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發布最高級別干旱預警][首部綜合性旱情等級行業標準發布][今冬旱情特點]
(注:本文系《瞭望》新聞周刊2009年第4期文章)
春節快到了,可生活在北京的人們,仍然沒有迎來一場像樣的降雪。自2008年11月以來,北京市降水量僅0.1毫米,較常年同期的11.0毫米顯著偏少,是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次小值。2008年10月1日至本刊截稿的2009年1月23
日,北京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超過60天,為1995年以來的最大值;而日降水量≤0.1毫米的最長連續日數超過90天,突破歷史同期最大值記錄。
這還不是全部,北京有沒有下雪也不是最重要的——和一年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廣受關注不同,在這個冬天,一場罕見的旱情正在持續深入地悄然發展。
截至1月19日,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山東、陜西、甘肅等7省冬麥區受旱面積總計達1.04億畝,其中重旱2428萬畝,因旱飲水困難人口196萬人、大牲畜67萬頭。
2008年入冬以來的這場嚴重旱情,不僅威脅著我國北方地區,給冬麥區抗旱保苗,保夏糧生產工作帶來嚴峻考驗,而且在江南東南部、華南東部等地亦未得到有效緩解,仍維持較重干旱。
來自權威部門的判斷是,當前冬季旱情發生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小麥受旱面積之大多年少見。
據氣象部門預測,近期和今年春季,黃淮大部、華北東部等地降水仍持續偏少,北方冬麥區發生大范圍春旱的可能性很大,未來抗旱形勢十分嚴峻。目前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宣布啟動三級抗旱應急響應。
氣象專家分析,導致大部地區入冬以來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充足的水汽。今冬的大氣環流有些異常,造成了孟加拉灣水汽很難輸送到我國大陸;二是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較為頻繁,路徑偏東偏北。除東北地區外,我國大部地區易受西北氣流控制,造成了大陸盛行西北干冷氣流,濕度條件較差,不易形成降水。
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抗旱會商會分析,當前北方冬麥區旱情呈現四個特點:一是降水嚴重偏少、氣溫偏高;二是農作物受旱面積大、程度重;三是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突出;四是江河來水持續偏枯,水利工程蓄水嚴重不足。
所有這些,直接指向兩大要害:群眾生活和農業生產。由此,當下抗旱工作的重心畢現。
一是千方百計解決群眾飲水困難,確保旱區群眾過一個祥和安定的春節。目前,部分冬麥區城鄉群眾飲水困難問題突出。各地及有關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對可能發生供水短缺的城鎮、農村要認真摸底排查,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早采取相應的措施。供水緊缺城市要強化用水管理,進一步加強應急抗旱備用水源建設。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地區,要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必要時要采取應急措施,組織工礦企業和抗旱服務隊為困難群眾拉水送水,確保旱區群眾基本生活用水。
二是抗旱穩糧。“穩糧”是中央明確的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之一。當前持續冬旱給夏季糧油生產蒙上陰影,對全年“穩糧”目標的順利實現埋下隱患。因此各地政府及各級部門要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起來,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黃淮海區域也是老旱區,旱災損失歷來嚴重,近十多年來,由于黃淮海大部區域降水嚴重偏少,干旱缺水問題日益嚴重,抗旱任務十分艱巨。各地要克服麻痹僥幸心理,牢固樹立抗大旱、防大災、抗長旱的思想,把冬春抗旱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領導到位、責任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