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9月20日8時,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控制中心的電子屏幕上,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顯示為21300立方米/秒。向前追溯兩個月,7月20日8時,這個數字為70000立方米/秒,那是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的最大洪水,也是長江有水文記錄以來的第三大洪峰。
通過精確預報、科學調度,7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被削減了40%以上,76億立方米的洪水被攔蓄在三峽水庫內。洪峰過后,三峽大壩安然,長江中下游河段有驚無險。
今年入汛以來,受全流域降水影響,長江干流大部江段和多條重要支流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超警戒水位或以上的洪水。面對洪水的檢驗,三峽工程發(fā)揮了怎樣的防洪效益,給長江中下游人民群眾的汛期生活帶來哪些變化,為洪水資源化利用提供了哪些可能?汛末,記者從宜昌出發(fā),沿江而下,去探問三峽水利樞紐建成后長江防洪形勢的今昔與未來。
攔蓄洪水266.3億立方米
三峽工程的首要任務是防洪。三峽工程緊靠防洪重點保護區(qū)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上端,并有221.5億立方米的設計防洪庫容,擁有蓄泄自如的調控洪水的手段。
記者從三峽集團公司了解到,自今年6月份長江進入主汛期以來,按照長江防總的調度令,通過攔蓄—控泄—攔蓄不斷重復利用,三峽工程先后7次進行防洪運用,累計攔蓄洪水266.3億立方米,相當于荊江分洪區(qū)有效容積的5倍。
作為長江防洪治理的關鍵工程以及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的骨干工程,三峽工程改變了長江的防洪形勢。荊江河段防洪標準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武漢防洪的后顧之憂基本解除,分蓄洪量大幅度減少,洞庭湖淤積延緩,其調洪作用將長期保持。
據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若三峽水庫未建庫,今年汛期沙市最高水位將達44.4米,接近保證水位45米;漢口水位將達28.1米,超過警戒水位0.8米,九江水位將達21.0米,超過警戒水位1米,這意味著長江中下游干流將全線超過警戒水位。
由于三峽工程有效攔蓄洪水,不僅降低了長江中下游干流的水位,也大大減少了因超警戒水位而上堤防汛的人員及防汛經費支出。荊州市水利局局長耿冀威介紹,今年汛期最高峰時,該市每天出動防汛人員3.5萬多人,整個汛期全市長江防汛投入2000萬元。而這兩個數據在1998年時分別為每天48萬人以上和9.1億元。
波瀾不驚的結果來自宜昌以上60萬平方公里范圍內的自動測報系統(tǒng),對于上游降雨后河道水位變化進行自動測報,讓三峽集團公司梯調中心能夠提前7—10天掌握上游來水情況,提前3—5天向長江防總提出建議。波瀾不驚的結果也來自長江防總辦公室在今年汛期105次的滾動會商,以及對洪水控泄科學精細的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