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背后的艱辛
危難時刻,兩名曾在鉛廠小學支教過的香港人伸出了援手。鉛廠小學及附近的7個村民小組,遠離水源,村中一個小型水庫處在山坳外12公里外的大山里。“多虧他們捐錢,給我們買了水管,這是唯一的希望。”
雨露鄉武裝部副部長王躍文說,兩名昔日的“老師”動員了香港樂施會的力量,花了幾萬元購買了一批塑料水管,“我們村民自己施工,5天之后水就能引過來。”一旦通水后,“一兩個月這個山坳飲水還是有保障的”。
在南華縣雨露鄉灑披武小學,記者遇到了兩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畢業的支教老師———蘇語和牛司偉。
2月25日,蘇語辭掉令人艷羨的外企工作,第二次飛向云南,辭職前“還認為灑披武村很美麗很美麗”。就在幾天前,有媒體曾報道該小學斷水,200個學生只能喝臟水度日。現在,在美麗的“外殼”里,蘇語心情開始變得沉重。
這個學期開學,牛司偉前來報到時,看到了老師及學生們的慌亂———百年大旱,他們沒有任何準備。村里供應自來水的壩塘干涸后,學校動員學生到灑披武下村的魚塘里挑水,“開始只用來洗漱,慢慢地學生便喝起這種水。”
蘇語和牛司偉開始想各種辦法,蘇語的廣東同事很快寄來3000元現金;看到求救的博客后,云南藝術學院、財經學院等高校學生會開始組織捐助。
3月中旬,學生們開始喝上純凈水,“一周從縣城買回50桶,捐助的錢能堅持一個月。”但這只是權宜之計,牛司偉還是不斷看到,灑披武村的村民在晚上11點,或者凌晨三四點,挑著水桶進山,只為搶到為數不多一點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