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群眾汛期安全感普遍增強
國務院三峽辦主任聶衛國表示,三峽工程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惠澤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三峽工程巨大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的發揮,有效改善了長江中下游特別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為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實現科學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湖南省岳陽市君山區柳林洲鎮五星村的李小龍,今年40歲。在他10多次的抗洪經歷中,1998年和2010年的這兩次,讓他印象深刻。1998年抗洪,他足足在大堤上呆了83天,“那時候全村500多戶,一戶出一個人,天天在大堤上嚴防死守,吃住都在上面,精神高度緊張,兩個多月下來人都快累垮了。”和1998年相比,李小龍說,“今年的抗洪輕松多了。”每天大堤上只需要幾個人巡查,汛期他一共上堤3天。問及原因,他說“多虧了三峽”。
李小龍生活的村子處于蓄洪區內,過去由于水患嚴重,村民們都重消費,輕創業。有點錢就吃了喝了,沒人想著蓋房子、建大棚,因為大水一過啥都沒了。這幾年,隨著三峽工程的建設以及長江水勢的相對平穩,心里越來越踏實的村民們開始舍得投入搞生產。李小龍告訴記者,現在村里幾乎家家建起了大棚,種水果、蔬菜,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近5000元,還有120多戶蓋起了小洋樓,這在以前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湖北省公安縣縣長周昌俊也深刻感受到這種變化。公安縣是長江出三峽進入江漢平原的第一個縣,多條河流在其境內交織穿過,素有“洪水走廊”之稱。新中國成立之初,公安縣就被劃入荊江分洪區,各類建設和投資長期受到抑制,由于害怕自己的錢“打水漂”,外地客商沒人敢來投資。三峽工程開工建設,其巨大的防洪能力改變了人們的心理預期,公安縣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后勁明顯提高。近三年來,全縣經濟總量年均增速超過10%,財政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6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45.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