爛的部分撈出。綠肥用量,一般每畝200—300kg,施追肥時每次每畝100—150kg,每5—7天施一次。B、糞肥施:一般指人糞和家畜、家禽糞尿等。施肥時,可根據池塘的肥度和肥料質量而定,一般每畝用量為200—300kg,指半濕半干的糞肥。如剛進行排水清塘,可將肥料均勻撤布于塘底淺水中,使其陽光下曝曬,水溫升高,加快分解分化,3—4天后即可加滿水,再隔7—8天即可放魚。

2、因地制宜、合理選苗、放苗

①魚苗的選擇注意觀察以下幾點:a、規格整齊、頭小背厚、體色光亮、肌肉潤澤、無寄生蟲;b、行動活潑、集群游泳,受驚時迅速成群潛入水底,搶食能入強;在水容器中喜歡在水下活動,并逆水游泳。

②合理放養:目前池塘中常進行養殖的品種有草魚、鯉魚、白鰱魚、花鰱魚、鯽魚、羅非魚等,因此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放養,首先必須掌握了解各品種的各種習性和食性:如草魚,以食綠草和其它蔬菜類的綠色植物為主,生活在水體的中層,日進食為體重的30%;鯉魚:以食混合飼料,小型鮮活昆蟲為主,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日進食量為體重的3—5%;羅非魚、雜食性魚類、稍偏含蛋白質高的糧食作物,也可吸食水面漂浮的面粉類小顆粒,生活在水體中上層、日進食量為體重的2—2.5%。其次是在此基礎上根據養殖魚池所處的周圍環境,飼料種類的來源等進行合理放養。依照本縣的具體實際,常用的放養比例應為下列兩種:a、以草魚為主的飼養方式:草魚苗70%、鯉魚苗15%、花白鰱5%、羅非魚苗10%;b、以鯉魚為主的飼養方式:鯉魚75%、草魚5%、羅非魚20%。放養魚苗一般是在1.2—1.5米水深時放養最為適宜,并且要合理選擇放養密度和種類,才能使池魚很好利用水體空間,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餌料系數,達到最好的效益。

3、飼養

目前有不少養殖戶們沿用以投喂青飼料為主的傳統養殖方式,并將這種養殖方式的應用范圍擴大,發展成多樣化的格局。雖然青飼料養魚不乏其優點,但也存在著諸多不利于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弊端。從我們調查的情況看,普遍養殖戶的效益不高,部分養殖戶嚴重虧損,為此,我們提醒廣大養殖戶切不可將青飼料作為主要的營養源或唯一的養魚飼料。特別是主養鯉魚的池塘,要以混合顆粒飼料為主,適當的搭配青飼料飼養。

①在飼養時,必須選用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指標的配合飼料,小魚苗期間(3—6寸)一般投喂1.0型號的飼料,蛋白質在38—40左右;隨著魚苗的不斷長大,要選用不同型號規格飼料,如:0.2—0.3市斤的魚應選用規格為1.5的顆粒飼料;0.4—0.5市斤的魚苗應選用規格為2.0的飼料,蛋白質應34—36之間;成魚期間,飼料應選擇2.5—3.5型號的飼料,蛋白質在30左右,總之要根據魚苗的大小,合理選擇顆粒的大小和蛋白含量,是提高魚的生長速度,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徑。

②投喂餌飼料必須實行定時、定質、定量、定位“四定”方針。a、定時:是指在日常投飼料中,必須制定相同時間進行投喂飼料,使魚群形成正常的生活習性,一般以喂草為主的池塘,每日兩次,上午8—9點為第一餐,下午2—3點為第二餐;以混合飼料為主的池塘:小魚期間每天喂五餐,早上7:30喂第一餐;10:30喂第二餐;下午1:30喂第三餐,4:30喂第四餐,7:30喂第五餐;成魚期間每天喂三餐,早上8點喂第一餐,中午1點為第二餐,下午6點為第三餐。b、定質:保證所投飼料不過期,不變質,同時品種不要隨意更改。在投喂以草料為主的池塘中,在下午黃昏前應及時撈去當天的草楂,以便防止水質污染和魚病發生。c、定量:是指每日投喂的數量根據魚體攝食量和季節的不同而確定,一般在夏秋季加大投喂量,冬春季減少投喂量,不能隨意增減。d、定位:是指在池塘中固定一定位置的飼料臺,固定魚群的投食場所,一般在進水口旁,以保證水質不受污染和方便魚病的防治,保證溶氧充足,食量充沛。

4、魚病防治

在養殖過程中,魚病的高發季節3—10月份,在此期間,應做好魚病的預防工作。若控制不好,會造成是大批死亡,因此,防治原則所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做到早防、早治,首先要以預防為主,要加強水質管理,養殖水體的偏肥、褐、綠為好,PH值在7—8.5之間。成魚養殖水深可達1.5m以上,養殖過程中進行換水,每周注入2—3次,每次注水20—30cm,其次,定期消毒,如果在水溫18—25℃時,每月消毒一次,水溫25—28℃時,每20天消毒一次,28℃以上時每15天消毒一次,實際操作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消毒用藥為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敵百蟲四種藥輪換使用。生石灰用量10—15kg/畝、米,漂白粉用量為0.6—1公斤/畝、米;具體使用量視水質、水溫而定,肥水多用、水瘦少用、低溫多用、高溫少用,化漿全池均勻潑撒。二氧化氯按說明調配后施用,敵百蟲用量一般每立方米水體用敵百蟲0.5ppm,苗種減半使用,其次是魚病的正確診斷,診斷魚病運用直觀、鏡檢,解剖等多種手段,綜合水體環境因素、確定養殖品種病害的致病原因,如是細菌病毒、寄生蟲,還是水質污染缺氧其他原因,魚病診斷中,在我們瀘水還沒有魚病的檢測儀器,包括水產站也沒有資金購置此套設備,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通過多年生產實踐,總結歸納了以下十例相似癥狀,不同魚病的診斷方法供參考:

①魚在池邊聚集周游或頭撞岸邊的癥狀:這可能是跑馬病、白頭白嘴病、車輪蟲病或泛池、中毒,跑馬病魚成群圍繞池塘邊緣不停狂游,驅之難散、像跑馬一樣;細菌性白頭白嘴病應在池邊仔細觀察,病魚頭頂和嘴周圍發白成灰白色絨毛狀物,時常散亂飄浮在池塘的下風處;如果僅嘴周圍發白,口腔充塞粘液,張閉失靈,而頭部呈紅色,鰓蓋張開,鰓絲鮮紅的則是車輪蟲病;泛池往往是魚浮出水面呼吸,嚴重時狂游亂竄或橫臥水面,致死的魚,嘴下唇突出;而中毒的魚則表現為散亂浮頭狀翻肚皮,嚴重者很快出現大批死亡(包括野雜魚),有的死魚眼球充血或突出。

②魚類漂浮水面,呈“浮頭”癥狀:這是氣泡病、原生動物鰓病、缺氧浮頭或萎癟病所共有,如魚腸道中有氣泡、或體表、鰭條、鰓絲上附有許多小氣泡,而沉不下去的是氣泡病;原生動物鰓病是其侵害鰓部,使其鰓絲鮮紅,粘液增多,主要危害一齡草魚;僅魚的下唇突出,而無其它癥狀者為缺氧浮頭,常發生于夜間至清晨,萎癟病的病魚頭大體瘦,背似刀刃,散亂漂浮在水面。

③急躁不安、狂游亂竄或跳躍現象:有瘋狂病、中華鳋病、魚鲺病、錨頭鳋病及復口吸蟲病。瘋狂病和鰱中華鳋病均是危害鰱、鳙魚的,瘋狂病魚脊柱彎曲,整個尾部極度上翹,腦顱發黃,在水中狂游打圈,時而鉆入水中,時而浮于水面;而鰱中華鳋病病魚脊柱不彎,尾鰭僅上葉常露出水面,只在水面打轉或狂游,且鰓絲末端掛有許多白色蠅蛆小蟲;大中華鳋病只寄生于草魚、青魚鰓部,病魚有跳躍不安現象,而與鰱中華鳋病的病魚一般不跳躍相區別;鲺病可仔細觀察病魚體表,有形似臭蟲狀的蟲體在爬行為鲺病;如像針狀蟲體持于病魚體表,蟲體頭部寄生在魚肌肉或鱗片下,鱗片呈點狀發炎紅腫是錨頭鳋病;復口吸蟲病的病魚眼球充血突出,眼珠混濁呈乳白色,嚴重者眼睛脫落。

④鰓蓋張開癥狀的魚病:包括車輪蟲病和指壞蟲病。指環蟲病鰓絲呈暗灰色或蒼白色,多粘液,鰓部顯著浮腫;而車輪蟲病則鰓絲鮮紅,有“紅頭白嘴”癥狀,集群狂游。

⑤鰓呈蒼白色,體色發黑的癥狀:有指環蟲病、鰓霉病、爛鯉病、側殖吸蟲病。其區別特征是:指環蟲病病魚鰓蓋張開;鰓霉病魚鰓絲有點狀充血或出血現象,常暴發性急劇死亡,而爛鯉病則頭部特別烏鰓絲腐爛或半有半透明的“開天窗”癥狀,側殖吸蟲病的病魚閉口不食,腸道被大量蟲體堵塞膨大的特點。

⑥體表有出血癥狀,鰓基充血或蛀鰭:包括赤皮病、暴發性流行病、癤瘡病、打印病、錨頭鳋病和腸炎病,其赤皮病魚體鱗片脫落,鰭條折斷,體表充血發炎或腐爛;而暴發性流行病病魚不但體表、眼、鰭、口腔充血外,還有眼體突出,腹腔積水、肝、膽、脾腫大的特征,以鯉、鯽、鳙發病居多;癤瘡病魚體背部兩部有浮腫濃瘡,手摸有浮腫感,而在尾柄或腹部兩則有指印狀紅斑,由外爛入體內的是打印病;病魚部分鱗片發炎紅腫,其紅點部位有針狀蟲體是錨頭鳋病;腸炎病則是肛門紅腫,腹部腫脹,手摸有柔軟感,輕壓腹部有乳黃色液體流出。

⑦腸炎病的確診;病毒性腸炎的腸壁組織完整,呈間斷性充血,腸粘膜一般不腐爛脫落,還兼有口腔、肌肉、鰓蓋、鰭條充血現象,而細菌性腸炎病的口腔、肌肉沒有充血,腸道粘膜往往漬爛發炎,有很多乳黃色液體。值得注意的是,細菌性腸炎往往同爛鰓病并發,要找出主次,對癥治療。

⑧腸壁膨大癥狀:有舌狀絳蟲病,側殖吸蟲病和頭槽絳蟲病,舌狀絳蟲病魚體腹部膨大,用手輕壓有堅硬感;側殖吸蟲病的病魚體色烏黑、閉口不吃食、頭槽滌蟲病病魚口常張開不吃食,腸管前端膨大,腸內可見細面狀的白蟲。

⑨鱗片隆起癥狀:包括堅鱗病和嗜子宮線蟲病,堅鱗病魚魚鱗隆起程度大,像松球狀,鱗片基部水腫呈半透明的小囊狀,輕壓有積水噴出;嗜子宮線病則是部分鱗片突起,鱗下盤曲著細長的紅色蟲體,輕壓無水流出。

⑩體表呈白色癥狀的魚病:有白皮病、打粉病、三代蟲病、小瓜蟲病、微孢子蟲病、粘孢子蟲病、水霉病和鉤介幼蟲病。白皮病的白點只出現在病魚背鰭向后的整個尾柄皮膚上,其面積逐漸擴大呈白霧狀,手摸有粗糙感;打粉病魚體出現大量白點狀粘液,白點數量不斷增多,遍及體表,像米粉般裹滿病魚全身,三代蟲病應仔細觀察病魚皮膚上有一層灰白色粘液層,可見到毛狀蟲體在魚體表上活動;小爪蟲病是體表、鰭條或鰓部布滿許多白色小點薄膜狀膿泡、細看白點間有充血的紅斑、病魚死后2—3天,白點逐漸消失;微孢子蟲病病魚死后,魚體呈現的白色膿泡小點不消失;粘孢子蟲病的的病魚體表是大小、形狀不一的白點,呈灰白色胞囊,水霉病是病魚體表長著如棉絮狀的白色菌絲;鉤介幼蟲病的白點呈三角形,略帶米黃色。

魚患病雖然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但一般說來,只要我們掌握每一種魚病的特有癥狀和發病規律:危害對象,并了解發病水體和周圍環境條件,以病原體對魚體的危害程度,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就可對疑難癥狀的病魚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對癥下藥,進行治療,在治療時一是選用的藥物應符合無公害水產品生產的需求,嚴格執行農業部制定的《禁用清單》,少用或不用抗生素類藥等,二是講究方法,科學用藥,要仔細閱讀藥品的說明書,按照說明書上的藥量,方法施用,一般都不提倡兩種藥物同時使用。三是治療原則,先殺蟲,后殺菌消毒,四是施藥時應均勻潑灑,水淺的方少施,水深的地方多施,嚴禁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形成藥害,同一種藥物每次須當天以最短的時間內施完。

總而言之,在魚病防治要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發病季節要重視藥物預防魚病,殺蟲消毒同時進行,做到無病早防。

5、日常管理

池塘的管理工作是池塘養魚生產的主要實施過程。一切養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措施,最后都要通過池塘日常管理,才能發揮效能,獲得高產。池塘的日常管理包括①經常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每天早、中、晚堅持巡塘三次;黎明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浮頭程度如何,以便決定當天的投餌施肥量;日間結合投餌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吃食情況,以判斷魚類是否有異常現象和魚病的發生;到黃昏時檢查全天吃食情況和觀察有無浮頭預兆。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還須在半夜先前后巡塘,以便及時制止浮頭,防止泛池發生。②根據天氣、水溫、季節、水質、魚類生長和攝食情況,確定投餌,施肥的種類和數量在高溫季節要準確掌握投餌量,盡量使用顆料餌料不使用粉狀餌料,停止施有機肥。③掌握池水排注,注意調節水質,保持適當水量,防澇抗旱。根據情況,換注新水,并結合定期潑灑生石灰水,改良水質;④隨時除去池邊雜草和池面污物,保持池塘環境衛生,預防魚病的發生,若發現死魚必須及時撈掉,有病魚必須及時檢查和治療;⑤合理使用漁業機械,搞好安全生產,防止逃魚和其他死魚事故的發生。

二、名特水產品養殖

(一)斑點叉尾鮰池塘養殖技術  斑點叉尾鮰的養殖在2007年水產事業站基地試養已獲得成功,并且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為了更好地推廣斑點叉尾鮰的養殖,加速漁農致富,現將斑點叉尾鮰的健康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要求

養殖實踐表明鮰魚養殖池塘要求進排水方便,水源清新無污染,池底平坦,淤泥較少,以沙壤土為好,池深保持2m左右,面積大小沒有嚴格要求。

2、清整消毒

魚種放養前與常規成魚養殖一樣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消毒后進水0.6—0.8m,同時施放腐熟人糞肥或化肥肥水,然后逐漸加深池水位,待池水中出現大量的浮游生物時即可投放魚種。

3、魚種放養

鮰魚池塘養殖一般有單養和混養兩種模式。單養即以放養鮰魚為主,少量搭配肥水魚花白鰱,以調節水質,混養可按所需對應放養魚種。放養密度可結合市場對鮰魚成魚規格的需求和計劃達到的產量指標而確定,目前市場行情以0.5—1kg最受歡迎。計劃畝產500kg以上,池塘單養可畝放規格20—30千克/kg的鮰魚種800—1200尾,多者可放養到1500尾左右,另外搭配放養規格50—100g鰱魚100—150尾左右,花鰱20—30尾;混養池塘計劃畝產500kg以上,可畝放規格20—30尾/kg的鮰魚種300—400尾,鰱、鳙魚400尾左右,魚種放養時間一般在3—5月底,所放魚種要求規格整齊,無病、無傷、活力強,下池前魚體要消毒,一般可用3%—5%的鹽水在網箱或集裝箱中藥浴5—10分鐘。

4、日常管理

①餌料投喂:開始時可用少量顆粒料進行馴化引食,引食時可一邊投喂,一邊敲擊容器發生響聲,使魚形成攝食條件反射。有3—5天后即可正常投餌。投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a選擇品牌,保證飼料質量,因鮰魚是消費喜愛的中檔魚,要保證產量和質量的雙豐收。一般初期飼料蛋白質含量要求達到32%—36%,養殖中后期蛋白質含量可降至28—30%,用這樣的飼料養出的鮰魚體型,顏色均好看。B飼料用量:投喂量隨魚的體重增加及天氣,水溫變化而及時調整,一般在飼養早期用量占魚體重的3%—4%,中期占2%—3%,后期占1%—2%,水溫高時(不高于30℃)適當多投,低溫,陰雨天適當少投;一般一天喂2—4餐,但總量不變,每次以半小時喂完為好,要特別注意的是這條魚很貪食,能吃喂多了也能吃掉,但吃多了魚會跳躍水面,既浪費飼料也影響生長。C、攝食特點:鮰魚有喜弱光攝食特點,故投喂時間可選擇在日出后和日落前2小時左右投喂,另鮰魚有喜集群習性,通過訓食,可按“四定”要求投餌,投餌設點投喂。

②水質調控:A水質調控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養殖的成敗,為避免養殖中后期因池水過肥而影響水質,應采取在主養鮰魚的池塘適量搭配花白鰱,每畝可放養100尾左右,搭配部分花白鰱養殖,對斑點叉尾鮰攝食不會有影響,同時還能充分利用水體和調節水質。整個養殖期控制溶氧在4mg/L以上,PH6.5—8。B:在水層的控制上早期池水深控制在70—80cm,中后期1.5—2m,當水溫達到30℃以上時每隔5—7天換一次水,但每天進排水不要過大,每次10—15cm即可,先排后加,進水時進水口要加套密網,以防野雜魚進池爭食。C、每隔10—15天,每畝用生石灰10—15kg潑灑一次,或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D、有條件的開動增氧機增養,尤其是在養殖中后期經常開機,遇陰雨天要全天開機增氧。

③病害防治:鮰回抗病能力較強,為防止病害發生,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原則,一是平時控制好水質,一般15—20天每畝潑灑10—15kg生石灰,既可防病又可調節水質;二是該魚為無鱗魚,用藥要注意品種,用量,因此平時提倡少用藥物,多用微生物制劑,既肥水又調節水質,又可降低藥物殘留,有利于提高商品魚的質量;三是在養殖過程中,后期每15—20天可喂藥餌3—5天,藥餌子可用大蒜素和Vc拌餌做成,藥餌不但可增強鮰魚抗病能力,還能促進其生長。

5、及時起捕

斑點叉尾鮰個體重達0.5—0.75kg之間,目前在市場售價最好,因此在個體達 0.5kg 時既可起捕上市,這樣既可以降低池塘載魚量,有利于存塘魚生長,又加速了資金的周轉。起捕前一天應停止喂料。

(二)紅鱒魚池塘養殖技術

紅鱒魚它是一種高級食品魚,生長迅速,易于人工飼料,捕撈方便,已成為世界性優良養殖魚類之一,近幾年瀘水縣也有少量養殖,但它屬冷水性魚類,適應溫度為2—18℃,而且要求水質無污染,清爽度高,適宜養殖的水體少,養殖產量不高,對于市場的需求供不應求,很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在此主要介紹一下紅鱒魚的養殖方法。

1、魚苗培育:放養密度每平方米3000—5000尾,魚苗開始主動攝食時,飼料以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水蚤,搖蚊幼蟲、水蚯蚓為主,輔以蛋黃、肝臟的生魚肉,蛋黃煮熟后擠成極細小的顆料灑于水中,肝腦和生魚要絞成肉糜,拌水后投喂。每天投喂量為魚體總重量的6%—10%,每天投喂6—8次,經20天飼養,一般長達3cm,體重0.25—0.3g,這時可移到日光充足的魚種池飼養。此階段水溫控制在14—18℃的范圍內,溶氧保持在9—11mg/L為好。

2、魚種培育。魚種池事先經過生石灰清塘。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300尾,幼魚主要喂以營養較好的飼料。飼料以鮮雜魚為主,輔以雞蛋,初期喂糊狀飼料,逐餐改喂細的顆粒飼料,幼魚長到2—4個月,體重1.5—5g,投飼量占魚體重10%;4—12個月,體重達5—180g時,投餌量占魚體重量的5—8%。魚體重在1g以前,每天喂6次,全重在1g以上,每天喂3—4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保持適當的流水量做好防病工作。

3、成魚飼養,成魚池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20尾,流水量30—40%,經6—10個月的育肥,養成體重達300—500g的商品魚。  在成魚養殖過程中,應注意池水溶氧量變化,缸鱒對水中溶解氧的要求:最低不少于5mg/L,最好10—11mg/L,水中溶氧多,紅鱒生長旺盛,飼料利用率高,在投飼料工作方面,顆粒大小以適口為度,每日投餌三次。

總之,成魚飼養的綜合技術措施,總結為“八字精養法”,其主要內容如下:

水——養魚的池塘環境條件,包括水源的水質和水量、池塘面積和水深,土質、周圍的環境等。

種——數量充足,品質齊全。規格合適,體質健壯的優良魚種。

餌——飼養魚類,數量充足和優質的飼料,包括施肥培養池中的天然餌料。

密——合理放養密度,魚種放養密度既較高又合理。

混——不同種類、不同年齡與規格魚類混養。

輪——輪捕輪放,在飼養過程中始終保持池塘魚類較合理的密度。

防——做好魚類病害的防治工作。

管——實行精細的科學的池塘管理工作。

這8個字分別代表了高產養魚缺一不可的8個方面,但這8個字的客觀地位不相同,相互之間又存要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